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根据现有的LTE-FDD网络规模,介绍了LTE-FDD的电路域回落(Circuit Switched Fallback,简写为CSFB)组网结构、主要流程及关键技术;通过对流程的分析,解决了鄂尔多斯实际中存在的4G网络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以往传统移动通信网络中,一个BSC/RNC只与一个MSC相连,归属于一个MSC,在3GPPR5中(3GPPTS23.236)规定了核心网的控制节点MSC的池组工作机制,即MSC POOL组网。该组网方式中,一个BSC/RNC可与多个MSC相连接,打破了以往BSC/RNC与MSC之间一对一归属关系。本文中简要阐述了MSC POOL的技术原理、组网方式、实现方式、以及实际组网中带来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3G技术不能支持较高的通信速率,也不能提供动态范围多速率业务,更不能实现不同频段的不同业务环境间的无缝漫游。而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不但可以弥补3G技术带来的缺憾,更是通信领域的一次重大突破,它可以满足人们在任何地点都不受限制的接入进网络,还可以自由的选择业务类型,实现先进的移动电子商务。4G移动通信系统可以实现全球各类媒体、通信主机以及网络之间的无缝漫游,真正实现一部手机在全球的任何地点都可以"全球通"。采用智能信号处理技术的4G通信系统可以灵活的适应各种复杂环境,其良好的覆盖性能可以提供高速可变速率传输,还能在IP网络上实现话音和多媒体业务。将对4G移动通信关键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针对上海移动的现有网络租用业务、互联业务维护不便的情况,提出了一种应用光传送网TCM功能实现跨域故障定位及业务质量监测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7,(8)
针对偏远地区的电网参数有线监测存在安装、巡检和维护成本高,难度大,且容易产生监测盲区,并导致电能输送效率低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ZigBee异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电网参数监测系统。该系统采用CC2530通信模块实现电网参数的无线采集,利用基于Cortex_M3的多协议网关与监测中心设备通信实现远程无线监测。测试与仿真表明,该系统能够实现实时的远程无线电网参数监测。  相似文献   

6.
我们采用中兴分组设备搭建IP化移动回传网络,3/4G基站业务采用L2VPN+L3VPN方式承载。本文从网络业务结构、2/3层联动产生的背景和自动化部署需求、自动化工具程序的算法、验证效果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3G/WLAN系统的交互,通过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控制功能增加新业务功能;通过引进WLAN和蜂窝IP连接不同类型动态交换;利用多种接入技术和用户内部先进技术来提供不中断业务和可靠安全接入。3G/WLAN是迈向新一代无线移动网络的关键,在系统性能上具有巨大的技术优势,同时也将发挥出巨大的市场潜力。3G通信系统标准组织(3GPP)把3G/WLAN交互系统作为3GPP的附加标准。在移动环境中,3G/WLAN网络双模终端可提供无处不在、带宽可变、服务质量(QoS)可保证的多种高速率业务。  相似文献   

8.
通信网络随着IP技术的发展,逐步转向全IP网络发展,在中国移动网络中,已经开始广泛应用基于3G构架的软交换设备,业务多样性和网络可靠性在实现IP承载的过程中正在面临着更高的要求。本文就GSM数字移动通信A接口IP化改造关键问题及组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IMS(IP Multimedia Subsystem)是IP多媒体子系统,是一种全新的多媒体3G业务形式,它能够满足现在的终端客户更新颖、更多样化多媒体业务的需求。目前,IMS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也是解决移动与固网融合的重要方式。它用基于SIP信令的IP网络对多媒体传输业务实现了可靠多元的控制。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是一项类似于HTTP的基于文本的C/S模式点对点通信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多媒体对话,为电信运营商及其合作伙伴和用户提供了新一代基于IP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IP专用承载网伴随着通信业务的发展在不断优化,越来越多不同业务的VPN接入IP专用承载网,对该网络的承载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更有效、鲁棒性更好的网络结构和路由部署才能降低网络整改成本,提高网络安全性.文章通过对IP承载网网络规划、路由规划部署等方面进行阐述,研究降低业务发展引起的IP承载网网络演变成本,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网络健壮性,保证持续的高质量承载业务.  相似文献   

11.
IP承载网采用三层MPLS VPN方式实现各节点互通,VPN业务地址往往采用私网地址,业务地址各VPN复用,若不进行vpn路由过滤,一方面是各站点收到的路由条目多,另一方面非常容易出现业务地址冲突问题,引起路由震荡。本文从IP承载网PE和业务网络CE两个方面路由过滤优化,减少网络碎路由和业务地址冲突引起网络故障,提高网络安全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正>本课题在Android系统下设计实现体育场馆预定软件,利用该软件解决人们在运动时遇到的场馆等位问题。利用该软件可以清晰地看到场馆在不同时间段的预订情况,从而可以实际情况选择自己运动的时间段和场馆。该系统分为后台模块、网络模块、图片加载等模块。后台模块是基于Sqlite和Node实现的,充当仓库管理的角色;网络模块是一个基于接口实现的框架;图片加载模块是一个基于Lru Cache的在线图片加载框架。系统具备用户登录、注册功能、查询场馆信息,在某一时间段预定场馆位置的功能,用户还可以对场馆预定订单进行管理。  相似文献   

13.
王国珺 《今日科苑》2007,(20):185-186
IPTV业务是承载于IP网络的一种增值业务。本文详细讨论了IP T V业务对承载网的带宽、Q O S、可靠性、安全性、组播等方面的技术要求;在骨干网、省干/城域网和接入网三个层面上讨论了IP T V承载网的总体结构;分析了承载网组播协议实现;最后对可控组播实现用户和业务管理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短信息网关连接模块的分析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空  袁华 《大众科技》2006,2(8):51-52
文章着重对短信息网关连接模块进行设计分析与实现.该模块由网关通信模块和SGIP协议数据处理模块两个子模块组成.该系统实现了与短信息网关的连接与通信功能,提供了接拆包接口,且支持TCP/IP协议.运行结果表明,此网关连接模块各项功能基本实现,系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
IMS是第三代移动通信伙伴提出的支持IP多媒体业务的子系统。IMS具有接入无关性以及标准开放的业务控制接口等特点。IMS提供了业务融合的基础,它基于IP技术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等。IMS提供了业务融合的基础,它基于IP技术同时支持语音、数据和多媒体业务等。PoC业务是在IMS上实现的一种即时通信业务,其简单方便,通信快捷、即按即说、群组通话的特点使其成为移动增值业最有前景的应用之一。本文描述了一个基于IMS的PoC业务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本文首先介绍了IMS、SIP和PoC业务等相关背景知识,然后提出一种设计与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一种基于中间件技术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移动终端搜索和快递定位问题,在多移动终端设备上实现数据融合和整合分析,为电动车使用用户提供有效信息。提出一种基于中间件的物联网多终端数据整合分析方法,进行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物理体系结构构建,分析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的异构层次化结构,设计的电动汽车充电站网络的中间件,完成路由配置和拓扑结构的调整,设计系统的主控制器S3C2440模块,设计接口电路及485网络和以太网通信的接口电路。改进多终端数据整合算法,实现电动汽车充电站信息资源多终端的数据整合。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利用移动终端快速定位和搜索电动汽车充电站,移动终端设备上提供有效信息,数据整合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快速发展,传统MSTP网络因承载效率低、扩展性差等问题已无法满足业务承载需求。IPRAN网络凭借承载效率高、支持点到多点通信及扩展性好等优点已逐渐成为承载网络的主要选择。在此大趋势下,移动网络的IP化进程也在逐步展开。针对上述问题,重点研究IPRAN承载实现移动网络IP化改造的技术方案及保护策略。该研究结论对IPRAN承载实现移动网络IP化改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医疗临床监护设备中的仿真软件的设计和开发思路。软件包括数据采集存储模块和软件仿真模块,通过HL7标准数据接口,把多种医疗临床监护设备连接成集成化的网络信息系统,实现多种生理数据的实时采集、动态监控和数据仿真,能与医院其他业务系统联网,实现数据共享,协同办公,提高医院综合诊疗技术、管理水平及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9.
基于Cable Modem技术的VoIP话音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有线电视技术的不断进步,有线电视HFC网已从单向传输的分配式网络,逐步朝双向多功能业务网络方向演变。宽带和高入户率两大特点已使HFC网成为一种主要的宽带接人手段,利用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下简称CM)实现宽带上网是目前该网的普遍应用之一。其实,由同轴电缆和CM系统组建的宽带接入网本身就是一个基于TCP/IP协议的能传输各种音、视频业务的IP网络,在IP网络上传输话音信号,代表了目前话音通信发展的方向,为在基于CM技术的宽带网上开展话音业务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图像采集系统的构成和工作原理。应用DSP、图像A/D转换模块、DSP图像压缩编码处理模块、网络化传输模块实现了电路的设计。简述了各模块电路的功能以及与DSP的接口设计。通过对数据流的传输,论证了网络化传输的可行性,并用TCP/IP协议实现网络化传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