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论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近年来,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问题成为科技管理研究领域的关注焦点之一。国内外一些学者纷纷发表了对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与制度安排的独到见解。文章认为,要在借鉴他们的理论基础上,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同时要改革和完善相应的科技管理体制,从制度上实现对这种新型的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的充分保障。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视角探讨西方发达国家以及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的相关政策和制度设计,重点分析我国在政府引导机制、转化模式以及实践经验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差异,指出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率低、转化规模小的问题,并就其原因进行分析,为优化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模式及支撑体系提出可供参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青海省的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相对薄弱,如何提升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对完善青海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技术转移机构的运行模式及成功经验,对比分析青海省技术转移机构的运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而提出提升技术转移机构服务能力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美国、日本大学技术转移机构的发展和运行机制比较,分析大学技术转移模式之一的OTL发展的主要原因、OTL的技术转移效果,对大学专利许可机构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制度比较分析。提出促进大学技术转移成为主要国家创新政策的重点;进一步在操作层面明确研究成果的知识产权归属权益;在我国现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基础上,通过试点,建立一批专业的大学专利许可机构。  相似文献   

5.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对象,把大学技术转移作为我国组织间技术传播的一种主要方式,在梳理技术传播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思想、模式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实际案例,提出了中国大学技术转移的基本模式.然后系统地分析了这一过程的主要阶段、关联方和关键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介绍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主要模式和途径,并深入分析技术转移率不高的原因,最后分别从孵化平台建设、制度创新、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和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等八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技术转移中的界面及其移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章琰 《科学学研究》2003,21(Z1):25-29
大学技术转移的界面由大学与企业两个系统之间的活动过程和相互作用所决定。从界面的视角来观察,大学技术转移既非单纯发生于大学系统内部,亦非单纯发生于企业系统内部,而是大学与企业两个系统之间的界面发生交互作用的一个双向互动的演化过程。大学技术转移界面具有模糊性、多样性和演化性的特征。在大学技术转移过程中,界面位置的移动直接对应着大学技术转移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科技创新价值链与大学知识产权制度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大学产业关系已经从传统的产学分工模式演变为产学合作模式,并使得创新价值链浮现出来。因为生产组织,目标、行为方式、组织结构、价值评判以及研究取向等方面的不同,大学和企业在科技创新价值链中的核心功能定位存在明显的差异,因而必然会发展技术转移。大学知识产权制度有利于在大学和企业之间形成合理界面。  相似文献   

9.
基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目标下的我国大学技术转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大学是我国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实现技术转移的生力军,更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创新型国家的内涵,介绍了大学技术转移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大学技术转移状况,阐述了大学技术转移对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要性,系统研究了大学转移的模式,提出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孟浩  周立  何建坤 《科学学研究》2007,25(5):978-985
 研究型大学如何有效服务国家自主创新战略,是政府、专家、学者近期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在探讨了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能力转移的基础上,提出研究型大学创新能力转移的新概念,阐述了创新能力转移过程中创新参与主体及其关系,然后从公共选择的视角分析目前我国研究型大学技术转移与创新能力转移, 这为进一步的产学研合作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吕建秋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2):111-113
简要概述了广东温氏食品集团与华南农业大学的合作历程,总结了华南农业大学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实现技术转移的几种主要模式与效应,包括技术入股、技术服务、技术转让、组建合资企业、产学研合作、联合攻关、共建研发平台等,旨在为其他高校实现技术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王海军  王楠  陈劲 《科学学研究》2019,37(5):845-855
基于我国研究型大学面临的形势需求和技术转移障碍,首先解析了模块化推动创新的理论内涵,讨论了组织模块化对于技术转移的调节作用,并构建了组织模块化下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关联组织模型。在此基础上,以MIT、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为例系统地探索了其技术转移管理实践。最后,文章还针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开展技术转移工作给出了若干启示。研究发现,组织模块化有利于调节研究型大学的技术转移产出和效率,主要体现在:(1)从外部看,政府牵引、高校约束和产业联动所形成的三股力量,构成了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协同创新基础架构;(2)从内部看,在研究型大学设置能力专业且独立运作的技术转移办公室,可以起到连接科技创新供给侧和需求端的重要枢纽功能;辅以组织模块之间的协同机制,还可以推动研究型大学组织体系(教育教学?科技创新?技术转移)的良性运转。  相似文献   

13.
如何通过时外部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来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是创新管理和科技政策共同关注的问题.通过对AB集团抗茵技术发展的过程性案例研究,阐明企业制导式技术转移模式的含义及其作用机理.揭示这一模式具有以下特征:基于组织自身的战略定位和技术管理水平以及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以企业愿景为导引,以企业核心团队为主体,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来紧密制导外部技术知识及其转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该模式的作用:有利于培育企业自身的核心胜任力,发展出与其相适宜的知识转移模式,提高内外部知识的整合效果.该技术转移模式,既利于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知识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又利于中国本土企业技术开发与管理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专利许可的科创板企业技术转移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科创板企业的技术成果转化状况,从而针对性地制定技术创新政策,加快实现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以科创板企业专利许可数据为素材,从技术转移数量、技术转移速度、技术转移网络和技术转移模式等角度展开定量分析,探讨技术转移现状与规律。实证结果表明,科创板企业专利许可参与度较高,技术转移速度慢;专利许可对亲缘关系的依赖度较高;技术吸收模式是主要模式,个人和高校是科创板企业的主要技术来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优化科创板企业技术创新效果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学技术转移的双重过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技术同时存在着知识态与嵌入态,大学在技术转移过程中,技术的这两种形态发生着不同的嬗变。分别探讨了大学技术转移中技术知识态的展现与转化过程,技术嵌入态的剥离与重构过程,认为大学技术转移正是同时包含了这两者的双重过程。促进大学技术转移的关键在于在这两种过程之间寻求一种平衡状态,找到一种互相匹配和适应的模式,使大学技术转移在成本与效用之间实现优化。  相似文献   

16.
朱奕  顾宁 《中国科技信息》2014,(21):191-192
技术转移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重要力量。本文分析了江苏地区的技术转移服务主要模式:中介服务模式,产学研合作模式,企业化经营模式,产业化模式,成立新企业模式,成立技术转移分中心模式,二次开发模式,金融投资与创业指导服务模式,科技综合体新模式,国际技术转移新模式。总结江苏地区技术转移服务模式,可以为区域型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完善技术转移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开拓科学技术转移的途径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因时因地开拓各种科技转移的途径,是搞好科技向民族地区转移的重要保证。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途径:1、以技术人员为载体的技术转移。主要是通过国家向民族地区选派大批科学技术人员,分配和定向培养大中专毕业生,吸收引进能工巧匠、熟练工人和管理人才。随着科技人才向民族地区转移,带动内地发达地区的科学技术向民族地区转移。2、以产业移植为载体的技术转移。由于民族地区资源、能源比较丰富,劳动力花费比较便宜,所以,随着内地发达地区产业的高级化,必然使一大批传统产业向民族地区移植,从而带动相应的科  相似文献   

18.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和推动高校技术转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简述我国加入WTO后涉及知识产权保护的应对策略;围绕实施技术转移开展研究,提出以企业为主体实施技术转移的官产学研结合与实践模式,有效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分别介绍了国内外产学研结合实践情况,以及上海交通大学基于保护知识产权的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实施技术转移的体制与措施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技术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技术转移已成为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的手段之一.通过促进国际技术转移发展高科技产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是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但目前无论是从实践还是理论上,我国的国际技术转移尚处在尝试与探索阶段.通过回顾与总结清华大学开展对俄罗斯国际技术转移的十年历程,论述了对俄科技合作的重要意义、运作模式以及研究型大学与国际技术转移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研究开发过程中的技术生命周期理论为基础,以威视股份公司为案例,研究分析大学衍生企业的创新发展路径,指出在大学衍生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需要不同模式的组织创新与管理创新.大学衍生企业与大学母体在不同阶段存在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形成孵化、转移、回馈、联盟的互动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