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问的技巧     
<正>杰克和马克斯做完礼拜从教堂出来,杰克很想知道祈祷时能否抽烟。马克斯对他说:"何不去问问神父?"于是杰克回到教堂,问神父:"神父,祈祷时我可以抽烟吗?"神父摇着头说:"不可以,孩子,这是对我们的信仰大不敬呀。"杰克回来了,把他与神父的对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马克斯。马克斯说:"难怪,你问的不对。我来试试。"说着,马克斯进入教堂,问神父:"神父,我抽烟时可以祈祷吗?"神父听到问话,急不可耐地答道:"当然可以,孩子,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2.
一句话     
有位教徒在祈祷时烟瘾来了,他问在场的神父,祈祷时可不可以吸烟。神父不高兴地回答:“绝对不可以。祈祷的时候怎么可以吸烟呢?!那就意味着对耶稣不尊重。”另一位教徒在祈祷的时候,烟瘾也来了,也想吸烟。他问神父,在吸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神父高兴地回答:“在吸烟的时候都不忘祈祷,说明你在休闲的时候也不忘神的恩典,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幽默的故事:一个牧师的烟瘾非常大.有一次,他问他的上司:"祈祷的时候能不能抽烟?"上司回答:"绝对不行!"后来,他又换了一种问法:"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呢?"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由此可见,问法不同,有时  相似文献   

4.
趣味语文     
1.有两个烟鬼都想在祈祷时抽烟,他们便向牧师请求。第一个烟鬼问:"我在祈祷时能抽烟吗?"牧师断然回答:"不行。"第二个烟鬼请求时,牧师却答应  相似文献   

5.
有一位教徒问神甫:我可以在祈祷时抽烟吗?他的请求遭到神甫的严厉斥责,而另一位教徒又去问神甫:我可以吸烟时祈祷吗?后一个教徒的请求却得到允许,悠闲地抽起了烟.  相似文献   

6.
张玉庭 《初中生》2002,(28):22-23
有个烟鬼走进教堂,烟瘾突发且难以抗拒,就悄悄问神父:“我可以在祷告时抽烟吗?”神父坚定地摇了摇头:“不行。”烟鬼想了想,又问了一句:“那么,我可以在抽烟时祷告吗?”神父回答:“当然可以!”  相似文献   

7.
有个烟鬼走进教堂,烟瘾突发难以抗拒,就问了神父一句:“我可以在祷告时抽烟吗?”神父坚定地摇了摇头,说:“不行。”于是烟鬼想了想,又问:“那么,我可以在抽烟时祷告吗?”神父回答:“当然可以。”请注意这个故事。“抽烟时祷告”与“祷告时抽烟”其实一模一样,只因烟鬼换了一下表达的方式,就一举打动了威严的神父。让我们再看一个例子。皇上做了个梦,梦见满嘴的下牙突然掉光了,上牙却安然无恙,于是就让贴身的大臣为他解梦。大臣想了想回答:“此梦不妙,说明您的家人将比您早逝。”皇上听了大怒,把大臣狠狠地揍了一顿,然后问阿凡提:“你说呢?”…  相似文献   

8.
有一则幽默故事:一个牧师的烟瘾很大,有一次他问上司,祈祷的时候能不能抽烟?上司回答说不行;后来他换了一个问法,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祈祷?结果他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可见问法不同,答案就会截然相反。  相似文献   

9.
抽烟与祈祷     
<正>欧洲某国的一个教堂里,教士们聚在一起,正一本正经地做礼拜。忽然,有个教士烟瘾大发,他实在忍不住了,便去问主教:"我祈祷时可以抽烟吗?"主教一听,大为光火,立即对他进行了严厉的呵斥:"什么?你祈祷时还想抽烟?上帝在你心中占有何种地位?在上帝面前都抑制不住你那可耻的私欲。你怎么能当一个好教士?"这位教士烟没抽成,反而挨了一顿训斥,只好垂头丧气,往  相似文献   

10.
表达的技巧     
同样的意思,因表达的方式不同,效果会迥异。 有个烟鬼,正在教堂里祷告的时候,突然,他的烟瘾发作了,他只好问神父说:"我可以在祷告的时候抽烟吗?"神父一听说:"绝对不行!"那个烟鬼想了想又说:"那么我可以在抽烟的时候祷告吗?"神父一听高兴地说:"当然可以。"其实,两句话在内容上是完全一样的,只是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结果,产生了迥然不同的表达效果。烟鬼的机智就在于通过巧妙改变表达方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台湾作家林清玄在短文《静心与抽烟》中写道:两个有烟瘾的人打坐,静心时,想抽烟,于是先后向师傅请示。甲说:"抽烟的时候,可不可以静心?"师傅说"当然可以";乙问:"静心的时候,可不可以抽烟?"师傅很生气。想法一样,问法不同,结果截然不同,是因为提问的角度和方式不同。提问是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技能。不同的提问对应于不同的思维水  相似文献   

12.
FAMILY     
一位父亲很晚下班,回到家时感觉疲劳而恼怒。他5岁的儿子在门口等着他。"爸爸,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当然可以,你想问什么?"父亲回答道。"爸爸,你一个小时挣多少钱?"那不关你的事,你怎么想到问这个问题?"父亲生气地说。"我只是想知道,告诉我吧,一个小时你能挣多少钱?"小男孩恳求道。"如果你一定要问,好吧,我一个小时挣20美元。"哦,"小男孩低下头。过了一会他抬起头:"爸  相似文献   

13.
问题     
老师:"我给同学们出两个题目,谁只要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不要求他回答第二个问题了.现在我问第一个问题:谁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小丽:  相似文献   

14.
有一个人十分虔诚,每年都会定期去教堂向上帝祈祷。一天,教堂门口的一个老婆婆问他:"这么多年您一直向上帝祈祷,究竟有多少愿望实现了呢?"这个人回答说:"第一年,我向上帝祈祷,希望妈妈的病能够尽快  相似文献   

15.
<正>古时候有个秀才,虽才华横溢却又有点目空一切,他的老师发现了这一点,就决定找个机会教训教训他。有一年,秀才参加了科考,自感考得不错,就故意在考试之后问了老师一句:"听说您会测字算命,能否给学生算算前程?"老师问:"但不知所问何事?"秀才回答:"我想请问录取名次。"  相似文献   

16.
辩证思维     
<正>哲学课上,一个学生问老师:"什么是辩证思维?"老师想了想说:"我先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吧。有两个学生,一个成绩优秀,一个成绩很差。我准备办个补习班,你认为他们谁会来参加补习呢?"学生脱口而出:"当然是那个成绩差的。"老师摇摇头:"不对,是那个成绩优秀的。因为他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而成绩差  相似文献   

17.
6岁女儿琳达在德国上小学一年级时,就开始有一些手工编织或缝补的课程,这实在让我这来自中国的妈妈难以置信,针可是挺危险的玩意,为什么老师要求小朋友们自己缝制鞋袜,甚至缝纽扣与补衣服破洞,我带着有点质疑的语气,问我那德国老公:"你以前小学就开始学针线吗?"我那憨厚的老公傻傻地望着我,似乎我问了个太空问题,不知该如何回答我,就只好反问道:"那你是几岁开始学的?"这下换我嗫嚅了,我心虚地回答:"当然是十几岁呀!"结果我老公说他小学就学会缝衣服了,很简单呀!班上男生女生都要学习基本针线功夫,因为这是学习独立的基本步骤.果然,德国是很重视生活教育的.  相似文献   

18.
许多英语初学者在和外国人交流时,习惯用汉语思维,经常问a foreigner,Where are you going?Are you married?How old are you?"而外国朋友经常对这些问题感到莫名其妙,根本不予回答.很多中国学生对此很不理解.他们常抱怨,"我的语法正确呀,为什么他们不回答呢?"殊不知,这是因为不同的文化差异造成的,他们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privacy),当然就不回答了.  相似文献   

19.
开心格格     
《小学生》2009,(4):2-3
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公开课,老师问我们一个问题:"各位同学,有谁知道长度的单位是什么啊?"这时候,班上最乖巧的一个同学举手要求回答,这是课前老师安排好的,当然就得他回答啦。"老师,是米!""不错不错,请坐下。""可是,有谁还知道有什么呢?"这时候,平时学习最落后的同学也举手,老师有点激动,虽然没有事先安排他,可是老师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老师,还有菜!"  相似文献   

20.
小幽默     
第二个问题老师:"我给同学们出两个问题,谁只要回答出第一个问题,就不要求他回答第二个问题了。现在我问第一个问题:谁知道自己有多少根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