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介绍了军用飞机修理中应用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简要论述了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波检测等5种常规无损检测方法在军用飞机修理中的应用情况,以及CR/DR检测技术及复合材料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根据《材料无损检测》、《材料检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教学目标,总结了无损检测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各领域的应用和重要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学习无损检测的意义,了解无损检测的应用背景,提高学习无损检测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对混凝土结构产生破坏性损伤的前提下获取混凝土强度信息的技术手段,本文从近年来国内外在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基础理论研究现状、现阶段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的主流方法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分析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混凝土强度无损检测技术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对于建筑钢结构检测方法来说,既不破坏部件,又能检测出铜结构部件的缺陷及其所在的位置非常重要.本文对在建筑钢结构常使用的无损探测技术(如磁粉检测、渗透检测、超声检测、射线检测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对于每种检测方法的适用范围及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混凝土无损检测是在不影响混凝土构件或结构物完整性的前提下开展的一种性能检测技术,目前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回弹法、超声法、超声回弹综合法等。本文总结了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分类,综述了该项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指出了该项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6.
涡流无损检测技术是材料无损检测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目前人们所关注的一种重要的检测方法。本文详细介绍了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检测方法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商洛学院学报》2015,(2):42-46
陶瓷及石质文物作为文化遗产的一大类,对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物自身性质和保护材料性质两方面综述了陶瓷及石质文物保护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耐水性、表面色泽与形貌、透气性、机械性能和耐候性测试详细阐述了陶瓷及石质文物保护效果的评价方法,并通过基材无损分析和保护机理研究对未来文物保护趋势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探地雷达能够有效探测隧道混凝土衬砌体内存在的空洞及不密实等缺陷,在隧道施工质量检测工程中具有重要应用.以A地区高速公路某隧道段的混凝土村砌质量检测为例,研究了检测过程中测线布置、测试仪器参数选择等重要问题,通过对隧道衬砌厚度及缺陷的实际检测和数据分析,得到了隧道质量检测的正确结果,论证了探地雷达方法在隧道无损检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刘徐 《电大理工》2014,(2):18-19
无损检测技术是利用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因存在缺陷或组织结构上的差异使其物理量发生变化这一现象,在不损伤被检对象未来用途和功能的前提下,通过测量这些变化来了解和评价被检测的材料、产品和设备构件的性质、状态、质量或内部结构等的一种的检测技术。文章简要介绍常用无损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同时就我国目前的检测技术发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10.
无损检测技术凭借高效灵敏、对建筑损伤小等优点在道路、桥梁结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以无损检测概念为基础,总结该技术在公路桥梁检测中的优缺点,系统分析了其适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文仙观,是湘中地区一处著名的道教宫观。发源于西晋初年,发展于隋唐时期,盛兴于宋、明时期,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文物遗存极为丰富,有文仙遗迹、宫观建筑、道士住宅、道士墓群、传世文物、佚散文物、石碑刻等七大类,这些文物遗存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细石器是用间接加工法或软锤技术加工制成的一种细小石器,青海地区的细石器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及新石器早期,甚至青铜时代仍在使用.本文通过对近年来考古发现的青海细石器文化遗存的梳理,对其分布范围及时代特点作出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河南戏曲文物在全国戏曲文物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木雕、石雕在戏曲文物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所包含的大量戏曲文化元素,为研究中国民族文化、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无论对于河南戏曲文物研究还是全国的戏曲文物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州有着丰富的汉文化遗存,其中汉画像石、汉墓、汉兵马俑被称为徐州汉代“三绝”,“三绝”遗存生动体现了两汉时期徐州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彰显着两汉先民的工匠精神和文化创新意识。历史文化遗存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梳理和阐释历史文化遗存蕴含的教育价值,既是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和传承的要义所在,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石崇拜是初民社会中自然崇拜的一种基本形式。在有关大禹及其子启的神话传说中显示出与石崇拜的密切关系,传说大禹降生与石有关,大禹与石崇拜的外在及内在联系说明禹为石的后代,禹乃石所衍生。现今羌族仍盛行白石崇拜,联系到有关禹与启相关石崇拜的记载与遗迹,便不难看出禹与羌确实有着族源与文化上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黄庭坚崇宁三年(1104)到达永州时,在朝阳岩刻有题名。金石文献上,至清陆增祥始有记载,但只见拓本释文,不见原刻。近期,经过笔者等人在朝阳岩的多次搜访,黄庭坚题名真迹终于得以重新发现。题名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书法价值,可以补黄庭坚传世作品的一个缺失。  相似文献   

17.
云南蒙古族的石刻档案是指历史上的蒙古族以蒙、汉文形成的反映云南历史,特别是云南蒙占族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以石质为载体的书史记事铭文.本文运用民族档案学理论探讨了云南现存的蒙占文石刻、汉文石刻和白话文石刻,以揭示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研究元史、云南地方民族史和语言文字史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龙门石窟文物保护区内近代出土了数量众多的唐代石刻遗物。本文通过其中李元珪和尚纪德幢及比丘尼澄璨尊胜经幢史料记事的探讨,拓展了人们关于"龙门十寺"外延概念的认识。而两件文物涉及的闲居寺、敬爱寺、少林寺、圣善寺、万安山香城招提之所及宁刹寺、圣善寺、护法寺有关教团内外僧俗人际的因缘世相,则反映了唐代佛教在东都畿下辗转朝野、风华一时的情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就山东兖州兴隆塔地宫出土遗物中的“安葬舍利碑”、鎏金银棺和石函上的图像进行了研究后,指出碑文中所说的于阗法藏法师可能是于闽王族;其赴“西天”取“世尊金顶骨真身舍利”,云游峨眉、五台,并因“恋皇帝化风.不归本处”的时代正值喀喇汗王朝进攻于阗的战争中,碑文中的“西天”可能是指于阗或疏勒等新疆地区。鎏金银棺上的“华严三圣”和阿修罗图像反映了中古于阗佛教的信仰,是受法藏的影响。鎏金银棺、石函上的涅柴经变图和龟兹石窟壁画不完全相同,是依据大乘经典錾刻的,但图像中的“魔王众”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20.
汕尾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留下了众多的文物古迹。现存汕尾文物古迹主要包括古人类文化遗址、古道遗址、宗教文化遗址、海防遗址、石刻冢墓遗址和红色文化遗址,体现出当地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连贯东西的交通环境、镇海卫疆的军政地位、多教共融的宗教文化、表忠彰义与红色革命的优良传统。考略汕尾文物古迹既是保护这些文物古迹之需,也是促进汕尾旅游事业发展之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