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学界一般认为宋玉的《高唐赋》为山水文学作品,甚至认为是"自荐枕席""巫山云雨"的男欢女爱的文学作品,通过考证,所谓山水文学和"自荐枕席"是其表象,该赋正文是楚国祭祀所用的祭文。该赋具体产生的地点在楚国西部高山巫山,而巫山是楚国的神山(圣山),正文描绘了整个祭祀的地点、祭品、神职人员、祭祀要求和过程等,而祭祀的主神是楚国的"(东皇)太一"神。正文中纵猎"羽猎"仪式是祭祀的重要内容,楚王代天行高禖社祀之礼,与"神"交合以求雨于"天(社)",祈求楚国国家兴旺,盼使物种蕃茂。历代文人骚客往往被《高唐赋》和《神女赋》"自荐枕席"所惑,没有理解春秋战国时《高唐赋》所记载的历史文化的真相,造成千古误传。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源远流长。尤其进入中唐,唐人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神女”篇章,这些篇章所塑造的美丽动人、自荐枕席、善良多情、多才多艺的“神女”形象,以及描写的“邂逅——交欢——离别”的恋爱模式,深刻体现了唐代文人的“巫山神女情结”。  相似文献   

3.
隋爱国 《文教资料》2008,(34):12-14
郁达夫小说在如何汲取古代小说营养方面为中国现当代小说开辟了一条可以借鉴的路径.本文以平行研究与影响研究相结合的方式考察了郁达夫小说与中国古代小说在情欲意识上的复杂关系.笔者认为,郁达夫小说有选择地传承了中国古代小说特别是言情小说尊情重欲的情欲观念.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其中的"性不洁观"的影响.但是,郁达夫以现代的眼光.对中国古代小说情欲意识的积极因素给予了新的审视、改造,并将古代的这种情欲意识融入其极具现代性的情欲意识结构中.使郁达夫小说具有了新的面貌.  相似文献   

4.
新批评视野下,文本的开放为新诠释提供可能。张爱玲小说《金锁记》题为"金锁",实为"情锁"。由《金锁记》与同题材改写小说《怨女》对比,可见女性情欲对曹七巧人生的深层主宰;由小说主人公七巧与季泽对比,可证"情欲"与"金钱"的强大主题性反讽张力。文章经由论证"情欲"为第一义的摹写赋予文本"阴性书写"的明显特征,从而演绎该小说一种后现代女性主义解读可能。  相似文献   

5.
试论《欢喜冤家》的恋情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欢喜冤家》是晚明出现的一部话本小说集,以叙述男女间不正常的婚恋故事为主,反映了否定男权中心主义的恋情观.从古代小说发展史的角度看,《欢喜冤家》体现了小说创作中“人性“的回归,具有恋情小说中的情欲类向情爱类转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中有众多篇章描写了非人类女性向男性自荐枕席的行为,这种行为要得到男性和作者的肯定,其主体必须是能满足男性性需要的年轻貌美女性。而且,自荐枕席这种行为的设置一方面是为了满足文中胆小懦弱的男性们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男性们为了逃避责任、减轻压力而采取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7.
将中国古代小说中的情欲描写置于社会历史、文化思想演进的链条中加以考察,可以发现,围绕着内容上情与欲的处理、形式上雅与俗的转化,其衍演经历了三个阶段:先秦至唐,基本反映了人的生物生理本能,情与欲大体和谐,情欲描写由俗到雅;宋元至明末,情与欲分裂,欲的张扬,情的屏弃,情欲描写由雅到俗;清初至近代,情与欲分裂,欲的压抑,理的强调,情欲描写由俗到雅。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神"类故事中有很多神女形象,这些神女形象具有不同的身份,上至天后,下到侍女,等级森严。神女一般都具有超能力,或驾驭风雨,或报恩复仇,或妙手除病。关于神女的婚姻,也很有时代特色,体现了唐代的社会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9.
"寄情于青楼"的主题模式,强调"真情"、"痴情"、"知己感"是近代前期狭邪小说对"情"的表现.以《花月痕》、《青楼梦》、《绘芳录》为例,分析"情"在近代前期狭邪小说中的表现形式,虽不涉淫亵,风度优雅,但终因用情对象乃青楼女子,世人对其颇有微词.  相似文献   

10.
2013年,莫言在浙江大学首次谈到了自己创作的小说是有中国特色的“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莫言的长篇小说《丰乳肥臀》、《生死疲劳》、《檀香刑》,深刻地体现了与古代志怪类文学的关系。他的小说不仅传承了中国志怪类文学的特点,更是在人物塑造的反传统化、建立自己的文学王国、创立“梦幻现实主义”小说这三个方面超越了古代志怪类文学,在世界文学的版图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1.
《情史类略》是一部选录中国古代"情"故事的小说集,对于这种编纂作品,尤其需要从编纂处理的角度进行研究。立足于这一点,以作品的核心"情"为线索,我们可以见出,文本内部宗旨、体例、内容之间的矛盾,文本与外部社会思潮的背离,这些都表明文本与历史文化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讴歌亲情是文学创作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亲情类文学作品的渲染苦难与悲情和表达"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伤心和遗憾已经是作家的惯常模式。从古代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李密的《陈情表》到当代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史铁生的《我的地坛》和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3.
一、巫山神女——情色光辉的洒播者巫山神女也即高唐神女,她的传说最早见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赋》。在萧统的《文选》对其进行删改之前,根据晋代习凿齿的《襄阳耆旧传》、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卷三十四《江水》以及唐代李善对《文选》卷十六江淹《别赋》"惜瑶草之徒芳"句所作的注,可知其言原貌大约为:"我帝之季女也,名曰瑶姬,未行而亡,封于巫山之台。精魂为草,实为灵芝,媚而服焉,则与梦期。所谓巫山之女,高唐之姬。闻王来游,愿荐枕席";"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通过《襄阳耆旧  相似文献   

14.
<正>"女神"与"神女"是一组同素逆序词。《汉语大辞典》"女神"释义:"神话中女性的神"。"神女"释义:"巫山神女"或"泛指仙女"。"神女"与"女神",均为中国文学对神话中女性神袛的称谓,但二者使用时间不同。"神女"见于战国楚宋玉《神女斌》,元代用"女神"来称呼过惟南海女神灵慧夫人。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神女"释为"女神";"女神"释为"神话传说中的女性神。"这使我们窥探到了  相似文献   

15.
高中语文包括《中国古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现当代诗歌与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诗歌与散文欣赏》《外国戏剧欣赏》等多种"欣赏"类课程。文学欣赏类课程的教学策略主要有:自主阅读,让学生真正地亲近文本,"扪触"语言,获得真切的感受;反复阅读,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获得较为深刻的阐释;创意阅读,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觉,并且化为自己的血肉和精魂;另类"检测",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考查学习实效。  相似文献   

16.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古代情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沉淀积累过程。“西厢文化”一经形成 ,对古代小说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主要表现在对写情小说 ,尤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情节结构、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影响。而“西厢文化”之所以会对古代小说产生重大影响 ,其原因在于才子佳人小说与《西厢记》产生的时代背景有近似之处 ;《西厢记》所描写的主人公的人生道路符合了文人的人生理想 ;《西厢记》中主人公追求自主婚姻的浪漫事迹为文人所艳羡  相似文献   

17.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8.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19.
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晚清小说处于中国小说从古代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 ,小说类型不断涌现。这组笔谈的三篇文章 ,分别对晚清的狭邪小说、政治小说和写情小说做了研究。《晚清狭邪小说的独特内蕴》从社会与情爱两个角度 ,论述晚清狭邪小说的内蕴 ,认为前者表现为揭露社会弊端与暴露官场科场腐败 ,展现名妓名优的悲惨命运与肯定其人生追求 ,描绘近代都市生活现状与外来文明对传统道德的冲击 ;后者通过对名士名妓间生死相依的爱情、若即若离的交往和偏离正途的狎情描写 ,凸现人性的复杂。《晚清社会转型中的政治小说》一方面注重梳理政治小说在英国的产生、在日本的盛行以及于晚清社会转型中在中国得到倡导的历史过程 ,另一方面论述政治小说不仅体现在小说创作中 ,而且体现在作家批评家对中外作家和中外作品的政治解读 ,论述了晚清小说创作的泛政治化倾向和知识分子看问题的政治化的思维方式。《晚清写情小说的主题模式与叙事特征》侧重于在晚清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中 ,研究写情小说的“借儿女言家国”、“借儿女言节义”、“借儿女言自由”三种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模式 ,并论述了受域外小说的影响 ,晚清写情小说在叙事上表现出的不同于传统小说的近代“新变”。  相似文献   

20.
一、教材依据《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鲁人版《中国古代小说》(选读)第三单元。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曲折生动的话本小说",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通过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思考小说的主题,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