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艺副刊,是报纸的有机组成部分。英美报界有这样一句话:"新闻招客,副刊留客。"出色的文艺副刊,能引起不同层面读者长久的阅读兴趣,能为报纸增光添彩。《解放军报》的"长征"、《人民日报》的"大地"等著名副刊,不仅是一些作家、诗人最初的摇篮,而且对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广大读者的精神生活,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8月12日起的整整一个月内,《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著位置开辟专栏,每天发表一篇“现场短新闻”,很受读者欢迎。这是《人民日报》进行新闻改革、版面改革的一次成功尝试。在这方面,《人民日报》为各地报纸带了个好头。纵览《人民日报》发表的几十篇现场短新闻,笔者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学习、借鉴。  相似文献   

3.
1956年7月1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社论《致读者》,向广大读者宣告了其改版的三方面要求,在全国打响了第二次新闻改革的第一炮。在《人民日报》改版的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报纸都纷纷展开了各自的改革,复刊的《文汇报》便是改革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4.
传媒观察     
中国21家报纸进入世界日报发行百强榜 日前,世界报业与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2011年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亚洲报纸上榜比例最高,共有73家。中国共有21家报纸(其中大陆20家,香港1家)跻身百强榜,是上榜数量最多的国家。《华西都市报》是中国西部地区唯一一家上榜报纸。在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中国报纸中,《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南方都市报》等共同上榜。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最近就如何适应新形势办好党的机关报问题,组织座谈,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建议。七月二日,人民日报发表编辑部文章《我们的心愿》,表达了党中央机关报同人在改革的年代改革报纸自身的意愿。报社主要负责同志曾两次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介绍编委会改革报纸的意向,委托新研所为人民日报的改革进行研究,提出意见。新研所欣然接受人民日报的委托,组织了专门工  相似文献   

6.
在五十周年和六十周年国庆报道中,新闻图片已成为《人民日报》国庆报道的重头戏,而且新闻图片在构图、镜头、景别运用等摄影技术方面体现了新闻摄影作品的质量。《人民日报》在周年国庆报道中出现的跨栏甚至通栏大尺寸新闻图片所形成的冲击力,印证了读图时代对报纸新闻报道的"图片化"影响。  相似文献   

7.
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中国政府出台了4万亿元政府投资计划。然而,据媒体报道以及部分学者的文章,这项救市措施,却导致了"国进民退"的现象。本文通过文本分析的方式,对《人民日报》、《经济参考报》、《中国证券报》和《21世纪经济报道》这四份有代表性的财经报纸关于"国进民退"报道进行了框架分析。  相似文献   

8.
马立诚同志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  相似文献   

9.
一张报纸在读者心目中的形象,决定着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而读者对报纸的信任程度,又决定着报纸的传播效果。为此,每一家报纸都要时刻注意读者的反应和评价,力争提高读者的信任度,扩大传播效果,增强社会效益。 1986年7月2日,人民日报编辑部发表题为《我们的心愿——就人民日报改版30周年致读者》的文章,向读者表明报纸改革的愿望,并提出了要把报纸办得“可读、可亲、可信”的目标。从1986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版面的变化,读者已经明显感觉到报纸正在努力塑造一个令读者感到“三可”的形象。读者纷纷致函人民日报编辑部,支持报纸的改革。当时全国记协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人民日报》每星期日都出一期《星期画刊》。这是《人民日报》的一个重要改革。《星期画刊》的出版,不仅丰富了报纸的内容,同时使报纸的版面显得更加活跃。《星期画刊》贯彻了毛主席的文艺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它刊登的作品,配合了当前的工作和国内外的斗争形势,跳动着时代的脉搏。例如一、三、五等期画  相似文献   

11.
人民日报1983年度记者会议确定,抓好新闻改革,加强对记者的思想政治工作,从两方面人手,开创记者工作的新局面。记者会议传达和讨论了《人民日报编委会1983年改进报纸宣传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核心阅读:《东方早报》、《华西都市报》、《新京报》等敢为人先的优秀报纸不约而同或相互启发地做着同一件事:集中精力做深新闻,做透分析,做强评论,而大幅减少乃至放弃的是碎片化的动态信息——这些都交由报纸的网络版去刊载。这种"抓大放小"和"有所不为"的策略,正在成为一些先锐报纸的改革共识。  相似文献   

13.
从人民日报提出“1996年是人民日报精品年”以后,各报都表示,要把自己的报纸办成精品报纸,或让自己的报纸多出精品。那么,什么样的报道是精品?什么样的报纸是精品?这里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从报道内容上——一是抓好能引导舆论的重点报道。重点报道关系到国家大政方针、能全面引导舆论要根据形势进行策划和组织。比如,人民日报深刻反映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来自东西南北中的报告》《大江东去》的报道,以及今年为庆祝建党75周年弘扬英模人物的《中华儿女》的报道,经济日报前几年刊出的关于计划与市场关系的报道,怎  相似文献   

14.
吉林市重庆路,话剧团所在地,是建于1935年、纪念溥仪"御极大典"的公会堂旧址。1945年10月,中共吉林特别支部在公会堂南面的一座二层楼房里,创办了《人民日报》。这是全国省委机关报中创刊较早的一份报纸。  相似文献   

15.
李楠 《青年记者》2004,(8):37-37
讨论市场和改革己在各党报内部蔚然成风,其中,关于新闻摄影改革的话题更是首当其冲。充分使用新闻照片活跃版面,己经成为今天各家报纸争夺“眼球”的重要手段。《人民日报》摄影部近日给报社编委会提交了一份《建立科学有效的图片运营机制》的建议案。这是他们在综合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就《人民日报》新闻摄影业务改革所做的一次大胆设想。  相似文献   

16.
人民日报自7月2日发表《我们的心愿》以后,新闻界同行和广大读者对人民日报的改革工作表示了极大的关注,都想进一步了解报社这方面工作的进展情况。为此,我访问了人民日报社总编室、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等有关部门。人民日报编委会提出,对报纸改革的设想,可以大胆一些,但在具体行动上,步子要迈得稳些,改革规划,要力求科学。  相似文献   

17.
有人在《编采业务》(人民日报编)上撰文,呼吁人民日报“尽早改变‘窑洞报纸’的形象”。这个呼吁,不仅对人民日报,对其它报纸以及电台、电视台都是适宜的。何为“窑洞报纸”,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1942年4月,由于当时的主观原因,我党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改版时,对国际新闻采  相似文献   

18.
夏珺 《传媒》2014,(14)
正《人民日报》是党中央机关报,肩负着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党的理论和主张、引导社会舆论、传承优秀文化的重要使命。创刊66年来,《人民日报》真实记录中国社会发生的深刻变革,密切关注世界风云变幻,为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人民日报》品牌的特殊性——金字招牌在中国,没有一张报纸像《人民日报》这样与国家的政治生活与主流意识形态如此密切相关,没有一张报纸像  相似文献   

19.
速览/国内     
《新闻实践》2014,(6):5-6
人民日报客户端全新上线6月12日,全新的人民日报客户端正式上线。以此为标志,人民日报将形成法人微博、微信公众账号、客户端三位一体的移动传播布局,人民日报社已发展为融合报纸、刊物、网站、微博、微信、客户端、电子阅报栏、二维码、手机报、网络电视等多种传播形态的现代化全媒体矩阵。2013年十大新词公布"中国大妈"等词汇上榜人民网5月30日电:教育部、国家语委29日在京发布《2013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相似文献   

20.
2010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数字报实行收费,引发了业界对传统媒体办数字报业发展前景的思考。2005年8月,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在第二届中国报业竞争力年会上首次提出"数字报业"这个概念。新闻出版总署数字报业实验室给出了数字报纸的标准定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