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犯罪心理学中,累犯行为是指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继续重复进行的犯罪行为.近年来,重新犯罪率逐步上升,基层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累犯的数量及累犯占刑事被告人的比例都在不断上升.本文主要就是分析累犯犯罪的心理原因,然后提出几点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娜娜 《科教文汇》2007,(9X):173-173
在犯罪心理学中,累犯行为是指已经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继续重复进行的犯罪行为。近年来,重新犯罪率逐步上升,基层法院审理的刑事案件中累犯的数量及累犯占刑事被告人的比例都在不断上升。本文主要就是分析累犯犯罪的心理原因,然后提出几点预防建议。  相似文献   

3.
冯亚军 《内江科技》2012,(2):47+103
在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通常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的刑法和有关刑事法律所规定的犯罪行为一禾成年人犯罪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之一。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制约和决定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本文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的有关知识对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1]。  相似文献   

4.
邹贺  李梦佳 《百科知识》2021,(24):33-34
合适成年人在场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制度对未成年犯罪者进行特殊保护的具体体现之一,具有宝贵伦理价值,但当前运作存在形式化问题.本文总结该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结合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价值,探讨社会工作者担任合适成年人角色的优势和意义.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成年人实施的犯罪行为.作为社会中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未成年人正经历着身体与心理的剧烈成长变化,心智未臻成熟,易产生初级越轨、犯罪行为.由于未成年犯罪者的特殊性,各国均出台相关法律,对其合法权益进行保障,合适成年人在场是其中得到广泛认可和运用的一项制度.  相似文献   

5.
未成年人的刑事司法保护问题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素 《科教文汇》2008,(1):118-119
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严重,已经成了一个世界性的突出问题。本文论述了在追诉未成年人犯罪活动中应该如何实施对其进行刑事司法保护。作音认为应该在立案、侦查、审查起诉、以及审判各个阶段都有必要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可以通过在立法中确立起适当成年人介入制度以及暂缓起诉制度等来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日益恶化,鉴于此,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我国未成年人犯罪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其成因,最后提出了降低未成年人犯罪比率的预防措施,以期对日后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生活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严峻现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对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张涛 《科教文汇》2010,(10):207-208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未成年人的生活成长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但同时也面临着未成年人犯罪率不断上升的严峻现实。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大社会问题。因此,剖析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发展规律,对遏制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怎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及对未成年人的保护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的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在我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的发展,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犯罪的原因也变得错综复杂。未成年人犯罪是由其自身心理矛盾即内在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安慧芳 《今日科苑》2009,(16):174-174
在司法实践中往往会遇到犯罪分子的行为在客观上看起来是符合逃避侦查行为的,但实际上该犯罪分子并没有进行犯罪的故意,即其并不知道其行为已经触及刑律,也更不知道该行为后的一些方式手段属于逃避侦查。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多元化,以及一些不良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使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数量越来越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本文从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现状入手,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犯罪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犯罪分子的反侦查意识也逐步地增强,很多犯罪分子在作案的时候都带手套作案,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有意地破坏现场。但是随着我国刑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犯罪现场提取微量的证据以及分析犯罪分子的足迹的侦查活动也越来越多。在很多时候犯罪现场并没有很多其他的物证,此时的足迹分析对于案件的侦破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李梦佳 《百科知识》2021,(24):35-36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犯人数量相比21世纪初有了成倍的增长.就犯罪情况来看,涉罪未成年人的犯罪情节更加恶劣,社会不良影响愈加突出.研究已经表明,与成年人显著不同的一点是,未成年人周围的社会环境是致使其犯罪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国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处理原则是"教育为主,刑罚为辅",而随着我国未成年人司法矫正的实践发展,司法矫正工作也引入了新的社会力量,基于儿童福利理念、社会服务理念及未成年人司法矫正与社会工作的契合性理念,未成年人司法社会工作服务体系的建构逐渐成为未成年人犯罪研究中一个颇富成果的领域.  相似文献   

14.
未成年人犯罪成为当今严峻的社会问题,备受各界关注。未成年人犯罪既影响其自身的成长、成人与成才,也关乎其家庭的幸福乃至整个社会的安宁和谐。引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学校教育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试从学校教育入手,分析学校教育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郭莉娟 《今日科苑》2009,(21):151-151
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而如今,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呈现出低龄化、共同犯罪及模仿性犯罪等新的特点,而且未成年人犯罪率也有上升的趋势。因此,适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在我国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中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犯罪心理痕迹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和实施犯罪前后的心理活动、自身的行为习惯通过在现场的动作、语言、侵害对象、部位、损失物品、痕迹物证,所隐含在犯罪现场的物质痕迹或被害人、事主、知情人、证人记忆中的表象或信息,是犯罪嫌疑人固定、典型心理特点的外在流露和间接表现。它是现场勘查中无法直接观察,也不能提取的一种抽象痕迹。却往往全面或部分地折射出犯罪分子的个性心理特征。本文旨在通过对一起入室抢劫杀人案的侦破,阐述侦查部门如何运用犯罪画像的理论,准确地刻画犯罪心理,指导侦破实践。  相似文献   

19.
农村信用社部分案件,尤其是内部人员作案,非常直观,知情人一看就知道是犯罪,但是无人举报,导致犯罪分子得不到查处,发案金额由小而大,连带人员由少变多,隐藏时间非常漫长,犯罪性质愈发严重。这既有知情人心理上的原因,又有制度上的缺陷,值得我们认真进行思考,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刘贝贝 《科教文汇》2007,(3S):132-132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刑事政策及其在实践中尚存在的问题,主张在现有法律基础上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以充分发挥未成年人犯罪刑事政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