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舍伍德〖KG-*4〗·〖KG-*4〗安德森被认为是二十世纪美国小说创作中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在1919年发表的《小城畸人》奠定了其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部作品没有叱咤风云的人物,也无惊心动魄的情节,但却受到了文学评论家的一致好评。文本从《小城畸人》的自传色彩、作品形式、象征手法的运用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该作品的写作特色及其对后世作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对建国后17年文学的研究中,由于受到“三红一创,青山保林”的思维定势的影响,《小城春秋》的文学史地位被《青春之歌》遮蔽了。其实,《青春之歌》的文学史地位的获得,主要来自知识分子类型化的设计和处理,而这一写法发端于两年前的《小城春秋》,《青春之歌》不过是在此基础上的进一步加工、完善和使之更加成熟。两部小说对知识分子类型化设计、处理的要素可以概括为“一个标准”、“两个向度”、“四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以两个构思相近的文本——《果园城》和《小城畸人》为标本,切入中外"小城"文学实践中明显存在的"乌有乡"叙事模式,精细地探讨两部作品在呈示地域文化、塑造人物群像特别是文本构思和叙述技巧等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4.
正《小城三月》是萧红的绝笔之作;半年之后,这位年仅31岁的苦命女作家便客死他乡,结束了她不足十年的文学生涯。《小城三月》讲述了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对自由、幸福的向往与追求,及其最终被传统的宗法制度所吞噬、香消玉殒的故事。这是一篇在思想和艺术上都相当纯熟的作品,承袭了作者一贯的散文化笔调,以独具特色的叙事方式,将一个极其普通的爱情故事渲染得凄凉哀婉,穿过几十年的时光,  相似文献   

5.
萧红的《小城三月》是一部非常诗意的小说,一改先前描写东北人苦难生活的艰辛,呈现出非常诗意化的情绪。联系萧红的身世分析这部小说,可以看出萧红在厌倦漂泊、疾病缠身的情况下,以文学寄托思乡情怀、表达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相似文献   

6.
出版社:希望出版社出版时间:2012.11定价:25元《小城故事》是儿童文学作家梦儿的长篇青春文学成长小说。梦儿以超逸的文字风格、饶具魔力的文笔,通过主角——"我"的双眼,观看自己由乡村走向城市,由童年走向少年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小城故事》由当今中国著名油画家、插画家张润世,运用钢笔彩画的独特手法,和优雅诗意的风格,将创  相似文献   

7.
《海滨小城》是一篇习作例文,写的是我国南方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课文分为两部分,作者抓住“海滨”和“小城”景物的特点,按照空间位置的转换进行描述,字里行间透露出对家乡的热  相似文献   

8.
在费穆《小城之春》愈来愈多地受到影评人青睐的同时,周玉纹形象也受到诸多关注。该形象形成的原因,从人格结构角度审视是"本我"与"超我"的抗争,从女性主义角度审视是情与礼的冲突,从文艺社会学三要素角度审视则是内与外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董敏 《唐山学院学报》2013,(1):32-33,75
《小城三月》是萧红流亡在香港而梦回故乡的作品,也是她的绝笔之作,所以这部小说在萧红创作中意义重大,其文本在题材处理、景物描写和结构方式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艺术特色,使之获得了不朽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0.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抒情的课文。文章通过对一座海滨小城美丽景色的描绘,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学习这篇课文,应该让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认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通过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的感情,受到美的熏陶,并从中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运用多种  相似文献   

11.
小城作为乡村与城市的信息交流“媒介”,呈现着明显的过渡性色彩。蔡崇达《皮囊》里的泉州东石镇有属于闽南的独特地域风俗,体现了小城镇所共有的生存状态,在这里传统与现代共存,保守和开放同在,人们在新旧文化中“夹缝生存”,以游离的生活状态寻找着自己的位置。本文以文本研究为方法,从小城景观建构、小城人物性格塑造、小城人物的精神困境三个方面分析作者在《皮囊》非虚构写作中表现出的小城情结。这些“城与小城的流浪者”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存处境与精神状态的缩影,集中了传统秩序与现代文明的矛盾冲突,具有一定的文化研究价值,具体的文本分析则有助于解锁蔡崇达文字的情感密码,完成作家文本的文化背景溯源。  相似文献   

12.
《小城三月》作为萧红最后一篇作品完成于香港,是研究萧红香港书写的一篇重要作品。在《小城三月》中难得地出现了萧红对家庭生活题材刻画的美化和诗化,这与萧红在港时期孤寂苦闷的心境和在异乡颠沛大半生后对故乡的无限深情是紧密相关的。而"翠姨"的爱情观某种程度也是萧红爱情观以及在港时期与端木蕻良情感生活的映射。《小城三月》中萧红罕见的明亮轻快的笔调,某种程度也是其香港时期乐观心境的反映。  相似文献   

13.
《海滨小城》这篇习作例文(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可分为美丽的海滨和整洁的小城两个部分。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语言流畅,色彩美丽,寓情于景,是一篇很有特色的习作例文。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描写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文章一开头,作者就概括地描写了一幅海滨小城的迷人景色。这是依偎在浩翰的蓝色大海边的一座小城。蓝色的大海张开她那广阔的  相似文献   

14.
《海滨小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它通过写海滨和小城的景色美,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这篇课文在写作上有四个特点: 一、思路清晰,层次分明。课文按先总、后分,再总述写。“我的家乡在广东,是一座海滨小城”这一句,先总说海滨小城的地理位置,然后紧扣“海滨”与“小城”来分别描述,最后总述:“这座海滨小城真是又美丽又整洁。”文章同时还按照由远而近的顺序,一层一层地叙述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层次清楚,  相似文献   

15.
《都柏林人》是英国现代派文学巨匠詹姆斯.乔伊斯的早期力作,而《小城畸人》则是美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师舍伍德.安德森的成名之作。这两部小说均因为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和对现代主义写作技巧的尝试和探索而在出版伊始就引起轰动。《都柏林人》揭露了都柏林的麻痹和瘫痪;而《小城畸人》则展示了美国中西部小镇温士堡单调、沉闷、压抑的生活氛  相似文献   

16.
第六册语文习作例文《海滨小城》,根据《教学参考书》在阅读和写作方面提出的具体要求,教学时可分两步走。第一步,在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搞清课文层次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弄明白文章是怎样写景的。  相似文献   

17.
诗意电影重在造境,即营造意境。而费穆就创造了一种具有中国民族文艺特色的诗情结构,这也是对当时的世界电影艺术的重大贡献。其导演的《小城之春》作为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代表映现在银幕上,随着情节流动、情境转移,营造作者心目中的诗情图景。本文以《小城之春》为例,论述了费穆对中国早期诗意电影的探索,重点介绍了《小城之春》诗化电影的特点,通过对此分析希望对中国诗意电影的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8.
将《小城三月》文本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按照启蒙的眼光,从作家的文学理想、审美创作和坎坷人生经历的研究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将会“发现”:小说里浸润着启蒙意识、悲剧意识,同时还传达着深层的理念。  相似文献   

19.
《海滨小城》(六年制七册第13课)中有两个颇具特色的比喻句: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象笼罩在从天际飘来的一片片红云  相似文献   

20.
将《小城三月》文本置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按照启蒙的眼光,从作家的文学理想、审美创作和坎坷人生经历的研究层面进行分析,我们将会"发现":小说里浸润着启蒙意识、悲剧意识,同时还传达着深层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