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游楚 《新闻窗》2009,(1):69-70
地方电视台处于基层,其新闻采编人员在采访过程中需要运用相关技巧,以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新闻价值。而要对民生新闻采访进行研究,首要问题是必须了解什么是民生新闻?它有着怎样的内涵?关于民生新闻,有很多种不同的定义,但比较普遍的观点是:民生新闻不仅从字面上比较切题,且内容上也较准确地概括了这类新闻的平民视角、民生内容以及民主的价值取向这样一些内涵,  相似文献   

2.
民生新闻并不是一个严格的专业概念,它与社会新闻在题材和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先后继承关系和交集。最初的民生新闻从业人员对“民生新闻”的定义是这样的:“以广义社会新闻为自身定位,关注普通百姓生存状态与心灵空间。”民生新闻几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实践中才慢慢明晰自己特质的:毫不掩饰“一地鸡毛”,以记录百姓生活状态、生活矛盾为己任,报道强调人文关怀和平民视角。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新闻传播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越来越受到关注,特别是从民生新闻来看,更是具有中国特色,因而有必要对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进行分析,进而能够为我国的新闻传播更加科学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本文探讨了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以民生新闻为重点,分析了我国民生新闻与国外民生新闻的不同之处,最后就如何强化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方式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旨在为推动我国新闻传播步入更加科学化、持续化、健康化发展的轨道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看民生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青 《青年记者》2004,(5):49-49
民生新闻,由于内容关系到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的多是老百姓平常日子里的身边事,所以观众在情感上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一种亲近感,从而容易对新闻事实的报道形成认同感,对这一社会问题投入更多的关注。下面我想从几方面谈一谈我对民生新闻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改扩版后的湖北日报,民生关注版块包括新闻版:社会新闻、民意民声;专副刊:健康、网事聚焦、读者、夕阳无限、法治湖北、监督等。这些版面分属于不同部门,有不同的责任编辑,各有千秋,各具特色。根据分工,新闻版面由社会新闻中心承担,我的主要工作是与责任编辑李先宏一起做好民生新闻版的服务工作,同时也承担了一些新闻外采任务。今天主要汇报关于民生新闻的基本情况和思考。通过半年创新实践,本报的民生新闻版已初步形成大气爽朗的鲜明风格,以人为本的版面特性。我们较好地完成了编辑部交办的规定动作,如妇女儿童发展十年规划解读、"骂汉门"事件、学雷锋活动系列宣传专版等:推出了一批可读性强、服务性强的系列报道、深度报道和平民典型,如毕业季找工记、记者行走社区15分钟卫生服务圈、消防连着你我他、  相似文献   

6.
试谈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电视民生新闻的走热,成为电视新闻业界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那么,什么是电视民生新闻呢?正如“新闻”定义的众说纷纭一样,至今为止,并没有一个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公认的权威定义。但是,有关电视民生新闻的核心要素,还是形成了其基本的共识,比如电视民生新闻叙述的角度、叙述的方式,电视民生新闻关注的内容等。本文试从这几方面着手,并结合电视民生新闻应注意的问题,对如何做好电视民生新闻谈几点自己的认识。一、平民的视角,平易的叙述传统的电视新闻节目是以传者为中心的。长久以来,媒体的镜头大都存在两种倾向:—是“仰视”,节目“官气”太重,给人一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之感,  相似文献   

7.
王应军 《新闻窗》2011,(6):94-95
近年来,民生新闻发展得非常的快,无论是省级台,还是地市县台,都开设有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可以说,民生新闻已经成为我们新闻节目的一种常态或者说趋势,民生新闻不搞不行,不搞好更不行。既然这样,我们就应好好研究一下怎样搞好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8.
牛大为 《新闻窗》2013,(6):59-59
民生新闻的定义在业界和学术界受到了广泛的争议,概括起来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将民生新闻视为广大普通百姓所需求的新闻,也是广大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这里的民生新闻实则是大众视角的新闻,另一种是由经济新闻和社会新闻中的一些内容组成的,  相似文献   

9.
史军 《新闻世界》2014,(2):22-23
"寻找民生新闻的另类和谐表达方式,用平和心态、艺术方式为民请命"。笔者觉得这句话意义深远。民生新闻是以区域为语境和视角,以民生为题材,以民生为中心。民生新闻不能只停留于琐碎和表面,应该考虑新闻事件的重要性和时效性,再就社会发展的主流问题找到与百姓生活的切入点,形成有主流新闻意识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0.
对平民生新闻,目前学界还有很多理论争论,它没有一个比较统一的定义,它到底是一种新闻种类还是一种理念和情怀,民生新闻与传统社会新闻、时政新闻的关系,民生新闻与市井新闻的区别以及操作上可能存在的误区等问题,依然令人困惑。但这并不影响业界对它的青睐。民生类新闻节目、民生类新闻版面纷纷亮相:吸引了大量受众的眼球。本文试图对这一热潮出现的原因做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1.
吕萌  李芸 《现代传播》2006,(6):39-42
本文通过对目前流行的民生新闻的定义进行分析,并对如何科学地认识民生新闻加以总结。通过对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尝试的分析,以及地方电视台在民生新闻实践中的差异化分析。试图对我国民生新闻差异化呈现方式加以概括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高洋 《记者摇篮》2012,(4):14-15
每年的"两会"报道往往是时政新闻厉兵秣马、决胜千里的重大战役。而很多民生新闻栏目对"两会"宣传退避三舍,认为主题报道影响收视,不符合市场的需求。实际上,"两会"所确立的发展方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全省经济、民生发展的大方向。作为一档有影响力的民生新闻栏目,这同样是一次融入主流的难得机会。喉舌论决定了民生新闻和时政新闻在导向和内容上并不对立,高明的新闻从业者完全可以从政治导向和市场需求中找  相似文献   

13.
客观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电视新闻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客观性的把握,只有这样,才能使电视新闻采访取得更好的成效,进而提升电视媒体以及电视新闻记者的竞争力。本文以民生新闻采访作为案例,对新闻采访中如何把握客观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对电视民生新闻采访把握客观性的重要价值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电视民生新闻采访客观性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强化电视民生新闻采访的客观性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电视民生新闻作为最为流行的新闻类型而著称,完全占据了电视新闻核心位置。本文首先阐述了电视民生新闻的定义,其次论述了电视民生新闻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了对电视民生新闻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我先谈谈对民生新闻怎么看?从大的角度讲,民生就是社会,但是为什么不叫社会新闻?大家都知道,最近这些年来,社会新闻慢慢让人弄得名声不太好,特别是明星化,很多明星绯闻,弄得一说社会新闻大家都不买帐。在这样的情况下,打出“民生新闻”的理念,办一档节目,提倡关心人民的生活、关心群众的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6.
李波 《新闻世界》2011,(7):9-10
民生新闻几乎各个媒体都有相应的节目和栏目。目前,大量的研究集中于电视民生新闻,很少关注都市报的民生新闻,并且对其功能的定位也出现偏差。本文从民生新闻的特点出发,探讨其舆论监督的功能定位,并对民生新闻的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民生新闻诞生于社会新闻,同时又在理念、内容、地域、表达等方面超越了社会新闻。本文针对目前民生新闻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新闻采集雷同,缺乏新意;二是报道过于肤浅,价值含量不高,以此入手,从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民生新闻的采集与社会新闻的关系两方面论述,希望新闻记者从中找到采集民生新闻新的提升点。  相似文献   

18.
民生新闻的选题,多来源于新闻热线,是观众需求的反映。但民生新闻又不局限于线索上关乎百姓生活中一件件具体的事儿,民生新闻还具有反映"大民生"功能。生态、环保,是"大民生"。民生新闻节目一般不太涉猎这样的选题,偶有拍摄,也是关注具体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日常节目中播发。黑龙江省生态保护成绩斐然,如何在民生新闻中,讲好龙江故事,让观众为有这样的家乡骄傲,进而再提升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新闻媒体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作为一种崭新的新闻形式,目前对它的定义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南京零距离》的创始人景志刚说,民生新闻,简单地说就是反映民众生活的新闻,南京师范大学的学者白小易说,所谓民生新闻,是指采用平民的视角,站在百姓的立场,去  相似文献   

20.
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是新闻的生命之源。围绕这一原则,当前,各新闻媒体越来越重视民生新闻的传播,从而在新闻媒体形成了民生新闻热潮。这是适应时代发展进行新闻改革的成功尝试,因此受到广大受众的欢迎。然而,笔者发现,一些媒体把关注老百姓生活理解为对民生市井、日常琐事的关注,甚至将民生新闻与时政新闻严格划分开来。笔者认为,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