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前在排球比赛中,我们只看到对方组织进攻时防守的一方采取拦网,而当对方发球时接发球的一方却几乎没有出现过拦网。对于这个问题我想谈谈一点肤浅的看法。一、对方发球时拦网的意义: 当对方发球时,对方正处于由发球转化为防反的阶段,队员处于防反阵容的调配和位置变动之中。而当接发球一方队员突然起跳拦网时,对方毫无思想准备,这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排球比赛中,网上争夺十分激烈。拦网技术已被各队所重视,现在又出现了拦发球技术,而且拦发球的次数不断增多。拿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决赛为例,在十场比赛中,发球被对方拦网的共有24次,平均每场互拦发球2.4次,最多在一场比赛中高达8次,其中拦死6次占75%。如何对付拦发球?谈一点肤浅看法。现在具有威胁力的发球:一是速度快,变化大而飞行弧度低的飘球;二是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男排在拦网高度和技巧方面发展很快,比赛中经常出现运动员用拦网动作将对方的大力扣球或吊球直接拦了回去。这种拦回去的球速度快,路线短,突然性大,拦死率高。使拦网的得分数急剧上升。以一九七五年第三届全运会男排前八名决赛与一九七九年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前十三名决赛相比较,后者拦得次数比前者增加了一倍。在第四届全运会男排决赛中,拦发球的次数很多。据统计,在十场比赛中,发球被对方拦网的共有24次,平均每场互拦发球2.4次,最多的达8次,其中拦死6  相似文献   

4.
目前,排球赛中,运用拦发球的情况,越来越多,也收到了一定效果。随之而来的“反拦拦发球”技术亦应运而产生。目前各队采用反拦拦发球的方式多为“一盯一”反拦法。“一盯一”反拦法,即发球方前排某一队员正对拦发球队员于网前站立,两手自然置于肩上,并密切注视对方拦发球队员的行动,当对方起跳时亦随之起跳,以拦网动作拦回或拦起对方拦过来的球。这种反拦拦发球的技术已初见成效。然而,目前反拦拦发球与拦发球的成功率差距还是相当大的。也就是说,拦发球与反拦拦发球的争夺中,拦发球占主动地位,而反拦拦发球处被动地位。“一盯一”反拦拦发球处于被动地位的主要原因:其一,是反拦拦发球队员在反拦时的盲目性太大。由于反拦队员背向  相似文献   

5.
三人接发球战术,自从苏联男排在1977年世界杯比赛中首次试用以来,到1979年各大洲锦标赛已被世界各强队广泛采用。三人接发球技术,是由除插上队员之外,前排有两个以上的队员在网前拦击发球,同时,后排三个人立于场区后半部,接对方的发球所组成的阵式。由于前排队员可以直接拦击对方发球,这就迫使发球一方不得不把球高弧度地送向接发球队的后方,从而有利于接发球一方组攻。但是,纵观1981年全国排球甲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外各强队都对拦发球战术十分重视。早在日本队1980年来访时已采用了两人拦发球,苏联男排在第十届世界锦标赛中采用两人拦发球、两人接发球、两人伺机进攻战术,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中巴西男排也有三个轮次采用了三人拦发球。而且外国队拦发球技术的采用已给我国男排造成了威胁,1981年世界杯排球赛仅对古巴一场,其中对方拦发球凶狠是构成我国男排发球技术失常的原因之一,五局  相似文献   

7.
中国男子排球队接发球阵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新规则的实行 ,中国男子排球队的接发球阵式已不能适应快速发展的发球技术的需要。本文通过对中国男子排球队在 1999年世界杯男子排球赛的电视现场观察和技术统计 ,运用运动心理学和分析推理方法提出 :后排 4人的接发球阵式可以适应快速发展的发球技术的需要 ,提高接发球的到位率 :“4- 2”阵式配备可以做到后排 4人接发球 ,提高防反效果 ,同时不影响一攻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短网热点     
(7)发内角上网的练习 规定发球员均采用发球上网战术,以发内角球为王,发球后上网进行截击或高压。 (8)快速回击的接发球练习 当连续练习发球时,安排另一名儿童同时练习接发球。接发球者在对方抛球前位于端线后一米处持动态的准备姿势,对方抛球时,迅速向前移动回击来球。练习时,发球员可任意发直线或斜线球,接发球员须进入端线回击球。严格禁止站在原地或后退接发球。 (9)发球上网与接发球破网的练习 三名儿童轮流发球上网,一名儿童专门接发球。接发球员第一次击球可不直接破网,让发球员到网前做一次“安全”截击,从第二次击球开始双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近年来,由于各种快攻战术的发展变化,给前排拦网和后排防守带来较大的困难和压力,如何加强发球攻击性、制约进攻战术的发挥、提高发球的作用是当前排球运动发展趋势之一。七十年代以前,国内外男排诸强队多采用勾手飘球和上手飘球为主的发球技术。然而,随着接发球垫击技术发展和不断完善,对付这样单一发球技术早已适  相似文献   

10.
全国联赛上海男排技战术运用效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上海男排07—08年与08-09年全国排球联赛中的技战术运用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在08—09年全国排球联赛中,上海男排发球的得分率和接发球的到位率都有所提高;再攻中的强攻被拦死率有所增多;拦网中拦强攻的未拦着率明显下降,但是拦失率明显上升,另外,拦快攻的拦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1.
八十年初,世界出现一种新的接发球阵势,即二人拦发球,三人接发球,二传手在网前以防万一。对于这种新阵势,国内排球界持不同看法。有的认为行之有效,大胆采用;有的则认为:(1)没有多少球可拦;(2)增加了接发球的干扰,减少了接发球人数,影响接发球质量;(3)拦发球本身失误也较大。针对这几个问题,通过八一年十月在武汉举行的全国甲级排球(男子)联赛第二阶段十六场的统计及分析,谈谈对拦发球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坐式排球的拦发球技术及其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中国男子坐式排球队的研究,提出了在坐式排球中运用拦发球技术的可能性,并认为坐式排球拦发球的作用主要是有效地遏制发球的攻击性。此外还对拦发球的取位、拦发球的技术、拦发球情况下接发球取位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3.
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发球和接发球前的心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对乒乓球运动员实战中发球和接发球的心理状态进行了分析,认为发球和接发球前,运动员的心理特征是复杂的。因此,在发球和接发球前必须有充分的战术准备及心理准备,发球应灵活多变,迷惑对方,接发球应消除紧张心理,猜测对方发球,对突发事件作到头脑冷静等。  相似文献   

14.
再论拦发球     
为了削弱对方发大力低网球的威胁,接球一方频频采用拦发球。可是,拦发球的效果究竟如何?又如何看待一些著名教练员和运动员提出有关拦发球的质询和对其评价的意见分岐呢? 近十年来接发球的成功率提高了百分之十以上。一些健将级球队的一传到位率已达80%,某些队的到位率甚至高达80%以上。这是由于接发球的技战术明显有了提高,教练员们对各种不同弧度的发球进行了探索、成功地运用了一整套综合的接发球措施、加强了专门训练和掌握了可靠而稳定的接发球技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桐桐 《网球天地》2014,(11):118-119
作为网球爱好者,接发球是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由于受对方发球的牵制,所以它是网球基本技术中最难掌握的一项。接发球时,要应对对方多种可能的发球,有的直接攻向你较弱的位置。在对方的发球牵制下,接发球方可能时刻处于被动地位,因此接发球是比赛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伺处理好接发球以求比赛中争取主动,打破对方的发球优势呢?Rosen教练为我们做了以下讲解。  相似文献   

16.
发球和接发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排球运动员的竞技效果。不仅发球重要,把球准确传给二传手也很重要。我们对苏联男排甲级锦标赛进行的观察表明,进攻队员动作的效果同接发球质量大有关系。如果接发球不到位,偏离二传手3米以上,那么完成扣杀的可能情况是:无人拦网仅占2%;单人拦网—15.6%;集体拦网—68.8%没有必要拦网的情况占13.6%。如果球偏离二传手1.5—3米,那么上列指标如  相似文献   

17.
王辉  张玉红 《辽宁体育科技》2012,34(6):72-74,88
运用数理统计、比较分析等方法,对中国男排在2012伦敦奥运会落选赛上的4负场比赛(对伊朗、塞尔维亚、韩国、澳大利亚)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发球上,中国男排以飘球为主,发球攻击性较弱;一传上,应保证接发球的到位率;拦网上,较高的拦失率使中国男排的整体拦网效果大打折扣;防守上,接拦回球的整体效果相对较好,但接传垫球的机会少于对手;进攻上,前排强攻是中国男排主要进攻形式和得分重要手段,但得分率相对较低;防反中,中国男排前排强攻、快攻及后攻方面的得分效果与对手的差距是全面的.  相似文献   

18.
《网球天地》2010,(6):101-101
Q 业余网球比赛中.单双打的发球站位都很不一样.我想请问发球的路线也不一样吗? A 即便发球站位不同.单双打的发球路线是基本相同的,瞄准的目标位置没什么区别,都是采用将球发得深些,对准对方边线,迫使对方移出场外接球等战术。不过,对于双打来说.如果对方形成双上网攻击型的阵式,是有些难以对付的,  相似文献   

19.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排前 8名 ,均采用了以 2人接发球为主的阵式。 2人接发球的优点 ,一是由于进行了分工 ,提高了攻与防的效率 ;二是适应了新的发球规则。为此 ,通过建立发球与接发球的多种参数间的关系 ,探讨我国男排运动员采用 2人接发球的可行性。具体步骤是 :(1)分析发球的各种参数间的关系。以排球为质点 ,设发球点 F的高度为 H1m,球的抛物线轨迹的最高点 0的高度为 H2 m,过网点 W的高度为 H3m,点 0离发球点的投影距离为 S1m,球的初速为 V m/ s,初速方向与水平夹角为 θ,球从发球队员触球到落地的时间为 Ts(从触球到接发球队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2011年瑞士女排精英赛中国女排和日本女排各项技术运用特点的比较分析,发现日本女排主动得分能力、扣球、发球技战术以及接发球能力和二传传球能力均强于中国女排,场上队员技术特点鲜明、职责分工明确;中国女排在拦网、防守方面优于日本女排,中国女排各个位置主动得分能力比较均衡,没显示出位置技术特点。中国女排的发球技战术、接发球能力尤其是主攻的接发球能力、副攻的拦网能力急需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