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春偶像剧是电视剧类型里的一道亮丽风景。作为一种类型的电视剧,在话语建构和叙事模式上,它有别于其它类型的电视剧,主要体现在叙事要素上,既要有偶像的支撑,又要有青春的元素;在意蕴主题上,采用"灰姑娘"式的爱情来诠释生活,把故事与真情融合在一起;在叙事话语情感蕴藉的表达上,运用了"温和"和"悲情"两种模式;在人物叙事中,巧用女性视点来传达话语,共同叙写青春偶像剧独具特色的叙事美学。文章试以校园青春剧新作《聚沙》和两部韩国偶像剧《我的名字叫金三顺》、《火花游戏》为研究文本,探讨青春偶像剧的叙事美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已经成为继古装剧、公安剧之外的一大样式。它的核心就是反映当下年轻人的生活,表达年轻人对爱情、事业的生活态度。一般说来,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呈现出偶像、浪漫、时尚和流行音乐元素,通过青春偶像剧的形式来表现真善美,从而提高青春偶像剧的品住。中国内地青春偶像剧未来将在题材内容选择方面更加注重多样化和贴近性,制作更为精良,并拥有较高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3.
如今,明星们越来越需要"偶像"这个词来包装了。偶像剧、偶像明星、偶像歌手……"偶像级"人物的特点是:长得要超凡脱俗;性格要特立独行;身材要前无古人;说出来的话更要后无来者;眼睛也要像闪光灯,送出的"秋波"无人能"抵"。有了这些美丽的外表,明星们想不成偶像也难呀!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近年来韩国青春偶像剧在中国热播现象,首先分析了此类剧作的六大优长之处,如"偶像"一流、服饰新潮、音乐煽情等;其次对此类剧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如血癌情结过于顽固、节奏有些缓慢拖沓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国产青春偶像剧以其契合受众的青春叙事与极富魅力的偶像建构赢得了青少年观众的青睐,并给予青少年观剧过程中的亚文化狂欢感和身份认同。其热播有助于青少年观众汲取其中的美善伦理及健康婚恋观,有利于青少年获得娱乐休闲、排解孤独等心理诉求的满足,但其间传达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构筑的"拟态环境"也可能引导青少年追逐物欲、沉迷早恋与耽于幻想等。这也使得思考与追问当下偶像剧影像生产的精神旨归与文化意义成为有益且必须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音乐世界》2012,(17):22-23
《小时代》偶像时代 8月6日,根据郭敬明同名小说改编、由响想电影联手“偶像剧之父”瞿友宁共同打造的青春纯爱偶像剧《小时代》在沪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何润东、陈意涵、乔任梁、陈匡怡、江铠同、李易峰等众多当纠禺像悉数出席,共同为新剧造势。据悉,由于小说题材备受瞩目,加上知名导演与当红偶像的强强联手,电视剧《小时代》未播先火,版...  相似文献   

7.
看偶像剧当然要看偶像,要是偶像养眼,有些粉丝甚至连剧情都忽略了,真是很强啊,在这里我们排列了一些台湾当红的偶像剧明星,看看他们是不是你们心中的No.1?  相似文献   

8.
和目前大量热播的青春偶像剧不同,<恰同学少年>属于"红色偶像剧".在制作上,它采用了青春偶像剧的基本元素和方法,但在题材内容、人物叙事和价值取向上有自己的特点.作为一种文化工业产品的红色偶像剧在生产和制作方面还需要解决一些属于自己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自己的精神偶像。在不同时代的青春话语里,偶像的含义各不相同。在这些偶像身上,代表着那个时代的精神气质,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我的精神偶像是法国作家阿尔贝·加缪。"谈起心中的偶像,蒋方舟津津乐道,"他是名副其实的文学天才,35岁时就出版了我心目中最伟大的小说之一《鼠疫》,并且成为了最年轻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之一。在颁奖典礼上,他做了一场里程碑式的演讲——《艺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2011年湖南卫视"快乐女声"全国亚军的她,有着酷以韩国热门偶像剧《原来是美男》女主角高美男的外形,明亮且极具爆发力的嗓音。作为一个"90后",她小小年纪,却唱作俱佳。她推出了《爱多少》《72小姐》《眼泪太年轻》《误以为爱情》等多首热门歌曲。经过两年的成长与磨砺,她成长为歌坛一颗偶像与实力兼具的潜力新星。她就是洪辰。有人说青舂如歌,个性是歌的旋律。我们在青春的歌声里张扬个性,在个性中度过青舂。洪辰说:"青春,不管对爱情还是对生活还是对困难,都需要一个很勇敢、很外放的态度。"洪辰本身就是一个正青春的状态,在她自己的定义里,青春就是勇敢、无畏。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偶像,譬如"70后"的偶像是张海迪,"80后"的偶像是刘翔,这些偶像都有极强的精神感召力.不久前,武汉大学一份针对新生所做的有关"偶像"问题调查显示,在"90后"的偶像单项排名中,周杰伦的"呼声"遥遥领先.于是,"90后"精神偶像缺失的现象遭遇质疑.  相似文献   

12.
2003的中文偶像剧,可谓是十八般武艺,大家各出一招,爱情依然是永恒的主题,而新近突围的年轻偶像们,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目光,哪怕不是最美,也一定要是最特别的,想要饱览其间风景,请随本文走进2003中文偶像剧的秘密花园。  相似文献   

13.
随着韩剧的热播,韩国青春偶像剧受到了一批电视观众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从审美心理角度看,韩剧通过精致唯美的画面造型,偶像化的人物塑造,编织着浪漫的爱情梦幻故事,使大学生沉浸其中,在悲与喜的情感波动中达到情绪释放。  相似文献   

14.
民国青春偶像剧是近年来电视剧创作的热点之一,文章站在大众文化的视点上,从“施“与“受“两个相互作用的维度出发,通过分析民国青春偶像剧的文化策略和受众心理揭示了其成为热点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Scarlett  杨琍琼 《音乐世界》2007,(24):106-107
青春偶像剧让人百看不厌,青春少男少女的故事也是令人关注不已,一部融合了青春又高度娱乐和时尚的《Gossip Girl》会不会是时下最in的美剧呢?!尽请大家关注型男劲女街头时尚秀,一起找寻神秘的"Gossip Girl"。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青春偶像剧大放异彩、独领风骚。尤其是《流星花园》的播出,使得无数年轻男女痴迷疯狂。但只要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这些偶像剧风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反映了年轻人情感细腻、活力充沛的特性。单看剧名,就已让人感到丝丝点点的心动。剧名充盈着一股浓郁的青春气息,让人在还未看到电视剧之前便已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美丽而浪漫的图画。剧情是一部剧集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青春偶像剧的剧情能让人从中得出一些对人生的真挚领悟。同时,剧集中充满浪漫的情调。在欣赏青春偶像剧时,你可以看到湛蓝的天宇、浩瀚的海洋以及缀满星辰的…  相似文献   

17.
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上有着新的突破:别具一格的切入点,与青春偶像剧成功对接,贴近社会现实;在艺术上,《恰》剧的成功主要表现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叙事风格,在差异中塑造人物形象,神似与形似相统一的表演创作等。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将自己的第一本诗集题名为《女神》。《女神》出版于1921年,当时郭沫若29岁。“神”是人建立起来的崇拜对象。面对新时代的郭沫若正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崇拜对象———这是青春的需要。虽然郭沫若已处于告别青春的年龄,而生命的青春和诗的青春仿佛刚刚开始。他以青春的血性感觉着“一切的偶像都在我面前毁破。”(《梅花树下的醉歌》)他又以青春的真诚朗声宣布:“我是个偶像崇拜者。”《我是个偶像崇拜者》9行诗中,竟出现了22个“崇拜”。郭沫若体认了“偶像崇拜者”与“偶像破坏者”的双重身份。破坏的是虚饰的偶像。同时…  相似文献   

19.
近期,一大批制作精良、题材独特有趣的中文偶像剧纷纷问世,成为年轻人口耳相传的热门话题,本刊从这期开始推出“中文偶像剧宝典”专栏,详细介绍超热门的中文偶像剧集,首先亮相的专题取名为“狂恋F4偶像剧”专门解读由F4成员主演的一批佳作,欢迎大家提供相关资讯和评论文章,情迷偶像,狂恋到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韩国的偶像剧为范本 ,兼及日剧 ,分析了偶像剧作为“都市童话”之象征的唯美意境 ,探讨了偶像剧流行的内在潜质。在比较中反观当下中国青春偶像剧 ,不得不正视 ,面对亚洲影视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下的发展新趋势 ,中国偶像剧创作与拍摄必须走出低级模仿的阶段 ,在文化的接近性与距离感中拓展市场 ,在继承与发展本民族传统的美学思想中创新推进 ,让世界感受中华民族的原始独创性及其对传统的自觉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