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时尚作为现代都市的某种表达与某种精神存在时,一张都市类报纸中的时尚版面就显得尤为重要。时尚版是介于传统的新闻版和综合性副刊之间的特色版面。在内容上,它可以涉及科技、家庭、旅游、消费等方面,又可以吃、穿、住、行、玩等为主题,同时,还能提供某些领域的新动向。都市类报纸中的时尚版面,正是为消费能力极强的白领女性群体提供指导性、服务性以及实用性的阅读空间。  相似文献   

2.
报纸文娱报道的地位不容忽视 近年来报纸文娱报道的"壮大"主要表现在: 一、文娱报道在报纸中所占体量越来越多.报纸(指综合性报纸,而非专业类报)的文娱报道,过去是配角,版位往往安排在时政、社会、本地、国际等新闻之后,篇幅相对较少,随着报纸市场化经营的发展,特别是2003年前后报纸扩版潮的涌动,文娱报道的体量大大增加,都市类日报文娱报道往往以一叠多版的体量出现,而全国生活服务类周报的封面几乎清一色明星,文娱报道更是连篇累牍.  相似文献   

3.
刘迎南 《新闻传播》2004,(10):31-33,35
在美国,主流报纸平均厚达115版,香港主流报纸平均厚达60版,而在我国大陆《精品购物指南》和《计算机世界》也分别创下了100版和200版的纪录。随着“厚报时代”的来临,都市类报纸所容纳的信息也越来越多,在信息海洋中新闻价值被人们渐渐弱化,甚至不少人  相似文献   

4.
韩运荣 《现代传播》2003,(2):132-133
目前 ,通过报纸来传播消费服务类的资讯的形式主要有三种 :一种是专门的生活服务类报纸 (如《精品购物指南》) ;二是作为“厚报”的综合性报纸中的消费服务的专版或版组 (如《北京晚报》)的消费版组 ) ;三是综合性报纸加办“报中报” (如《北京青年报》的《产业信息报》“时代系列”)。随着传媒市场的此消彼长 ,不仅这三处报纸之间存在着竞争 ,电子媒体和因特网也在不断蚕食着消费服务类报纸的市场 ,消费类报纸的日子似乎越来越不好过了。那么 ,对消费类报纸现状的担忧 ,以及未来发展空间的不确定性 ,越来越成为令报纸经营者们焦灼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高速公路网络的迅猛发展,从省城通往各地市的时间越来越短,省城里的都市类报纸在各地市的覆盖面也越来越大,有的报纸甚至直接在部分地市办起了地方版。面对省城都市类报纸的冲击,地市报如何立足实际增强新闻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柳璐 《新闻窗》2008,(1):54-56
2006年,北京市科协在对北京部分都市类报纸的科学报道状况进行调查后公布了一组数据:《北京晚报》科技新闻所占比例为4.1%;《北京晨报》为3.11%;《北京娱乐信报》为2.92%;《北京青年报》为3.52%;《京华时报》为2.74%;设有每天一块科学报道版面的《竞报》比例稍高,为5.76%;《华夏时报》则为2.81%。综合下来,参加统计的各报平均值维持在3%-4%。这些数据说明,北京地区都市类媒体,其科技新闻比例严重不足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令人堪忧的是,不仅仅是北京,全国的都市类报纸都存在压缩科技新闻版面的现象,有些报纸科技新闻版形同虚设,常常被一些貌似科技新闻的卫生、健康等服务类新闻占据;有的报纸设科教新闻版,实则教育新闻唱主角;有的报纸则干脆不设科技新闻版。  相似文献   

7.
都市报怎样打好“主流新闻”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类报纸创办初期打的都是“市民牌”,从新闻题材的选择到写作,都体现一个“软”字。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相对老牌的都市报和新创办的都市类报纸都开始举起“主流新闻”大牌。这种定位的调整,说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意识到“主流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通过这种调整,为进一步占据市场争得了主动。但对都市类报纸来说, 打“主流新闻”牌,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尚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8.
从1995年中国第一张都市报纸《华西都市报》诞生至今,已经11个年头。11年来,都市报纸已经成长为中国报业一道最绚烂多姿的风景。它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文化不断发展的大背景,它成长在新闻改革事业不断探索前行的突破中。由新疆经济报社主管、主办的《都市消费晨报》也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诞生的。时至今日,《都市消费晨报》日发行总量达20多万份,平均日出64版,成为新疆最具影响力的都市类日报之一。现在回头总结《都市消费晨报》发展的7年,我认为,核心是创新。可以说,创新是《都市消费晨报》创办至今贯穿始终的灵魂。创新渗透于晨报…  相似文献   

9.
李莉 《记者摇篮》2010,(1):19-20
百姓利益无小事。当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党和政府关注的头等大事的时候,民生新闻在都市类报纸上也占据了重要地位,党报当然不能例外。过去,将社区新闻归拢在社会新闻版的很多都市类报纸,近年来专门开辟了社区新闻版,委派了专门的社区记者跑社区,足见社区新闻的受重视程度。从目前沈阳日报的办报主旨来看,越来越多的民生类、服务类稿件占据重要版面,被突出进行处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而在笔者看来,民生类的新闻从地理区域上分,  相似文献   

10.
黄俊华 《新闻前哨》2005,(12):15-17
都市报地方版,顾名思义,是指都市类报纸创办的、以刊登特定地区新闻和信息为主的版面或报纸。 在国内创办地方版的都市报中,四川《华西都市报》是最早釆取行动的。1996年,《华西都市报》专门开辟两个《重庆版》,全部刊登重庆本地新闻信息。随后,其它城市的都市报纷纷效仿,相继推出自己的“地方版”。 从地方版的报纸形态来看,一部分是有独立刊号、脱离母报独立存在的,如《燕赵都市报》的《冀东版》和《都市时讯》;一部分是采编相对独立,但没有独立刊号、依附主报一起发行的,如《楚天都市报》的四个地方版。  相似文献   

11.
马川 《新闻知识》2003,(6):48-49
社会新闻主打还是经济新闻主打? 大约从1996年开始,全国出现了“都市报热”。都市类报纸的迅速发展很快取代了晚报类报纸的垄断地位。都市类  相似文献   

12.
李冬明 《新闻传播》2005,(11):37-38
目前,都市类报纸热线信息已经成为各报本地新闻版或社会新闻版最主要的内容。有人做过统计,一周内,北京各主要都市报的热线版新闻有80%来自线人报料。其中《北京晚报》热线新闻部每天24小时接听热线上百条,95%以上来自群众日常生活和社会实际。由此,可以说热线信息已经成为都市类报纸的一个重要的新闻资源,要开发热线新闻资源,关键点在于如何对热线信息进行整合,这将成为各报增强竞争力的一个法宝。  相似文献   

13.
杨胜 《新闻世界》2010,(9):58-59
新闻评论被誉为报纸的"旗帜"和"灵魂"。随着新闻同质化现象的日益加剧,新闻言论成为媒体竞争的新宠,不断创新变化的新闻评论日渐也成为晚报都市类报纸赢得更多读者的一柄利器,越来越受到都市类报纸的"重用"。近年来,都市报的新闻评论版面一直不断地创新,表现在内容上渐趋"新闻化",指向上渐趋"本地化",形式上渐趋"平民化",写手上渐趋"草根化"。但一些弊端也已显现,如评论员中罕见记者,版式趋同呆板等。  相似文献   

14.
卢强 《新闻实践》2003,(6):66-67
国际新闻是日常报道的"主菜"之一.如今,读者对国际新闻的需要量不断增加,读者群也日益扩展.2002年,国内不少报纸纷纷扩版,加大了国际新闻的份量.以笔者所在的<杭州日报>为例,去年下半年改版后,国际新闻由过去每周7个版增加到13个版,编辑也从2人扩充到了5人.  相似文献   

15.
在广播电视类节目中,无论是新闻类节目还是文艺类节目一般都设有热线电话栏目,如"热线点歌"、"热线投诉"、"热线咨询"等。随着都市类报纸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热线电话"在都市类报纸中也发挥了越来越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中国的娱乐新闻十分发达,在都市类报纸的版面安排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起着吸引读者眼球,拉拢广告客户的重要作用。随着微博的兴起,报纸作为传统媒体,  相似文献   

17.
张钢 《新闻实践》2010,(7):39-40
在当下,社会新闻仍是许多报纸的主要新闻品种之一,尤其是市场化程度较高的都市类报纸,大都以社会新闻为主打。但翻开一些报纸的社会新闻版,读到的都是一些抢劫杀人、偷盗扒窃、吸毒贩毒、绑架勒索、卖淫嫖娼、家庭暴力等负面报道。负面社会新闻张牙舞爪攻城略地,正面社会新闻苍白无力而偏居一隅。  相似文献   

18.
2004年.是新闻评论发展强劲的一年。全国不少晚报、都市类报纸,相继增设了评论版。在重庆,有影响力的报纸也都开设了评论版。《重庆时报》一创刊,便设了评论版,在此前后,《重庆晨报》有《每日时评》,《重庆商报》辟了《评论》,《重庆晚报》开设《新闻评说》(后改为《都市评说》)。  相似文献   

19.
报纸已进入了“读图”时代。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省级晚报———钱江晚报,从上到下重视图片,致力做亮图片这一报纸的“眼睛”。从2000年10月以来,针对加强摄影采访和图片使用,编委会进行了一系列为新闻摄影同行关注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头版图片用大用足;摄影专版增加到每周5个版,并安排在前8版新闻版的重要版面上;制定并实施了《图片运用标准纲要》,对32个版中各版做出了必须重视图片运用的具体规定;同时,编委会还专门配备了新闻摄影采访车;开设了新闻摄影“110”热线电话等。采取这些措施,使钱江晚报的新闻图片更具新…  相似文献   

20.
社区作为一座城市最小的准行政单位,是由家庭这个最小的单元组成。对于报纸,尤其是都市类报纸来说,争取了家庭的读者就拥有了成功的最大基础。都市类报纸因此普遍将社区新闻做为报道的重点之一。10多年来,社区新闻随着都市类报纸的日益兴盛也从新生事物逐渐成熟起来。一些成功的报纸更是将社区新闻做为拉近与读者距离的一个重要手段、做为增加发行量的一个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