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行政改革正处于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席卷整个世界的过程中,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否适用于中国行政改革成为中国政府官员及国内学者讨论的焦点。文章试从行政生态学视角出发,以中国行政管理改革为背景,剖析中国行政环境特点,对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否适用于中国行政管理改革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以期为中国的行政改革提出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从新公共管理到新公共服务:服务型教育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范围内政府对传统行政模式的改革,教育领域也掀起了一场以市场化、民营化为主题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在这场运动中,教育伦理、政府管理教育的公共职责都或多或少地疏离了公共利益这一中心理念,公共利益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新公共服务以公共利益、民主治理为核心理念,在实践中力求通过构建服务型教育政府来不断完善政府维护公共利益的职责,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新公共管理的不足。  相似文献   

3.
新公共管理理论及实践模式是一种新型的公共行政理论和公共管理模式。新公共管理理论在各国实践模式不同,笔者通过对英美、德法、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日本以及中国等多国政府改革模式的分析,试图从中找出值得中国政府改革借鉴的经验,从而提高中国政府改革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纷纷开展了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新公共管理随之兴起.本文介绍了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代表思想--奥斯本所提出的企业型政府管理理念,分析了这一理念对我国公共管理改革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广泛采用了新式的公共管理运行模式,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人们称之为新公共管理运动。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主要目的与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基础理论相符合,可以把它看作是一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但是,正如新公共管理运动本身市场化导向所固有的缺陷一样,社会化、市场化的模式会引发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新的治理问题。因此,本文试以中国高校后勤社会化为背景,新公共管理理论为出发点,得出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6.
协作性公共管理:西方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协作性公共管理是一种不同于传统官僚制单中心治理和新公共管理分权化治理的地方政府治理的一种新的理论模式,它是行政协调论的现代生长、复杂性问题的应对逻辑和碎片化治理的根治之道综合作用的产物。作为一种地方政府治理理论的新模式,协作性公共管理具有独特的结构类型、协作机制和实践模式,对我国当前的地方政府改革与治理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试析我国第三部门的发展与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为了应付财政危机,提高政府效率和重塑政府,西方国家掀起了一场政府改革的热潮,被称为新公共管理运动。这场运动倡导一种新型的治理模式,即服务行政。要求政府在运行和发展中遵循顾客之上  相似文献   

8.
自新公共管理运动实现公共物品多元化供给以来,西方公共管理一直热衷于多元供给模式的变换,其实质就是在重构政府与企业、第三部门的合作关系。通过比较新时期出现的治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与新公共管理理论中的公共物品供给观,不难看出西方公共物品供给理念由政府本位向社会本位的嬗变,以及当代公共管理的“公共性”本质内涵的逐渐体现。  相似文献   

9.
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运动具有全球性的特征,参与的国家都采取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各有侧重的改革方案和策略,但是在采取的策略方面也体现出很多相似性。鉴于新公共管理运动强大的生命力和现实价值,本文对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运动所体现出来的相似性进行简要评述,以期对我国政府公共管理改革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中国政府治理模式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进入新时期,中国面临着新环境。政府和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随之发生变化,进而中国政府治理模式需要创新。改革至今,中国管理型政府治理模式已经面临着新的社会环境。首先,改革以来社会失衡、社会断裂日益严重;其次,社会进步促使价值理念多元化,需求多样化;最后,社会发展促使营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和社区力量不断增加。新问题、新需求和新力量促使管理型政府向管理合作型政府转变。  相似文献   

11.
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西方各国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且旷日持久的“新公共管理”政府改革运动。研究西方“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和实践,借鉴其验教训,吸取其理论成就,对我国高校用工制度管理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自上世纪下半叶以来,西方兴起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和公共治理运动,并且进行了大范围的实践。这种管理和治理模式的更新对我国当前的行政改革具有启发意义,但是我们不能盲目的移植西方的管理或治理制度,而应该结合中国当前的实际,从马克思主义理论出发,在和谐社会理念的指导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体制。  相似文献   

13.
新公共管理是西方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政府改革运动中的重要指导原则。作为新公共管理的发源地,英国公共部门的改革不仅对其他国家影响很大,同时英国的高等教育系统也深受新公共管理思想的影响而进行了变革和创新,主要体现在市场机制的引入和科研评估的实行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国家为应对信息化、全球化背景下产生的各种政府危机,兴起了一场被称为新公共管理的政府改革运动,合同型政府正是这一改革运动中最核心、最激进的治理理念。本文以委托——代理理论为分析视角,探究了合同制治理过程中所产生的逆向选择、政府寻租、道德及目标一致风险,进而在政府定位、选择性激励、长效监管机制、保障信息披露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风险防范措施,以求完善政府合同制治理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新公共管理视野下的学校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校变革与政府改革或公共行政改革关系紧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西方国家掀起新公共管理运动,其着力点在于:重新定位政府的角色,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顾客导向,解除规制,建立政府、社会、个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等。在新公共管理视野下,学校变革的策略主要是:引入市场机制、实施教育分权、实行绩效管理、强化顾客导向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先进国家广泛采用了新式的公共管理运行模式,运用市场机制来提高公共管理的水平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人们称之为"新公共管理"或"管理主义"。我国于20世纪末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第三产业,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满足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的市场化、民营化的服务体系。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与新公共管理有关模式相符合,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公共管理运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矿业大学的姜洁,赵石强在《整体政府:政府改革的新谋划》一文中指出:"整体政府"理论缘起于西方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其基本的涵义是公共服务机构为了完成共同的目标而实行的包括政府内部合作、政府与非政府治理主体协作,以及新的行政文化在内的新的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场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浪潮在世界范围内掀起。在西方,这场行政改革运动被看作一场"重塑政府""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本文从新公共管理理论出发,分析了工具理性的合理性与历史必然性。由于其过度扩张会在实践中导致弊端,因此在新公共管理的实践过程中应抑制工具理性的过度扩张,明确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信息技术革命的加速、公民民主意识的提升以及政府不可治理公共事务的增加等因素的影响,一种全新的公共行政模式——网络治理开始在西方国家兴起。中国目前正处于由计划向市场的转轨时期,在全球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作为未来发展趋势的网络治理模式给中国政府的角色定位提供了改革发展的新思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承担着重大使命的中国政府应成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服务者、推动者、参与者、诚信责任意识的倡导者。  相似文献   

20.
西方70年代末发端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包含着极其丰富的公共行政思想,在这些思想的指引下,西方政府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提升至更高的层次。新公共管理思想及政府再造实践在我国能否适用以及我们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吸纳这些经验是必须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从中国目前的社会背景、实际状况,现代化特征以及政府管理思想的传统等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既存在引入新公共管理的部分条件,也存在各种排斥因素,必须适度引入新公共管理思想和经验才是对待新公共管理的正确态度。结论是:在适度引入新公共管理和合理规划政府改革的过程中,应探索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