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 育新闻是以消息的形式反映报道发生在体育领域里的体育人物、体育比赛、体育会议 ,同其它社会新闻一样 ,体育新闻也具有存在性、现实性和报道性 ,也必须尊重事实 ,反映体育现实 ,重视体育受众。在新闻界 ,一般把体育新闻分为三类 :比赛新闻、人物新闻、会议新闻。在这三种类型的体育新闻中 ,由于报道的对象不同 ,切入点不同 ,写作时各类新闻对记者也就提出了不同的要求。那么如何写好体育新闻 ,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了探讨。站在受众的角度 ,从他们的接受能力、欣赏要求出发写出体育会议新闻。会议新闻反映的对象是体育方面的重要或有特…  相似文献   

2.
洪熊 《新闻爱好者》2010,(10):83-84
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按内容可以划分为政治新闻、军事新闻、经济新闻、教育新闻、科技新闻、体育新闻等。从新闻的定义来说,体育新闻就是新近或正在发生的体育事实的报道。  相似文献   

3.
《新闻实践》2009,(4):70-70
3月9日,“北京晚报体育时间”在北京电台体育广播中亮相,这是北京晚报体育部和北京人民广播电台体育广播强强联手、共同打造的全新体育新闻报道平台。使平面媒体新闻立体化,使广播新闻杂志化,双方将充分利用各自传播平台,给予体育新闻全新解读。  相似文献   

4.
数据新闻改变了传统新闻生产模式和运作体系,给传媒业注入新的理念,体育新闻数据化也成为新闻界创新发展的趋势。本文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以有"数据新闻提供商"之称的环球体育网为例,立足于受众,分析了其对体育数据新闻的信息、娱乐和社交等需求,就当前体育数据新闻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局限进行了思考,对体育新闻数据化的制作与传播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体育新闻娱乐化,指的是在当今的‘体育新闻报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倾向。这一倾向往往具备以下特征:对体育新闻题材的选取越来越脱离赛场竞技,对体育人物的关注越来越倾向其私生活,对体育事件的洞察或分析越来越社会化。体育新闻报道的这一趋向越来越严重,以至于传统的体育爱好者或新闻从业人员越来越感到无奈和恐慌:体育新闻本身的特征是什么?长此以往,体育新闻还能称为体育新闻吗?  相似文献   

6.
2004年5月1日.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三档新闻同时改版,由原来的中午12点档(以下简称午新闻)、晚上7点档(以下简称晚新闻)、夜里10点档(以下简称夜新闻)的《体育新闻》分别改为《体育速递》、《体育新闻》和《体育夜线》。改版后的体育新闻播出时间和长度没有变.但从内容、形式以及定位上都做了较大改变。本文将通过抽取小样本的方法.探讨改版前后体育新闻的变化.以此来分析改版后体育新闻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体育新闻是比较开放的新闻,丑闻在体育新闻中占有重要地位,搞好体育丑闻的采访与写作是一个体育记者必备的功夫。体育丑闻既可以是发生在运动员、教练员身上,也可以发生在运动会的组织者身上。体育丑闻的发生往往带有突发性、隐秘性,要求记者必须具有职业的敏感。  相似文献   

8.
樊海峰  郭忠云 《新闻知识》2012,(12):106-107
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新闻的传播,伴随着我国体育事业和新闻的发展,体育新闻评论也应运而生。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体育评论作为新闻评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受众心里的地位得到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体育新闻评论特征进行分析,阐述了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趋势,为体育新闻评论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9.
社会体育新闻的传播趋势及发展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球经济时代,竞技体育因其独特的魅力,已经成为体育新闻报道中的热点、焦点,并为媒体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也正因为如此,许多媒体急功近利,为追求眼前的短期经济利益而过分依赖竞技体育,新闻来源较为单一,导致体育新闻准确地说是竞技体育新闻报道中同质化现象越来越严重,而作为体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社会体育却没有得到媒体应有的重视,出现新闻资源的浪费。在受众需求日益多元化、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体育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受众,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就必须不断地扩展自己的报道领域,改变目前体育新闻报道中竞技体育独大、社会体育滞后的不和谐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业飞速发展,声誉日隆的同时,出现了一些与西方同行业相似的弊病,更有着以新闻失实、锦标主义、体育的泛政治化等为代表的误区不断涌现,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业的误区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对于地市报体育记者来说,如何更好地报道本地的体育新闻一直是很多同行感到头疼的事情,不是没有重大新闻可写,就是报道稀松平常,更谈不上出彩了。笔者认为,当好地市报体育记者,最大的挑战莫过于如何在有限的新闻资源中,写出吸引眼球的体育新闻稿件,从而让更多的人关注体育,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发挥好新闻的舆论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春 《新闻世界》2014,(6):276-278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新闻呈现的方式越来越多元化,体育新闻摄影的艺术表现形式也呈现出较大的变化。本文以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比赛体育类新闻摄影奖项自2005年设立起至2013年共9届的获奖作品为样本,从照片题材选择和表现手段两个方面着手分析这些获奖照片的新闻和艺术价值。提出中国体育新闻摄影应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回归并且体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的展示体育运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当前的体育新闻评论教育现状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忽视体育新闻评论自身的特色,陷入有新闻评论而无体育的尴尬境地,过于局限于传统的新闻评论教学范畴;2.忽视媒介融合时代体育新闻评论的新发展,教学内容老化,教学方式单一,对国内外学界相关的前沿理论和观点关注欠缺。  相似文献   

14.
袁慧侠 《青年记者》2012,(20):94-95
1985年,我国第一个体育新闻系在上海体育学院成立.随后其他一些体育学院也先后开设体育新闻专业,一些综合性大学的新闻院系也开设体育新闻的相关课程.随着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据统计,到2005年底,全国新闻类专业点发展到661个,在校学生超过10万,其中至少有22所高校开设有体育新闻专业,我国体育新闻教育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罗璇 《新闻世界》2013,(9):98-100
体育活动、体育事业与信息传播高度关联,体育新闻发言人是体育传播发展水平与程度的表征之一,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体育传播的强力支撑和体育新闻发言人的出色工作。当前我国体育新闻发言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业务水平不专业,工作能力不达标;工作开展不正常,信息发布不定时;关键时候靠不住。我国体育新闻发言人队伍配备、建设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分类配备,区别对待;精挑细选,能者上任;学习培训,不断提高;管评结合,优胜劣汰。体育新闻发言人队伍建设特别要重视制度化、规范化,要保障新闻发言人对信息的掌握和自主的工作。  相似文献   

16.
试析预测性体育新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航  黎莎 《新闻采编》2002,(3):9-10
近几年来,面对媒体体育新闻日趋显著的娱乐化趋势以及各媒体体育新闻为拓展传媒空间而展开的激烈竞争,预测性体育新闻悄然兴起并渐成气候,主导及影响着报纸体育新闻的版面、电视体育新闻的时段、受众体育新闻的需求,形成了令人瞩目的体育新闻现象。本文拟就预测性体育新闻的形式、成因及新闻价值进行探析,从而把握体育  相似文献   

17.
体育比赛精彩纷呈。体育记者可以从各个视角欣赏、报道比赛,由此引发的现象是:对同一比赛的新闻报道差异非常大,有时两家媒体的观点甚至完全对立。与其他类别的新闻、特别是政策性新闻相比,体育新闻报道差异性特别明显。这其中,体育记者自身的主观情感起了很大作用。正是主观情感的渗透,使得体育新闻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在激烈的赛场, 体育记者不仅仅要尽量客观报道比赛,作为观众他们也会将  相似文献   

18.
1989年1月,中央电视台首创《体育新闻》节目,这是中国最早的专业新闻栏目。电视体育新闻节目主要以当日国际和国内的重大体育资讯为主,涵盖体育赛事、运动员及其他相关内容。它与电视体育专  相似文献   

19.
90年代以来,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大气候和体育产业化发展的小环境共同造就了体育新闻的消费机制。在西方新闻娱乐化浪潮的推动下,受西方体育新闻娱乐化的直接影响,我国体育新闻报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开放与多元态势,无论是报道内容还是报道形式上的娱乐化表现都非常突出,近年来,随着中国体育媒体的竞争日趋激烈,体育新闻报道的娱乐化趋势已成为主流。作为一种新闻现象,它耐人寻味,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0.
何如 《新闻前哨》2012,(10):37-39
近年来。国内传媒集团成立体育新闻中心已渐成趋势.此举能有效地整合集团各子媒体育新闻资源和优势。如何在实践中进一步发挥体育新闻中心的新闻整体策划优势,改变常规采编模式与思路,使其与集团各子媒实现新闻业务上的顺畅对接?本文以2012年1月至9月期间湖北日报传媒集团体育新闻中心业务所涉及的《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为例,探析传媒集团体育新闻整体策划机制的形成与运转。一、策划原则1.三报错位.各彰特点。体育新闻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向《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和《楚天金报》提供体育新闻。这一新闻平台的建立,奠定了体育新闻中心在湖北本埠平面媒体中体育报道的龙头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