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6 毫秒
1.
从道理上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感谢父母养育之恩,要感谢老师教育之恩,要感谢他人对自己的帮助之恩,感谢各行各业的人,要感谢党和政府之恩,要感谢大自然的赐予之恩,让学生搜集有关感恩的材料,并在班上交流,将感恩付诸行动,让学生以"感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相似文献   

2.
每个人都应有一颗感恩的心,而知恩、识恩、报恩也是人们都应该拥有的基本道德。小学生的感恩教育旨在教育学生感谢父母从小到大的养育之恩,感谢教育自己的学校的培养之恩,感谢在面临困难伸出援助之手的帮助之恩。一步步地培养和塑造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学生不具备的责任意识,同时教会他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人生道理。  相似文献   

3.
笔者在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时问学生:“知道你们父母生日的请举手。”竟有一半的学生没有举。笔者又问:“谁曾给自己父母的付出表示过感谢:一个温暖的拥抱、一个开心的微笑、一次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全班几乎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这不能不引起笔者的深思,感到平时在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平时教学生要学会感谢帮助他们的人,但很少教育学生感谢父母,如何为父母着想。学生自然也就认为,父母为他们的付出是理所应当的,现在不需要什么回报。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感恩应首先从感谢父母开始。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如何感恩父母。  相似文献   

4.
学会感恩,要求每一个人常怀一颗感恩的心。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学生学会懂得尊重他人。学校的德育工作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当学生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学生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尊重别人、爱护别人,怎样去帮助别人。让学生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教育,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感恩是对待生活的一种态度,是一种美德。感恩是生活中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当前社会上一些腐朽落后的思潮和媒体中传播的不良信息正逐步腐蚀着学生的心灵,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使得一些学生变得自私冷漠,道德水准下滑。  相似文献   

5.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在办公室批改学生的作文.这次作文题目是:"感谢……",我想让学生用心感受身边的真情,学会感恩.让我感到欣慰的是,大部分学生都能捕捉住那些温暖的细节,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感谢父母的养育,有的感谢老师的教诲,有的感谢同学的帮助,还有的感谢大自然无私的付出……  相似文献   

6.
<正>在独生子女增多的今天,由于教育方式的不当,一些学生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独尊意识,在家里是"小皇帝",在学校目空一切,我行我素。作为班主任应经常收集一些以感恩为主题的典型材料,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班会,教育学生说感谢之话,怀感动之情,做感恩之事。让学生带着感恩的心踏上人生的征程,感谢父母的养育之恩,感谢老师的教诲之恩,感谢同学的帮助之恩,感激社会的关爱之恩,感恩一切善待、帮助自已的人。  相似文献   

7.
今天的年轻一代,往往自从来到世上,就备受父母的呵护、师长的指导、社会的关怀,但他们不懂得知恩图报的事件经常见诸报端。我们中华民族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古训,这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应该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感恩教育,不能好高骛远,要从关心理解父母、尊重师长、感谢对自己有帮助的人和事做起。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父母;老师给予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我们应该感谢老师;他人关心、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人。一个人因感恩而感到快乐,一颗感恩的心,就是一…  相似文献   

8.
在平时的教育工作中,我以感恩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切入点和重点,引导学生思索爱、寻找爱、回报爱,促进了学生道德发展,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一、实施"感恩教育",学会"感恩" 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父母长辈、老师、社会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在他们眼中都成了理所当然的,缺少一颗会感恩的心.每一个人不仅应该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而且对于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应该发自内心地感激,而不应该忘恩负义.所以,要让学生学会"感恩",对他人的帮助时时怀有感激之心.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在享受着别人通过付出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的生活.  相似文献   

9.
学会感恩     
感恩,《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是对他人帮助的回报。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也是生活中的大智慧。一个智慧的人,不应该为自己没有的东西斤斤计较,也不应该一味索取和使自己的私欲膨胀。学会感恩,为自己已有的而感恩,感谢生活给予你的一切。这样你才会有一个积极的人生观,才会有一种健康的心态。  相似文献   

10.
<正>思想品德教材很多章节渗透着感恩思想,要求教师借助课堂教学,挖掘感恩材料,整理感恩知识,进行感恩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在人生旅途中知恩、感恩、报恩。要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常怀感恩之心,常施感恩之举"。一、感恩的意义感恩,在现代汉语里的意思是对别人的帮助表示感激。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心甘情愿地付出。一颗感恩的心,如同一粒埋藏在地下的种子。感恩不是简单的感谢,而是责任、自立、自强、自尊和追求阳光人生的精神  相似文献   

11.
黄靖 《青少年日记》2009,(11):42-43
助人,为我们所需,叫人感动!感恩,同样是我们所需,同样让人感动!正如一歌曲《感恩的心》所表白的: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  相似文献   

12.
<正>教育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培育学生的美好德行,包括让学生拥有感恩之心。但感恩之心不是孩子的专属,任何一个人都应该有这种美德,否则,他的情感世界就是不健全的。那么,作为教师应该如何践行感恩的理念,尤其是认可和奉行感谢学生这个理念呢?我就自己的切身感受谈几点肤浅的认识。一、为学生的付出心存感激没有人刚登上讲台就是名师,尽管我们踏实勤恳、不遗余力,但必须承认,此时的我们水平不  相似文献   

13.
学习着,进步着;工作着,快乐着;感恩着,幸福着。是我园的校园文化,象和熙的春风一样,漂散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渗透在全体教师、幼儿、员工的观念、言行、举止之中。校园文化虽然不是可以触摸得到的,却时时、处处可以感受得到。一、校园文化打动了孩子1.感恩文化改变了孩子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让幼儿知道感谢爱自己、帮助自己的人,是德育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14.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是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教学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帮助他们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重要的教学内容。对于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来说,我们在教学中就更应该对学生从小进行感恩教育。在此,我想就以下几个方面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感恩就是感谢自己拥有的一切和为自己提供便利的人事物,学会感恩能够让一个人心中充满爱,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成长中所遇到的事。因此,幼儿园在致力于幼儿智力开发的过程中同样需要重视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感恩教育的实施。本文结合教育实践论述了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开展途径。  相似文献   

16.
<正>"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歌曲《感恩的心》唱出了:人生路上会接触到许多人,遭遇到许多事,倡导人们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都应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笔者在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个培养中学生感恩意识的途径。一、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初中生正处在性格形成期、行为叛逆期,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开展形式多样的感恩教育活动,可以及时纠  相似文献   

17.
<正>"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这首歌伴随我们好久好久了。大家一直以为:学生感恩于自己的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事,而这个话题也已经被议论了千百年。可是,我们的老师应不应该感恩于自己的学生呢?我想发自内心地说一句:应该!感恩于生,相互感恩,方能共创和谐。或许您会说:学生既没给我钱,也没给我物,在生活上也没有给我们帮助,他何恩之有呢?是的,这些都是事实,不可否认。但是,您是否可从反面想一想,如果没有  相似文献   

18.
在三生教育教学中,我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体验到幸福,能够分享幸福。一、感恩让学生幸福感恩是美好的情感,是人的基本道德,是处世的哲学,是做人起码的支点。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拥有优良的感恩传统,悠悠几千年的文化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每个人都应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父母、感谢师长、感谢朋友、感谢生活。感恩是一种文化素养,感恩是一种思想境界,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感恩是一种社会责任。感恩作为幼儿亲社会的行为之一,对幼儿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奉献爱心等行为都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感恩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对于当今的学生来说,学会感恩非常重要。现在的学生大多是家长的掌中宝,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不会考虑别人的感受,更不会替别人着想。学会感恩,就是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爱护他人、帮助他人;学会感恩,就是通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让他们懂得感谢父母养育之恩,师长教育之恩,朋友帮助之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