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森林资源保护及中国林业发展对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李维长 《资源科学》2000,22(6):71-76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最新统计结果介绍了世界森林面积、森林拥有量最大的国家的情况和造成森林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论述了世界各国为解决天然林日益减少的问题所采取的发展人工林的共同战略,把大力发展人工林作为21解决世纪对于环境和木材需求的根本措施。林业政策的修订和林业管理机构的改革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轨国家正在或计划中的重要举措。文章还论述了我国的森林资源现状、林业所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对策,作者建议采取,建立国家生态林补偿机制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建立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的多元化投资机制、调整林业政策、建立森林资源与环境综合核算体系等措施。  相似文献   

2.
浅谈针对营林工作的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林业发展战略目标已经从以木材生产为主的传统林业经营思想向保护和扩大森林资源,保持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可持续生态林业,多效益并重的经营方向转变和发展。因此人工林的生态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3.
中国森林资源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我国森林资源的现状,分析了森林资源现状和变化对我国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指出,虽然我国营造了大量人工林,其生态效益远不足以补偿在江河中上游坡地上采伐天然林的损失,必须改变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以生态效益优于经济效益的原则来经营森林。  相似文献   

4.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5.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及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森林资源与林地应当可持续地管理以满足当代和后代对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和精神的需求。林业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现代林业的核心和基础。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目前的严峻状况,要求我们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林业的建设中来。  相似文献   

6.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是森林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在森林生态系统的承栽能力之内,以保持生态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证森林资源持续利用,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需求构成危害。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心愿。因此,保护天然林资源对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发展可持续林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森林资源又是林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何更好地保护和利用森林资源对我国发展林业以及提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篇文章主要介绍的就是对森林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在进行保护和利用的同时又能将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和发展林业相结合,更好地促进我国林业及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国际林业而言,中国林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森林资源越来越短缺,根本不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以及社会的发展。目前,生态环境的平衡、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已成为我国林业最为关注的话题,生态环境的建设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根本目标,只有保证林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和谐统一,才能保证我国林业产业的有效发展。本文主要分析了林业产业的发展与林业生态建设的关系,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9.
森林资源是非常重要的林业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植树造林是增加森林资源的重要途径,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森林资源的需求增加,我国的林业产业正逐步走向成熟,本文从植树造林的意义入手,介绍了植树造林的技术方法及其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中国林业遥感技术与应用发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森林资源、荒漠化、湿地、灾害和生态工程等方面总结了我国林业行业遥感技术及应用的发展现状,结合国家需求与行业发展,提出了我国未来林业遥感发展的几点建议,即大力推动林业遥感卫星、航空遥感平台、林业遥感信息产品标定与真实性检验场、林业遥感综合服务平台等天、空、地一体化应用体系的建设,加大林业遥感应用研究投入,不断提升林业遥感的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