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教学《琵琶行》,细致品味“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诗,我们会发现,这里“相逢”的表层义是说诗人与琵琶女偶然相遇,但同时还含有精神“相逢”,即两个心灵积极主动地相融的深层意味。而且,既然“相逢何必曾相识”,那么,相识未必就是“相逢”,因为“相逢”是彼此心灵的相通啊!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符号矩阵”分析了《琵琶行》文本所隐含的焦虑意识,发掘出了人物身上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围绕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线,展示了中唐时代的社会矛盾及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3.
《琵琶行》在叙事写景中融入了复杂而强烈的感情,展现出一幅幅凄冷萧瑟的画面:双线交织中构建出错落有致而又貌异神合的结构美;刻画出一对落魄.受损害的人物形象;抒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情,形成了摄人心魄的艺术美感。  相似文献   

4.
一、缘起——相逢何必曾相识 1983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一所中学任教高中政治课。初登讲台,对于年仅20岁的我来说,只能用一个成语形容:诚惶诚恐。  相似文献   

5.
古诗新解     
成绩单下发时———“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考试作弊———“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老师提问学生———“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备战考试———“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迟到被抓的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检讨书———“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古诗新解@文心  相似文献   

6.
教学《琵琶行》,学完诗序后,笔者提出了一个看似不经意但却令人深思的问题交给学生:为什么白居易“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他和琵琶女的感情共鸣究竟是什么?让学生阅读全诗来回答,结果同学们都很自然地找到了诗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接着我又  相似文献   

7.
《琵琶行》中作白居易在听完琵琶曲与琵琶女的自述身世后,有感而发千古名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对于这种天涯沦落之情,我们大都能读出这是作与琵琶女命运的写照,是相同的身世所激发出来的相同的人生感慨,但更深一层地想,是什么原因使两人产生了这样强烈的天涯沦落之感呢?  相似文献   

8.
他问我:“我们是不是哪里见过?”抢回遥控的我,惊慌中跌坐在地上,扯掉了输液管,打破了盐水瓶,手里的遥控器飞出去砸烂了窗户。 如果时光倒流,也许我不会对他说出那句一语成谶的——相逢何必曾相识。  相似文献   

9.
有奖猜谜     
1.水漫金山浪盈盈,许仙吓得不像人、 白氏娘子中堂坐,小青妹妹卜边行2.相逢何必曾相识 (打一‘笋)(打·成语)有奖猜谜 ~~  相似文献   

10.
《琵琶行》中琵琶女自述身世“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课本对此句中“教坊”的注解是:“教坊,唐代宫廷的乐舞教习机构”。此注解很不详备;当讲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时,学生又生疑问,堂堂一位大诗人,为何与歌女同命相怜呢等等,这里有必要对“教坊”一词做详细说明。  相似文献   

11.
一千多年前,浔阳江头一位琵琶女幽怨的琴声深深地打动了白居易。此时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已两年,本已“恬然自安”,因为琴声,也因为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他“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于是写下了“凡六百一十六言”的长诗《琵琶行》,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让后人为他们一掬同情之泪。  相似文献   

12.
中唐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是一篇抚今追昔、因事兴感的经典之作。关于其"歌诗"(指可以入乐入舞的歌词)的解读,大多数论者将笔墨聚焦于诗前序文中的"迁谪意",进而紧扣有诗眼之称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来分析全篇主旨。  相似文献   

13.
浔阳江上,琵琶几曲,使得江州司马白居易泪透青衫,将琵琶女引为知己,唱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千古慨叹。音乐原本是抽象的,音乐形象是很难捕捉的,但今日凡读到此诗。我们对琵琶声声会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这都缘于自居易的妙笔巧绘。  相似文献   

14.
林希 《神州学人》2003,(2):44-44
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认识很多朋友,尤其是身在海外的游子,一见到中国人都有那种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亲切。用不着问彼此的姓名,也不留通信的地址,我们就那么自然而然地互相攀谈,互相帮助。当我们分手的时候,常常是说一声:“别言谢,都是中国人嘛!”,就各自消失在茫茫人海里。正如那南来飞燕北飞鸿,匆匆留下的,只是一段美好的记忆。可是我还有一些不曾相逢却相识的朋友。尽管从未见过面,我却熟悉他们的姓名,知道他们住在哪个国家,甚至遥遥关注着他们的生活。这就是我从《神州学人》杂志上认识的笔友们。最早看到的名字是瑞典的冯…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琵琶行》诗序与诗正文的矛盾差异以及白居易的音乐理论和《霓裳曲》的演变等分析中,认为这是一首感时伤事的悲歌,并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得出了是“共鸣”而非“同情”的看法。另外,还认为音乐演奏过程旋律节奏的变化与人物心理状态紧密结合是该诗主要的艺术成就,也是千百年来该诗脍炙人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高四滋味     
七月写满了胜者的笑声和败者的泪水:笑挡不住时间的洪水而随波逐流,暴风骤雨过后留下的却是未名的酸楚和淡淡的忧伤。酸“波哥,你怎么也回来了?”“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波哥,同是高考落榜人,相逢大多曾相识才对。”言罢,心中的那份感觉又浮上心头。我坐在复读班里,眼睁睁地看着由四十三级改为四十四级,真的明白了所谓的“梦里不知身是客”。“峰,是回来复读?”“不,小帆,我转团组织关系。”峰的脸上写满了喜悦。对呀,人家已考上大本啦!苦“帆,吃饭去吗?”“噢,你先走吧。我算出这道物理题再走,对了,还…  相似文献   

17.
受古代迁谪文化思想影响,对《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等同理解一直停留于人物今昔落差的形式认同,而未发掘思想层面等级观、价值观的文化认同。琵琶女所秉持的是“棘轮效应”式的高消费生活观,白居易在同情的作用下产生无意识的“投射心理”,在身份地位的等级观、物质享受的价值观等方面与琵琶女同频共振,完成非理性的等同互应。  相似文献   

18.
郑媛媛  孙治学 《现代语文》2007,(10):114-115
一篇《琵琶行》便可以让诗人名垂千古,在中国古典诗歌描写音乐的佳作中,《琵琶行》与《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堪称“三足鼎立”;《琵琶行》有三次关于音乐的描写,我们称之为“三弹琵琶”,第二次音乐描写是此诗的重要内容,也是三弹琵琶中最精彩的一次;《琵琶行》之所以卓绝千古,是因为诗中有“三绝”,其中最令人感动的应是第三绝,诗人以一颗伟大的爱心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千古名句。  相似文献   

19.
中职《语文教学参考书》是这样为《琵琶行》定主旨的:《琵琶行》是通过对沦落江湖琵琶女的身世的描写,抒发了诗人自己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的苦闷心情和失意之感,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感叹。我觉得这样的定论未免过于片面和肤浅,实际上这篇课文中有三个情节是值得注重和交待的。  相似文献   

20.
刘慧 《文教资料》2009,(5):15-16
《琵琶行》以琵琶女的悲怨倾诉和诗人悲情入诗的真情描写在诗界独树一帜。该诗通过细腻生动的描述琵琶女的凄凉身世和自己谪居僻地的寂寞生活,表现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深沉主题。全诗情感基调凄婉、悲凉、低沉、压抑,如泣如诉,如怨如歌,极富艺术表现力与感染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