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杂技艺术产生的过程中如何体现杂技艺术美感的,又是如何表现杂技艺术美感的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杂技与舞蹈作为不同的艺术门类,既有各自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当今社会杂技与舞蹈的取长补短不仅体现出两者的历史渊源,而且可以满足观众审美诉求的发展,为艺术创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杂技的舞蹈化与舞蹈的杂技化是二者融合的主要特征,而杂技与舞蹈艺术工作者也需悉心学习彼此的艺术特质,从而使这种融合更加自然和默契。  相似文献   

3.
中国杂技有严密的师承传统,又与姐妹艺术关系密切.对先辈传下来的技艺,总是千方百计的保存下来,传递下去.同时它的许多形体技巧又为舞蹈、戏曲所借鉴,优长互辅.当然它从戏曲、舞蹈、武术中也吸收了营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比分析北方杂技《狮子舞》的外在形态、艺术内涵、艺术风格、艺术技巧方面,浅论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5.
贺敏奇 《金秋科苑》2008,(24):180-180
杂技表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和技巧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在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而古老的历史,它起源干传统的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主要关注的都是靠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来吸引观众,很少留意到舞台美术的存在,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大都只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  相似文献   

6.
杂技表演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艺术瑰宝,它以惊险、奇特、高难和技巧的艺术手法来满足观众的审美追求和艺术享受,千百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它在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而古老的历史,它起源干传统的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舞台美术,主要关注的都是靠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来吸引观众,很少留意到舞台美术的存在,传统的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大都只能是在街上摆摆地摊、耍耍功夫,  相似文献   

7.
滑稽的表演形式活拨,雅俗共赏;在杂技舞台上,不仅能以独立节目出现,还能承上启下,起到烘托全场气氛的作用。人们在欣赏滑稽时,可以调节观看杂技节目时心理上的紧张、惊愕和感叹,随之滑稽带来的是奇妙无穷的演艺、夸张离奇的动作、荒诞的扮相、戏谑的玩笑、诙谐的插科打诨,给观众带来的是回味妙趣的快感。结合实际,针对杂技滑稽表演的艺术构思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通过高空杂技演员的心理超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多元思维、扎实的基础功、运用高科技手段,为高空杂技探索技巧出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舞台艺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大观美术,其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的特点,将众多艺术形式聚合起来,在一种标准下体现出独特的美感。舞台美术是三维空间里的艺术组合创作,能够使有限的舞台空间变化更加多样化。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打造科技化的舞台美术,能够给观众带来更美好的艺术享受,淋漓尽致地展现舞台美术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舞台艺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大观美术,其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等多种艺术的特点,将众多艺术形式聚合起来,在一种标准下体现出独特的美感。舞台美术是三维空间里的艺术组合创作,能够使有限的舞台空间变化更加多样化。利用多种现代科技打造科技化的舞台美术,能够给观众带来更美好的艺术享受,淋漓尽致地展现舞台美术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1.
杨朴 《百科知识》2010,(12):56-57
在东北民间,没有任何一种艺术可以像二人转那样令千千万万的观众热恋、痴迷与沉醉,没有任何一种艺术能像二人转那样广泛普及、人人耳熟能详、老老少少都可以"嚎它两嗓子"。二人转在东北民间有着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力、感染力与艺术魅力。"宁舍一顿饭,不舍二人转"的民间口头禅,生动地表现了东北民间对二人转的迷恋与酷爱。二人转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呢?  相似文献   

12.
创造力是杂技创作的第一要素。文章就创造力的概念,与创造力在杂技创作过程中、在杂技不同类型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论述了创造力推动杂技创作发展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研究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旅游节日,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例,既从纵向研究对比两个国际文化旅游艺术节日的文化背景,历史由来,又从横向对比两个民俗文化旅游节日的开发及利用,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的对比研究为例。通过分析各自的优势与劣势,借鉴彼此成功经验,避免不足与缺陷,由此为中国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找到正确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东北马戏的悠久历史和东北的地域文化特点,以此孕育了东北人坚毅豪放的性格,由此生成东北马戏的艺术风格,东北马戏以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展现其独特的美学特色。  相似文献   

15.
中国杂技是中国农业文化的产物,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所有依于农耕文明社会的文化都将松动、瓦解、流散、甚至走向衰亡,中国杂技也必然受到冲击。中国杂技怎样与时俱进发展自己,应当是我们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贺敏奇 《金秋科苑》2008,(24):167-167
杂技表演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美术设计,主要关注的是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很少留意到演员的舞台服装造型,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只能是在街上摆地摊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一些简单的肢体技巧的表演。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杂技表演在中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它起源于民间的生活,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以前人们观看杂技,谈不上美术设计,主要关注的是杂技的动作技巧和难度,很少留意到演员的舞台服装造型,表演杂技的艺人也只能是在街上摆地摊或在大棚内单纯展示一些简单的肢体技巧的表演。在进入舞台的最初阶段,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是集中在杂技的技巧和难度上。无论是舞台的背景、灯光、音响、服装等,与杂技的表演都没有太大的联系。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杂技靓点,打造杂技精品,注重杂技演艺技巧和表演方式上的创新,要注入美的元素,给观众以美的感染力,要善于表现独特的"这一个"。  相似文献   

19.
刘喜  颜彦 《百科知识》2023,(15):47-49
<正>生活在越南平原地区的京族人民是京族人口的主体,他们以农业为主,文化艺术呈现出田园性特征。除此之外,生活在越南东北沿海地区的京族人民由于历史发展、地理位置等原因,既从事农业,也从事渔业(包括水产业与海产业),因此形成了田园性、江河性与海洋性相互交融的文化特征。中国京族三岛的哈节中的唱哈由越南东北沿海地区艺人传入,经过历史衍变,发展成为当下的哈节唱哈文化。越南东北沿海地区的群唱文化与中国哈节中的唱哈在艺术形式、内容、特征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寻根溯源,对越南东北沿海地区的京族群唱文化进行研究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04,(8):28-29
大连现代影视艺术学校像一朵美丽的鲜花盛开在东北的最南端。她是大连市办学先进单位、免检单位。是以培养影视演员、影视节目主诗人为目标的综合艺术学校。办学九年来,桃李满天下,培养的影视艺术人才广泛活跃在影视界、电视台及其他艺术领域,已经有200多人产生影响。她已经成为人们追寻艺术之梦的摇篮、实现艺术理想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