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利用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已成为当前世界范围内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在“一对一环境带来教学变革”理念的影响下,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和中央电化教育馆在戴尔公司资助下.启动的“互联创未来”项目在我国部分地区开展实验研究。通过运用问卷调查、座谈与访谈、课堂观察及信息技术能力测试等方法,分析项目,实施对于项目学校基础环境、网络支撑保障体系、教师和学生的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效,总结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变革和促进城乡教师互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等项目成功经验.为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促进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科学合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简讯     
为了进一步推广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2008年11月11日,上海市中心城区百年名校——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与“上海市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实验学校”——南汇今日学校、周浦镇小学等举行了首次城乡学校结对教研互动活动。  相似文献   

3.
中国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合作的远程协作学习项目,通过实施远程通讯技术,构建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学习环境,组织东西部的城乡学校形成互联互助的学习共同体,开展基于项目的远程协作学习,以此加强城乡学校间的对话与交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发展学生的21世纪技能,缩小我国城乡教育的数字鸿沟。本文论述了项目的研究目标、实施过程与策略,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与访谈,分析了项目对促进西部农村教学改革所取得的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在完善了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后.新加坡政府把教育信息化工作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学生运用ICT进行自学和合作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授权并支持当地学校实施一些可持续发展的长期项目。网络健康课程计划(The Cyber Wellness Program)负责把ICT与普通课程相融合,帮助教师、教育行政人员、相关研究人员追踪学生在学校和家中的上网情况,国家教育信息化门户网站允许家长访问.也允许“学生大使计划”(Student Ambassador Program)成员访问以促进同伴教育。ICT。导师计划(ICT Mentorship Program)旨在通过各个基层学校教师把ICT与其他教学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在信息化设施建设、信息化配套项目、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教学、信息化规章制度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据报道,截止到2004年底,全国平均生机比为每18.9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分别有90%,60%和40%的城市、县镇及农村学校建立了校园网。随着校园网的逐步普及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许多学校的信息化环境也呈现出多样化的局面,比如,很多学校建设了班用的多媒体教室、课堂学习中心或网络教室,很多学校建成了公用的数字化图书资料中心及网络中心,有些条件好的学校还配备了教师个人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学生的电子书包等数字化设备。可以说,“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及校园网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也逐步提高了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以信息化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的案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广东省教育厅高度重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加快推进城乡基础教育一体化的战略部署,并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广东省在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过程中取得了诸多经验和典型案例,如千校扶千校、教育资源下乡行动、校际协作联盟活动、同步课堂、视像中国等。本文对这些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旨在探讨广东省在实施以信息化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可供推广的成果和经验,从而对利用教育信息化促进城乡学校协同发展、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起到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校园网络建设、教育信息化资源配置以及信息技术课程开设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距。其原因,一是受城市化倾向与重点学校思维定势的影响,二是建设过程中重硬件轻软件、重设备轻应用;三是以传统纸质图书资源的建设思路建设现代网络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为改变现状,应实行以县为中心建设大型数字化教育信息资源库,实现辖区内各级各类学校资源共享;县域以乡镇为单位,周期性划拨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保障基础教育信息化硬件、软件两方面同步建设。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印度《学校计算机素养与学习》试点项目的开展,拉开了基础教育信息化改革的序幕,自此,印度基础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本文对印度政府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举措、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培训以及农村基础教育信息化实验项目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作了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9.
大规模的线上教学真实完整地暴露出我国城乡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深入探讨城乡基础教育"数字鸿沟"的表征,系统分析其产生的深层次原因进而消弭鸿沟,有助于促进城乡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基于现有研究的分析,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可界定为城乡中小学在数字信息设备接入及师生在信息技术能力、数字使用素养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将其作为调查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实施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实证调查,发现乡村中小学生线上学习的便捷性不如城区学生;乡村中小学教师线上教学技能不如城区教师;乡村中小学师生有效用网情况不如城区师生.究其原因,城乡二元结构、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动机不强与热情不足、城乡中小学师生网络使用差异等共同造成并扩大着城乡基础教育的"数字鸿沟".为此,应弱化城乡二元结构,进一步加强乡村基础教育数字化建设;加强激励、培训,"内外兼施"提高乡村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引导乡村中小学师生有效使用网络,集中发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优势效应.  相似文献   

10.
正2007年8月,密云县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实施了"农村基础教育现代化实验区"项目,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各课题组在系统调研和教师培训的基础上,针对教材教法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整合、校本教研等专题开展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项目成果丰硕,有效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几年来,实验区项目在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和学校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1.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9,(3):65-70
中小学教师信息和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能力是影响基础教育信息化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受到了各国的高度重视。为此,文章选取五个发达国家——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新加坡的中小学教师ICT能力标准,使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的国家教师ICT能力标准分析框架,从六个维度对其制定与实施情况进行了描述,并比较了其异同。在此基础上,文章详细分析了五个发达国家中小学教师ICT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我国的启示。中小教师ICT能力标准的制定与实施,对于信息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由浙江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研究所熊才平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础教育信息化区域性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项目编号:70503023),主要研究信息时代教育对社会贫富差距的影响、“以中央为主、地方为辅”的基础教育信息化财政投入体制、区域范围内基础教育信息资源城乡学校高度共享,以及在区域范围内以信息技术实现教师资源配置的城乡一体化等问题。同一地区内,城、乡学校之间,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教育信息资源配置差距显著。显然,传统的各个学校耗费巨资组建自己的图书馆的做法,是不能实现不同学校之间基础教育信息资源…  相似文献   

13.
我市从2000年开始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先后实施了“明天教师培训计划”、“李嘉诚基金会农村远程教育扶贫示范工程项目”和“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试点示范工程项目”。到2007年全市实施工程项目学校达到2530所(其中一模学校1192所、二模学校1176所、三模学校162所),项目工程总投资5327万元,基本实现了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项目全覆盖。项目的实施为我市农村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典定了基础,有利于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了商洛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和商洛教育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终端用户”,其对信息化学习的感知与理解直接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成效。研究以西部农村学校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绘画方法获取其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现实理解与未来期待,依据学习发生地点、学习活动参与者、学习内容、数字化技术类型、学习活动类型、情绪和态度6个类目、37个子类目的框架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编码,定量计算各类目占比并探究不同因素对学生信息化学习概念理解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类型是学生提及频率最高的类目,学生对现实与未来的信息化学习概念在所有类目的某些子类目中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理解与家庭ICT资本、信息化学习经验及信息化自我效能感有关。基于上述结论,研究认为,要切实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需着力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农村家庭ICT基础资源建设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5.
廖明江 《广西教育》2014,(20):13-14
近年来,南宁市通过开展城乡校际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城乡学校共同体远程协作教学研究,探索以信息化助推区域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迪。一、南宁市结合教育信息化研究开展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2008年以来,南宁市以参与实施中外合作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开展城乡初中共同体建设为契机,组织开展区域城乡学校校际远程协作教研及教学实践,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重要任务。文章从深度融合的视角出发,构建开发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指数调查问卷,对全国12省28市(区)2505所中小学校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发现: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融合指数得分为63.83分,总体处于基本融合阶段;浙江省的融合指数得分最高,广东省和浙江省教育信息化发展相对均衡;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教育信息化均处在基本融合阶段,小学的融合指数得分最高;城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融合情况明显优于农村学校和城乡接合部学校。文章建议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的智能转型,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的倾斜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远程合作学习项目是一种典型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方式,它基于项目开展,强调小组内部以及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项目的开展能够促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提高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信息素养,构建良好的信息技术环境,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本文根据项目实践中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小学远程合作学习项目的选题、组织合作活动、资料收集整理、培训和指导四个方面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的理念下,本文在分析农村教师队伍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信息技术环境下农村中小学师资协作培养模式。系统的阐述了该模式下院校协作共同体及城乡协作共同体的建立,协作各方的角色定位,信息化培养平台的建设及协作培养模式实施方案的设计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校校通工程的实施完成,实现了信息资源的校际互通,缩小了城乡差距,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并为班班通工程的推进,提供了硬件基础.笔者通过对学校调研,提出了3种班班通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农村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当务之急。文章在调研的基础上,针对山西省农村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策略包括:加强观念培训,增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内在动力;采取生成性培训,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培训绩效;开展区域协作教研,拓宽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渠道;发展实践性知识,夯实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