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夫之的经济思想更加重视农业、农民和土地私有等方面,并体现在相关论述中。王夫之经济思想的形成是当时社会背景和个人情况共同影响的结果,认识王夫之的经济思想,对于研究明清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思想进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段莉群 《兰台世界》2007,(10S):59-60
王夫之,字而农,号姜斋,又称船山,湖南衡阳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与黄宗羲(南雷)、硕炎武(亭林)合称为“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王夫之是中国古代唯物主义思想集大成者,其哲学的最大特点是对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哲学进行了批判总结,并建立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辩证法理论体系的成熟形态。本文试就王夫之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作初步探讨,进而揭示其哲学卓越的历史地位和独特价值。[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文天祥乃抗元英雄,后世对其忠推崇有加。但明清之际,王夫之于《宋论》中批判文氏,认为其轻信女主,出使元营,忠诚得过了头。王夫之对文氏的批判展现了遗民史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背景。由于未全面考虑实情,王夫之对文氏的批判有诸多不当之处。王夫之两部史论著作是中国史学史上的经典,但王夫之在评判文氏时与其主张之治史原则却有所出入。史学评论需具备"了解之同情"的态度,不宜苛求。  相似文献   

4.
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是中国商品经济发展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从明清时期商业文字广告发展的原因,发展的水平及其特点审视这一时期商业文字广告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哲学为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高峰。该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一个“自我批判”的特殊阶段,涌现了一批早期启蒙思想家,如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朱之瑜、陈确、傅山、方以智,熊伯龙、唐甄、颜元等。他们打着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旗号,对宋明理学展开  相似文献   

6.
张静 《兰台世界》2012,(3):24-25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发展阶段,蒙学教育臻于成熟,在继承历史遗产的同时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本文即是通过对明清时期蒙学教育组织主要存在的社学、义学及私塾三种形式的考察来体现明清蒙学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7.
明清时期的旅游者按照其职业划分主要包含四大类:贵族官僚、文人雅士、商人和市井乡民,这四种旅游者的旅游内容、旅游方式和旅游动机均有显著的差异。明清时期旅游已经表现出近现代化发展特色,主要表现为:一是明清时期,各阶层旅游呈现大众化发展趋势,旅游的动机呈现出多样化特点;二是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旅游景点,并且伴随着近代化的商业旅游业发展出现了一些专业的旅游服务者;三是明清时期已经形成了初步的专业旅游组织;四是明清时期已经出现了服务于旅游活动的旅游书籍以及专职导游群体。  相似文献   

8.
十七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病革临绝”与“破块启蒙”的大动荡时期,学术界出现了理性反思与面向未来的新思潮。明清之际的学者方以智、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和出亡日本的朱之瑜等,是这个思潮的代表人物。其中黄宗羲以凌厉无前的锋芒,严肃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他别开天地的巨大学术成就中,专题撰著与文献编纂并重,提出“道非一家之私,圣贤之血路,散殊于百家”(《南雷文定》三集卷二),并将这一创见贯串在编辑工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大理雕板印书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其形成既有生存环境因素,又是历史发展产物,同时亦与各种文化相互渗透密切相关。文章对明清时期大理雕板印书的类型、形成原因、范围等方面作了阐述,对于民族文献源流考证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魏晋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审美发生变化的转折期。这些变化都与魏晋哲学、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联系,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中国园林美学的审美标准影响至深,初步形成了园林审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魏晋是中国园林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园林审美发生变化的转折期。这些变化都与魏晋哲学、政治发生的巨大变化相联系,其哲学思想对后世中国园林美学的审美标准影响至深,初步形成了园林审美的格局。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的政论传统的国家.两千多年以来,从先秦两汉时期的贾谊、晁错,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祢衡、阮籍、嵇康、范缜,唐宋时期的韩愈、柳宗元、陆贽、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氏父子,到明清时期的方孝孺、王世祯、李贽、王夫之、魏源、龚自珍、冯桂芬,曾经涌现过一大批杰出的政论作家,他们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各有师承,各擅风骚,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至今还灿若繁星,熠熠生辉,为世人所爱重.  相似文献   

13.
郭荣娟 《兰台世界》2012,(33):79-80
抛球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球类游戏的发展密切相关。抛球始于先秦,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宋时期,蜕变于元明清时期,综合考察了古代抛球运动的发展情况,这将对今天球类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色彩作为承载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文化习俗、社会礼制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全面探析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发展、思想流变及其文化内涵,对弘扬传统色彩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明清时期的4本典籍文本为语料,提出一种基于文本挖掘进行明清时期色彩知识探究的研究方法,通过实体标注、实体关系抽取、色彩演变分析、色彩与社会阶层关系探究,探索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揭示其文化内涵。与传统方法相比,文章通过量化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展现了明清时期色彩的演变特征;通过分析文本内容,进一步发现明清时期色彩等级随着政治、经济、染色工艺的变化,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特点。分析结果得到历史学、艺术学相关研究资料的佐证,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随着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带来了与中国传统文化并不相同的艺术模式,并对中国传统绘画格局的重新构建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本文重在讨论明清时期西方宗教势力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对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东西方著名的商贸通道,是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的重要桥梁。学界对丝绸之路的研究既广且深,然而对明清时期丝绸之路的研究却一直略显薄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巨量明清丝绸之路档案揭示:明清时期的陆上丝绸之路分为四条线路,即东面过江之路、南面高山之路、西面沙漠之路、北面草原之路;明清时期的海上丝绸之路分为四个方向,即东洋之路、南洋之路、西洋之路、美洲之路。明清国家记忆告诉我们,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并没有中断,而是实实在在的一直在延续和伸展;明清时期的丝绸之路并不限于传统的两条经典之路,而是形成了纵横交错的八条线路。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档案勾勒了历史与现实相通的时空走廊,这是"一带一路"宏伟倡议的历史依据和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17.
自雕版印刷以来,中国古籍文献数量大量增加,同时也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版本,文章简要叙述了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版本的发展概况。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其司法制度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后越来成熟,其中集体审判制度既反映了中国封建司法的价值追求,也反映了封建集权的统治要求,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9.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其司法制度在经历了一千多年的发展以后越来成熟,其中集体审判制度既反映了中国封建司法的价值追求,也反映了封建集权的统治要求,对中国司法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茶产业与茶文化的发展,唐朝时已正式出现专门的茶叶管理机构与政府官员。宋朝时达到一个高峰,这既是茶产业与茶文化发展的直接反映也是其必然结果。元明清时期基本延续前朝的机构设置,反映了茶产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