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之歌──访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范春歌费克珍武汉晚报主任记者范春歌,因198po完成了骑单车从中越边境出发到中蒙边境这段行程近万里、纵贯中国大陆的旅程而闻名新闻界;19924Ebftr又深入西藏各地采访,1994年她再次只身进行了"中国陆疆万里大扫描"...  相似文献   

2.
武汉晚报记者唐志平报道:35岁的武汉晚报青年女记者范春歌,7月6日再发惊人之举:只身进行“中国陆疆万里大扫描”采访活动。此举又一次轰动了国内新闻界。 此次采访起点为辽宁省丹东市鸭绿江入海口,终点为广西东兴市北仑河口。范春歌拟从起点逆时针西行,途经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甘肃、新疆、云南、广西等9省、区,行踪北及黑龙江漠河,西至新疆阿勒泰,南及云南孟腊,全程2万多公里,预计耗时100天。 巾帼女子的这番壮举,将圆上中国新闻界从未圆过的梦:首次完成对中国  相似文献   

3.
"立山峰上再攀越,于成就处谋创新,竞争只会让我们更强大"——2011年4月12日,由武汉晚报社发起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上,总品牌价值超600亿元的11家中国晚报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4.
晚报占有中国报业半壁江山,其发展变化攸关中国报业市场的繁荣与稳定,更直接关系到百姓生活的诸多方面。在2013年传统媒体被多方"唱空"的背景下,中国晚报的发展情况如何?未来如何确保可持续发展?本刊就此采访了中国晚报工作者协会(下称晚协,编者注)秘书长梁秀伟,并请他介绍了晚协这一中国新闻界活跃社会团体当前的主要工作。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新闻改革的新路,使湖北、武汉人民更多地了解全国各地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和祖国的壮丽河山,武汉晚报青年女记者范春歌一次又一次地只身背起行囊,艰苦跋涉,深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精心采访,写出了大量受广大读者欢迎的新闻作品。范春歌首次远行采访,是1989年6月1日至8月29日,她骑着自行车行经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等5省区的54个县市,全程4075公里。为此,武汉晚报为其开辟了一个新闻专栏“八千里路云和月”。她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精神和体力的双重磨难,沿途发回稿件34篇。“八千里路云和月”系列报道在新闻界和读…  相似文献   

6.
新闻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闻单位如何鼓励人才冒尖?武汉晚报介绍的三条经验值得借鉴。就规模来说,武汉晚报在全国算不上大,但因为初步建立了一套鼓励竞争的机制,这里新闻佳作迭出,人才相继涌现。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向读者推荐武汉晚报的做法,希望重视人才、鼓励冒尖在全国新闻界蔚然成风。  相似文献   

7.
6 月2日 ,《武汉晚报》高级记者范春歌乘机离京 ,继续她的“重访郑和路”第二阶段采访。这次她将访问阿曼、伊朗、沙特阿拉伯、埃及、也门和巴基斯坦等国。中国记协特地为她壮行。范春歌是国内新闻界享有盛名的女记者 ,曾荣获首届中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 ,中国新闻界最高荣誉奖“范长江新闻奖”。这位我国第一位孤身重走当年郑和下西洋线路的记者 ,在完成第一阶段采访行程后 ,4月4日第三次来到江苏太仓浏河瞻仰郑和纪念馆。去年7月 ,范春歌一身行囊出征前 ,记者就以“重访郑和路”为题 ,与范春歌进行一番坦诚对话(见本刊2000年第…  相似文献   

8.
温馨 《报刊之友》2012,(3):154-155
当前,中国新闻界大量采用隐性采访手段。在这股"流行风"下,本文从隐性采访成风的趋势及其引发的争议入手,着重讨论采访对象的合法权益及记者采访方式的选择,并最终呼吁记者慎用隐性采访,呼唤法律与道德的双重考量。  相似文献   

9.
全国晚报协会和兄弟晚报,根据拉萨晚报在去年武汉召开的全国晚报会议上谈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全国晚报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免收拉萨晚报的会费和两位同志在湖北的易地采访费。成  相似文献   

10.
在武汉新闻界颇负盛名的武汉晚报高级记者、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范春歌,去年7月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启程,独闯郑和路,一时成为人们议论的新闻人物。 其实,这只是她在世纪之交“隆重推出”的又一次“特色采访”。 范春歌的记者生涯并不太长,总共也就是16年。然而她一次又一次的“特色采访”,成就了她的“特色记者”的业绩和美名。她以一般记者没有的勇气,多次涉险走天涯。她曾赴南极、西氛、中国西部采访,其新闻作品广受读者好评。 同行们大概都会称羡范春歌的业绩和美名,可是真正值得称羡的该是她那把全副心血和整个生命奉献给祖国…  相似文献   

11.
2011年5月,武汉晚报根据读者市场的变化及市民的实际需求,在原有新闻热线基础上,搭建了读者服务平台,致力于为读者市民提供可靠的、有保障的各类居家生活服务,并将这一创举延伸进武汉各大社区,提供"贴身式"的周到有效服务。武汉晚报新闻热线成功"升级"为多功能读者服务平台,是武汉晚报在媒体发展新格局与新态势下不断思考让报纸品牌拓展与增值而迈出的重要一步,它的着力点是让报纸品牌增值,形成报纸品牌的"聚合"效应,进而扩大报纸的影响力,最终形成报纸不可替代的独家特色和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2.
谢麦祥 《新闻前哨》2010,(10):86-88
从7月6日起,武汉晚报推出了"大义老板刘锦成10年两助员工换肾"的连续报道,在武汉、广州等地引起强烈反响,广州当地媒体纷纷介入,国内媒体先后转载推介全国。《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刘锦成事迹,《工人日报》等媒体发表评论肯定其善行。武汉晚报通过"大义老板刘锦成"的连续报道,推崇乐于担当社会责任的良知,倡导建立和谐劳资关系,发挥了良好的舆论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武汉晚报出版部组建起由主任牵头总负责、相关编辑参加的"两会"报道编辑小组,提前谋划,确定版面风格与版式,分工协作,注重做好与两会前方采访团队的沟通与衔接,周密布置,精心编排。共编辑做版54个,确保了准确无误,,版面风格大气、布局合理、图文并重、重点突出、  相似文献   

14.
2011年4月12日,由武汉晚报社举办的城市晚报创新发展研讨会暨《武汉晚报》创刊50周年座谈会在武汉举行,11家中国晚报领军人物与4家新闻核心期刊的代  相似文献   

15.
新近由中国晚报协会学术委员会主编的《中国晚报学》出版了.全国记协主席邵华泽在其《序》中说:"可以预期,探讨晚报之学问的本书,不仅会受到晚报工作者喜爱,而且会受到在日报等其他媒体工作的新闻界朋友的欢迎."  相似文献   

16.
武汉晚报武汉晚报,是从二月中旬开始筹备的。晚报工作人员基本上是原长江日报的一套人马。长江日报停刊后,除了根据省、市委指示抽调一部分干部加强湖北日报外,留下的人进行了整风学习和检查总结。同时抽调了一批干部,对全国各地晚报进行了研究和学习,从武汉市的实际出发,拟订了一个方案,然后在编辑部进行了鸣放讨论。三月上旬,一方面开展群众工作,组织通讯队伍,进行采访活动;一方面派出了六个同志到北京晚报、天津晚报学习取经。  相似文献   

17.
文红 《声屏世界》2011,(5):24-25
近年来,由于采访被拒以及由此引发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使得采访权问题成为中国新闻界的一个热门话题。从新闻记者横遭殴打,到被访的对象不接受或以各种借口推脱采访,以及记者在各种敏感问题采访中饱经艰险,媒体越来越渴望能有法律赋予的"采访权"作为手中的一柄利剑,用以应对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种种障碍。  相似文献   

18.
全国晚报协会和兄弟晚报,根据拉萨晚报在去年武汉召开的全国晚报会议上谈到的实际情况,给予了大力帮助和支持。全国晚报协会决定,从今年起免收拉萨晚报的会费和两位同志在湖北的易地采访费。成都晚报总编凯兵表示,无偿支援拉萨晚报一台球震打样机,并由成都晚报无偿培训技术人员。拉萨晚报已派两名同志前去受训,待培训结束后一并将机器运回。在此之前,乌鲁木齐晚报已向拉萨晚报赞助3000元。还有不少晚报的领导主动和拉萨晚报联系支援事  相似文献   

19.
2001年《今日快报》合并到《武汉晚报》,进一步增强了晚报的实力。在联合做强、改版创新的背景下,《武汉晚报》的摄影记者面向社会、面向市民、面向街头、面向现场的采访思路进一步明确,报社以昨日事件新闻为主的"现场新闻"专版推出后,大量来自现场的新闻图片在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反响,编辑部内部也感到图片信息量加大、质量上升、可视性强,初步实现把"现场"带到版面,把新闻送给读者的既定目标。一、记者从请柬和会议中走向街头晚报因其阅读对象的差异,更多的强调服务性、可读性、贴近性、干预性与趣味性。但一段时间以来,由于追求日报化的报道思路,使得一些晚报摄影图片的采访和运用,逐渐在拍摄题材、表现手法、报道主体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精品:新闻实践的永恒追求武汉晚报编委会在日趋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新闻界提出“多出精品”,从上到下都在呼唤精品,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精品战略和精品工程,是源于新闻界对自身精品太少的正视,对提高宣传报道质量、增强竞争力的渴求。那么,究竟什么才算精品?怎样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