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4 毫秒
1.
一、教材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二十二课,属第六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选自<战国策·齐策>.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己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  相似文献   

2.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中学语文课本中的传统名篇(以下简称<讽谏>).邹忌高妙的讽谏手法,成为劝导艺术的经典范例,为世人所称道."讽"乃全篇的文眼所在. <古汉语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讽"的解释是:"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指责)或劝告."可见,"讽"的本质是"委婉含蓄,启人自悟",而非直言劝告,与"诤"(直言劝告)相对.但这仅是对"讽"的笼统理解.历史上特别是春秋战国时期,许多人喜用、善用"讽"谏手法,但细辨明析,不同人,不同时间、地点,所用的"讽"谏手法又不尽相同:或比喻,或类比,或归谬,或寓言故事……邹忌所用"讽"具体属于哪一种方法呢?人教社现行课本该文课后"练习"第三大题说,"体会邹忌的讽谏艺术,自选感兴趣的话题,运用譬喻的方法说一段话",暗示<讽谏>一文用了"譬喻"方法.相应的<教师教学用书>有关该文的"内容分析"中也说:"……这里,没有对齐威王的直接批评,而是以事设喻,启发诱导齐威王看到自己受蒙蔽的严重性……"也把邹忌所用"讽"谏手法看成"以事设喻".  相似文献   

3.
<邹忌讽齐王纳谏>载于<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因此,中学语文教材多次修订,该文均作为基本篇目入选,而且还要求学生背诵全文.  相似文献   

4.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文章并不像其他文言文那样难懂,大部分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学生都能掌握。难点在全文的背诵和单个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5.
《邹忌讽齐王纳谏》写的是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采纳群言,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文章的主题思想是要求统治者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这是文章的重点。文章并不像其他文言文那样难懂,大部分内容借助课下注释学生都能掌握。难点在全文的背诵和单个知识点的掌握。  相似文献   

6.
形貌俊美。五、理. 从中,邹忌悟出一个道妻、妾、客人都称美自己.﹁徐公不如你。六、邹忌以这个道理劝喻齐旺沐要被阿澳奉承之饰所蒙答说.自徐公不如你。七、齐王接受邹忌建议;广开言路。群臣进谏,门 、、比较,觉得自己实在不如徐公。‘、,.才韩、 齐国威闻各国,燕、赵、魏都来朝见。︸邹忌讽齐王纳谏@张文竹$江苏省如皋师范学校!学生~~  相似文献   

7.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此句写邹忌身材高大魁梧,容貌漂亮,可谓美男子.这八尺到底  相似文献   

8.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此句写邹忌身材高大魁梧,容貌漂亮,可谓美男子。这八尺到底有多高?若用今天的尺子来推算,邹忌竟成了身高2.7米的巨人,就连那身长五尺多的矮子晏婴也不矮了,身高也达1.7米。学生们一定会同:人类怎么  相似文献   

9.
邹忌与齐国美男子徐公比美,反复照镜,最后确认自己不如徐公美,从而悟出受蒙蔽之深。然而用墨如此之多的照镜比美细节,在其他史料中却难以找到,仔细分析,此事未必属实。一、时间“巧合”,有意设置。邹忌问“我孰与徐公美”,“朝”问妻妾,“旦日”问客人,“明日”徐公好象心有灵犀,竟然亲自来了,使邹忌如愿以偿,能够面对面近距离的跟他仔细比美。连续三天的比美,是在时间上有意设置的“巧”。二、妻妾回答,疑点颇多。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什么职业,不清楚;邹忌是否认识他,不清楚。但通过妻妾的回答可以肯定,妻妾似乎比邹忌更熟悉徐公。作为大门…  相似文献   

10.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古代历史、散文名著<战国策>中的名篇,文字浅显,人物形象突出,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教育意义,语言艺术上有极高的成就.邹忌作为齐国的谋臣、策士,他的说话艺术在这里发挥得淋漓尽致,他进谏齐威王,齐王欣然采纳他的意见,齐国出现了大治.  相似文献   

11.
王翠红 《天中学刊》2011,26(1):68-71
《奏弹刘整》一文体例奇特,不仅为散体,还夹杂着当时的方言口语。这种文体上的混乱皆因注家妄引本状、供词、吏议忝入正文所致。本文在比勘《文选集注》与诸后出刻本的基础上,依据《文选集注》中的陆善经注和编者案语,对《奏弹刘整》正文及李善注文旧貌作了一番复原工作,并探讨了其递变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东观奏记》是唐代后期的一部重要史著,学界已有研究,但一些问题如《东观奏记》的作者、版本和体裁等仍未解决,有待进一步考辨,以成纠谬补阙之义。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曾出现一批有深远影响的海外通讯作品,邹韬奋的海外通讯在其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邹韬奋的《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作品涉及题材广泛,反映了作者纵观中西社会文化的开阔视野,折射出作者的思想转变轨迹;这些作品运用了多种文学手法,语言精当、幽默,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邹韬奋海外通讯为同类作品的写作提供了示范,具有独特的文化史价值。  相似文献   

14.
写于上世纪70年代的《鹿鼎记》是金庸的封笔之作,也是武侠小说的另类。在后现代文化大行其道的今天,我们重读《鹿鼎记》惊奇地发现其隐含的后现代文本特征。《鹿鼎记》在实质上完成了对江湖世界和侠义精神的解构,具有明显的颠覆性。在武侠的外衣下,缝合历史史实和民间传说,充满了对历史的戏拟。而其戏谑狂欢化的表达方式,更具有明显的后现代文本特征。  相似文献   

15.
嵇康在中国哲学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历来研究者对其思想多有论述,但大多集中于其玄学家的一面。而忽视其思想中"儒"的一面。这显然把嵇康的思想简单化,不利于全面认识嵇康。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嵇康儒家情怀的具体体现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16.
《扬雄集》明确以"集"命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编撰应始于魏晋。严可均《全汉文》本,为现今《扬雄集校注》的底本,也是目前为止最完善的古本。《扬雄集》的传本在篇章目次和正文文字方面均存在差异。对于《扬雄集》版本系统的梳理及对比,为校勘整理该集在选择底本和校本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嵇康和阮籍是正始诗歌的代表,但两人诗风差异甚著。思想的歧异是形成嵇、阮诗歌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魏晋玄学背景下,嵇、阮思想歧异在很大程度上被遮蔽了,这也影响了人们对正始诗歌的认识。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缕清嵇、阮思想的本原面貌,并由此深入地探讨了嵇、阮的思想歧异对其诗风差异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标点校本,是点校本《史记》修订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实际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跟对待文字校勘一样,对“标点校勘”付出了同样辛苦而审慎的努力,凡所讨论,不求尽相一致;凡所改动,必须严格斟酌.本文择取若干实例,以见其一斑.  相似文献   

19.
关于元代宋梅洞的小说《娇红记》的悲剧意义,学术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娇红记》是否具有严格的悲剧意义还有待商榷:一种认为《娇红记》是一部真正的爱情悲剧。本文从时间叙事角度来分析男女主人公的情感变化,从而探讨其悲剧因素。  相似文献   

20.
邹韬奋是我国杰出的出版家,其媒介经营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强调"不以赢利为最后目的"的经营理念;坚持为消费者服务,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经营个性;在经营管理风格方面,强调经营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公开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