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文斯 《新闻窗》2009,(2):81-82
评论是报纸的灵魂,在版面中起着主导作用。《燕赵都市报》作为一份都市类报纸能跻身于大报的行列,其成功之处取决于它时评的鲜明特色。面对诸多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人们想要听到权威的观点,也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这就造就了中国报纸时评的繁荣和发展。在报纸张扬个性,争夺读者眼球的时代,《燕赵都市报》时评版的成功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2.
蒋勇 《新闻记者》2007,(3):43-44
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出现“时评热”。关于时评,有人标榜是“公众意见的领袖”,有人说是“媒体的旗帜”。这些说法不算错,但无助于充分认识时评对报纸的重要性,也无助于真正提高都市报的时评水平。  相似文献   

3.
都市报怎样打好“主流新闻”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都市类报纸创办初期打的都是“市民牌”,从新闻题材的选择到写作,都体现一个“软”字。随着都市类报纸的发展,相对老牌的都市报和新创办的都市类报纸都开始举起“主流新闻”大牌。这种定位的调整,说明都市类报纸已经意识到“主流新闻”对受众的影响力;通过这种调整,为进一步占据市场争得了主动。但对都市类报纸来说, 打“主流新闻”牌,毕竟是一个新课题,尚需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市类报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报发展进入后成熟期,同质化现象已从不同报纸之间扩大到报纸内部,处于困局中的都市报人开始探寻解决办法。向主流媒体转型成为众多都市报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各种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全国各大城市,都市类报纸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都市报发展进入后成熟期,同质化现象已从不同报纸之间扩大到报纸内部,处于困局中的都市报人开始探寻解决办法.向主流媒体转型成为众多都市报的新目标,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了各种努力和尝试.  相似文献   

6.
自媒体时代,传统意义上的传播者与受众的绝对边界被打破。对于地市级都市类报纸来说,这无疑在削弱着其原本的传播优势。在这种背景下,时评就成为了决定一份都市报质量和影响力的关键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段毅 《新闻界》2005,(3):138-138
都市类报纸经过十年的发展,在发行量上已经不容小觑,当前,许多都市报提出二次创业,积极向主流媒体迈进。以往以社会新闻报道见长的都市类报纸纷纷强化经济报道,并把之作为竞争中体现品位高下,吸引有影响力人群的重要砝码。在此背景下,作为都市类报纸迈向“主流”重要承载者的经济报道必须以权威性和实用性作为核心价值,处理好经济报道硬化和软化的关系,才能使都市类报纸在社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一般意义上讲,硬新闻新闻性强,题材严肃,突出的是权威性、指导性,强调的是时效性。软新闻则突出服务性、实用性,强调的是可读…  相似文献   

8.
党洁 《今传媒》2013,(4):131-131,145
面对报纸问题同质化日趋严重的现实,国内都市报纷纷走上了向主流化转型的道路.都市报主流化的过程中,其从受众定位、内容选择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同时都市类报纸主流化过程中又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都市报主流化后的表现进行分析认为,都市类报纸在发展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坚持的自己的特色,采取差异化策略;另一方面也应该着力提高新闻报道的专业性,提高报纸的质量,也就是做一份有社会效益的大众化报纸,才是都市类报纸的正确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9.
王璇  刘航 《今传媒》2011,(6):50-51
本文以《长江日报》与《楚天都市报》时评版文章的比较分析为个案,通过对两报2010年8月15日~2010年9月30日时评文章的数据统计,从评论主体、评论深浅程度、视角选择和舆论监督指向四个维度比较分析党报与都市报时评版的特点,以期对两类报纸的时评版建构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青年报》开始推出时评版以来,新闻评论这种文体就在中国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全国各地的都市类报纸都纷纷开设了时评版—北京的《新京报》、《北京青年报》,上海的《东方早报》,西安的《华商报》,长沙的《潇湘晨报》,郑州的《大河报》,广州的《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  相似文献   

11.
时评热的思考——晚报新闻时评版的基本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两年,全国报纸出现了一股“时评热”,各家报纸纷纷拿出一定的版面空间给时评。一些晚报类报纸在注重深层次开发社会新闻的同时,也想方设法最大限度地发挥时评的作用。《燕赵都市报》、《齐鲁晚报》、《南方都市报》等在这方面做得比较突出,也比较有成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中国都市类报纸的时评方兴未艾,在这“热”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及都市类报纸的新闻时评“讲时效性选题缺乏判断”、“追求眼球效应忽视理性思考”、“一味夸夸奇谈而不讲专业深度”。本文主要从常识的生成与公共性的角度,对当今的都市类报纸的时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魏珉 《青年记者》2003,(10):7-8
《北京晨报》作为京城的主流都市报,以领跑京城都市报为目标,开展与《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京华时报》、《信报》等都市类报纸的竞争性新闻评估与质量管理,自然十分重要。日常的考评流程1、以报纸定位为基本准则贯彻以总编辑为核心的编委会确定的“主流都市报”的报纸定位。2、领会总编辑评报精神和意图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中国都市类报纸的时评方兴未艾,在这“热”的背后,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及都市类报纸的新闻时评“讲时效性选题缺乏判断”、“追求眼球效应忽视理性思考”、“一味夸夸奇谈而不讲专业深度”.本文主要从常识的生成与公共性的角度,对当今的都市类报纸的时评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的报纸时评正在摸索着向前发展,《南方都市报》一直致力于践行在大转型的时代关注这个转变的国家与社会的时评理念,并将视角更多地投射到民生层面,其大众化的个性特色十分鲜明。解读南都时评的时评理念、公共言论平台搭建以及内容表达上的亲民风格,有助于为报纸时评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陈仲侨  王籍 《新闻实践》2013,(8):47-48,49
面对信息碎片化的现状以及多元多变的社会舆论场。媒体更需要发出主流声音,亮出鲜明态度。近来国内诸多都市类报纸纷纷开设言论、时评版面。以彰显媒体态度,主动引导社会舆论。东南商报以时评版“公民态度”为阵地,以立足民生彰显主流为宗旨,贴近实际、贴进生活、贴近读者,努力打造一份“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纸”。  相似文献   

17.
张宏军 《当代传播》2005,(5):101-103
自1995年四川日报创办了华西都市报并获得初步成功以后,仅仅10年时间,全国都市类报纸已经发展到了285家,形成了可观的都市报群体。都市类报纸的办报思路、办报实践、内容风格、经营模式,对整个报界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都市类报纸群体的快速崛起,引起了业界和学界的普遍关注和好评。但是,在都市报的快速发展中也产生出不少问题,诸如品位问题、格调问题、导向问题、结构与竞争问题、队伍的素质问题、新闻真实问题、舆论把握问题等,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有助于都市类报纸的快速健康发展。本文从影响新闻真实的重要环节——新闻来源入手,分析都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都市类报纸出现"时评热"。在独家新闻难觅的网络时代,时评就是报纸的独家名片。而时评如何在新媒体面前表现出自己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9.
主流媒体是当下传媒业一个出现频度最高的词。各级党报、省级电台、电视台自然是当仁不让地提出做城市主流媒体。都市报、晚报也提出了办城市主流媒体。如《华西都市报》、《南方都市报》等一批在都市报中颇有影响的新兴都市类报纸也在近期提出了创建主流媒体的主张。这一方面说明,当下报纸同质化竞争激烈,人们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了高端市场;另一方面,在完成初步积累以后,更多有着远大志向的新闻人开始了对高品质产品追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都市类报纸同城竞争十分激烈,“克隆”之风甚浓。办好报纸,必须形成自己的内容品牌优势,进而吸引读者并在竞争中胜出。在内容品牌塑造过程中,都市类报纸要树立受众意识、强化市场营销理念,形成自己的优势,为报纸的整体品牌建设服务,推动整个报业的良性发展。《江南都市报》虽地处经济欠发达的江西省南昌,却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进入中国报业前50强,究其原因之一,就是近几年来,该报已形成了自己的内容品牌优势。以《江南都市报》的内容为研究文本,总结其经验,对其它都市类报纸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