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DS证据理论合成悖论问题,研究了一种邓熵和Jensen-Shannon散度结合的改进算法。利用邓熵对冲突证据进行冲突衡量;利用Jensen-Shannon散度计算证据的可信度;最后用DS合成规则对加权修正后的证据进行融合决策。结果表明:算法可以消除全冲突悖论,0信任悖论,1信任悖论和高度冲突悖论;融合精度高;合成结果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D-S证据融合规则及其在证据冲突下的失效问题,分析了D-S证据融合规则失效产生的原因,并对现有的改进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其不足。针对各改进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改进方法的研究思路,既可以解决失效问题,又有很好的融合速度。  相似文献   

3.
在多传感器目标识别中,使用经典证据理论处理冲突证据会得到错误的决策。为解决目标识别系统信息冲突的问题,通过对证据理论分析提出了改进的合成公式。新方法充分利用了证据间的冲突,根据证据关于不同目标的冲突程度将证据间的冲突进行重新分配,然后做出识别决策。新合成公式计算简洁,通过目标识别算例对比表明,处理冲突证据时,该方法能得到合理与可靠的融合结果,收敛速度快,能识别正确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吴杰 《科技广场》2007,(1):174-175
本文将神经网络与D-S证据理论相结合的融合技术应用于战略决策支持系统,神经网络的输出结果作为基本概率分配,D-S证据理论融合处理输出信息,使两者优势互补,提高了决策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技术之一。考虑到二氧化碳泄露风险的不确定性,用模糊语言来评价二氧化碳泄露的各种风险因素,将模糊集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安全风险评价。利用Jousselme距离确定专家权重,并对冲突证据进行修正,再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融合不确定证据信息。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价程序,从而选择理想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  相似文献   

6.
田珊 《科技通报》2021,37(7):52-56
为高精度实现复杂环境中的行人检测,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红外图像行人检测方法.首先采集行人检测的红外图像,采用梯度计算方法提取红外图像的HOG特征,并将待检测图像获取感兴趣区域,提取Sc SPM特征,然后将2个特征作为D-S证据理论的证据体,利用模糊概念和模糊插值法获取特征函数以及基本概率赋值函数值后,完成特征融合,最后根据D-S证据理论的证据决策规则完成行人检测.经试验结果可得:该方法具备精准的特征识别和提取性能,可精准完成单个行人、多个行人以及各种复杂环境中的行人检测,具备良好的行人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7.
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应对气候变化减排二氧化碳的有效技术之一,而将二氧化碳存储于深部地层中,往往因为一些地质及工程的原因而导致二氧化碳泄漏,会对人类和生态环境都会造成巨大的影响。考虑到二氧化碳泄露风险的不确定性,用模糊语言来评价二氧化碳泄露的各种风险因素,将模糊集和证据理论相结合进行二氧化碳地质封存项目安全风险评价。采用Jousselme距离确定的专家权重,并对冲突证据进行修正,再采用Dempster组合规则融合不确定证据信息。通过严格的风险评价程序,从而选择理想的二氧化碳封存场地。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感网络中数据的差异性越来越大,数据属性差异会造成冲突,传感网络通讯耗时,网络节点效率较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信息纠错校验的传感网络低错通信算法.运用改进的概率决策理论对数据进行融合差异出错概率判断,通过数据融合技术保证数据的最大化差异融合,保证能量耗尽的节点与出错节点的数据能够保证融合错误率最小,传感网络在低错状态下进行通信.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大幅提高传感网络的通信效率,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针对以往决策方法的不足,运用D-S证据理论融合处理多个决策的结果,以提高准确性与可靠性,辅助做出科学化的决策,以完善建立群决策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0.
围绕习惯证据和品格证据的界分,英美证据法上确立了品格证据排除规则和习惯证据规则。允许习惯证据的理论基础在于:习惯证据与待证事实的相关性较高,它比一般的品格证据具有更大的证明价值;习惯证据具有道德中立性,从而不会产生品格证据所固有的潜在偏见;习惯证据具有显而易见的特征并在类似行为之间建立了共同联系,导致混淆争议的危险性更小。考虑到司法实践的需要,我国应当确立习惯证据规则,对习惯证据的概念、一般原则和例外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1.
杨涛 《大众科技》2004,(12):37-38
证据在法律诉讼案件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而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证据的出现对证据的取得、确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即从计算机证据出发,探讨电子证据在我国法律体系的认定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并发控制,本文引入了冲突类的思想,提出了一种对EWL算法的改进并发控制算法。冲突类方法可以保证事务调度的串行性,因为冲突的事务被完全串行化。采用这种方法永远不会碰到死锁。而基于锁的并发控制则有可能发生死锁。因此本算法主要基于冲突类,如果冲突类方法失效,则采用EWP和PSL。本算法充分融合了冲突类、乐观算法、悲观算法去弥补它们各自的缺点,因此具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模拟电路故障诊断的精确度和正确率,采用信息融合方法进行故障诊断。首先取不同频率下的输出增益作为特征参数,经ANFIS模型、BP模型、RBF模型3种方法的局部诊断,获得彼此独立的证据;然后采用D-S证据理论及方法对证据进行决策融合故障定位,并将局部诊断正确度加入到基本概率赋值的获取中。实例证明,经过融合处理后,诊断的可信度明显增加,有效地提高了故障诊断的正确率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估评审的实际情况,在同行评议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证据理论的科学基金项目绩效评审方法.与目前的绩效评估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项目绩效评估专家评估结果之间的冲突,能够很好的集成评估结果,且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最后,运用一个项目绩效评估实例i兑明本文所提方法的应用与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学习与证据理论的专家群体预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朱卫东  杨善林  任明仑 《预测》2003,22(1):61-63,41
基于学习与证据理论的专家群体预测系统方法,将学习专家预测的历史经验与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合成相结合,利用神经网络的学习功能与证据理论在证据合成中的系统完整性,形成了一种系统的专家群体预测方法。该方法将每个专家的预测结论看作为证据,面向具体应用问题通过对历史数据统计分析选择专家、建立学习样本,先考虑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独立性、重要性、可靠性与冲突,对个体专家预测结论的基本可信数进行修正,然后用Dempster合成规则合成。该方法用神经网络学习专家历史预测的经验,调整对基本可信数进行修正的修正系数,使证据合成的结果更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陈中荃 《现代情报》2006,26(5):56-57
利用信息融合技术对收集的情报信息进行综合,将D-S证据理论应用到情报数据系统之中,对不一致的情报进行一系列的数据融合,达到对情报更加准确判断的目的。还给出了适用于图书情报系统的信息融合模型,以厦信息融合技术、图书情报信息采集、数字图书馆信息内容优化和为图书馆工作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和决策管理支持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水质综合评价是水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基础性工作,通过科学准确的评价,才能对水质治理做出科学的治理规划和有效的治理措施。本文基于证据推理理论,提出了一种水质综合评价方法。通过建立水质综合评估模型和信度分布函数,将水质指标的监测值转化为各评估等级的置信度;结合证据推理的合成规则和算法,将隶属于同一评估等级的指标进行证据递归合成,计算出各评估等级的概率分布;并引入效用理论,实现水质的相互比较。本文以湘江为例,对其2011—2017年水质进行综合评估。同时,将本方法与水质评价中应用较为广泛的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聚类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基于证据推理的水质综合评价法更加科学准确,能有效地反映水质的实际情况。本文对流域内不同空间、时间点水质的多指标数据融合和不确定性数据处理具有参考价值,也为湘江流域的水质精准治理和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柳倩宇 《内江科技》2007,28(5):82-82,131
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证据依其表现形式划分为七种,对这一种类划分,笔者认为理论根据不足,划分不科学.笔者主张,以证据的案件事实信息理论为基础来重新构建刑事诉讼证据种类制度,将证据分为物证与人证两大类.  相似文献   

19.
基于证据推理与粗集理论的供应链合作伙伴选择方法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作伙伴选择是供应链构建的重要一环,基于证据推理与粗集理论的方法为供应链伙伴企业评价提供了有效的工具。本文利用证据推理和粗集理论处理伙伴选择中的主观判断信息和客观历史信息,从伙伴过去的客观数据中获取评价知识,通过合成算法综合两方面的评判结果,以得到更符合实际伙伴选择的评价结论。  相似文献   

20.
刘海枝 《科学大众》2021,(1):199-200
本文选择就保全互联网电子证据公证法律问题这一论点进行分析和研究,为了确保分析和研究的全面性,设计如下研究框架.首先,阐述网络电子证据的相关内容,包括网络证据的理论定义以及网络证据的特征等,增加对网络电子证据了解,为后文的分析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其次,阐述保全网络电子证据公证的法律问题,了解现状,明确当下网络电子证据公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