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闻评论作为传播人们的思想认识的一种文体,科学精神对其至关重要。但是,新闻评论缺乏科学精神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一些新闻评论,不真实、不客观、信口开河、人云亦云,根源之一就是新闻评论缺乏应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2.
新闻评论作为传播人们的思想认识的一种文体,科学精神对其至关重要.但是,新闻评论缺乏科学精神的现象却比比皆是.一些新闻评论,不真实、不客观、信口开河、人云亦云,根源之一就是新闻评论缺乏应有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3.
王梦笛 《新闻世界》2014,(4):327-328
新闻评论离不开科学精神,科学精神包含客观真实,理性存疑,容纳异见和追求创新四个方面,它不但能够激发评论者的探索兴趣,还能为探索过程导向,检验探索结果,不断促进新闻评论改革,使新闻评论更好地去洞穿真理,认识世界。本文对当下新闻评论中科学精神的具体表现进行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几点在新闻评论中树立科学精神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2003年10月举办的“新世纪首届新闻评论高层论坛”,传递出若干国内新闻评论发展变化的新信息。其中一条信息指出,当前新闻评论的新趋势之一,就是强化了“人精神”和人关怀的功能。可以说,这种新功能是化传播界包括新闻传播界对当今大力倡导人精神趋势的一种反馈。要求尊重人、关怀人、爱护人、“以人为本”的人精神的高涨,  相似文献   

5.
<正>由我撰写的《重思新闻评论和评论特色教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是一本关于怎样重新认识新闻评论、怎样在新形势下讲好真话、怎样做好新闻评论特色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术普及著作。一、新形势下对新闻评论的重新审视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正在、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价值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从新闻学视野解读新闻评论——新闻评论传播的坚持民主意识、科学精神、独立品格、宽容胸怀,  相似文献   

6.
从细节中寻找评论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评论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好的新闻评论应该具备判断力准确、注意力深远、文采飞扬等特点。因此,在新闻评论写作当中,作者在关注新闻事件,从宏观层面进行评论的同时,还可以关注新闻事件中所透露出的新闻细节,从新闻细节中找寻新闻评论的切人点。细节之中见精神,小细节中隐藏着大道理,  相似文献   

7.
《新闻界》2014,(17):64-69
互联网提供了新的言论表达平台,网络新闻评论登上新闻舞台,和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交相辉映。相较于传统媒体新闻评论,网络新闻评论的"特性"表现为:评论时新性提高、互动性增强;评论内容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拓展;评论主体更加多元;评论形式更加多样。网络新闻评论的"原则"表现为:尊重新闻价值,把读者利益和兴趣点放在心中;以新闻事实为基础,保持质疑和求证精神;论证符合逻辑,论点科学可信;担当社会责任,参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8.
高涛 《新闻世界》2014,(8):342-343
农夫山泉事件中,新闻评论态势先后有巨大变化,其中凸显的评论跟风现象耐人思考。过度依赖于单一的新闻源,追求评论的时效性,受限于二元对立的评论框架,新闻评论不再科学、独立、理性,反而呈现出同质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新闻评论是新闻家族中重要的成员,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教育界对于新闻评论的教学主要停留在本科生阶段,专注于评论的实践性要求,往往被视为单纯的新闻写作,学理高度研究的欠缺,使新闻评论往往存在感性认识凌驾于理性之上、一谓迎合受众喜好等问题.《新闻评论研究引论》针对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科学精神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对受众需求的细分,也使新闻评论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本书最大的特色和贡献就是将新闻评论的业务研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弥补了新闻评论在研究生教育中的缺漏.  相似文献   

10.
要以理服人     
最近,和一位老同志谈天。他对报纸很关心,每篇重要的新闻、评论,都仔细看。他得出一个印象:有些评论口气太大、太硬,简直是给人下命令、作指示。报纸的评论文章,要旗帜鲜明,有战斗的风格,要尖锐泼辣,不能钝刀子割肉,这是毫  相似文献   

11.
要以理服人     
最近,和一位老同志谈天。他对报纸很关心,每篇重要的新闻、评论,都仔细看。他得出一个印象:有些评论口气太大、太硬,简直是给人下命令、作指示。报纸的评论文章,要旗帜鲜明,有战斗的风格,要尖锐泼辣,不能钝刀子割肉,这是毫  相似文献   

12.
新闻评论,特别是重要的时评政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端庄大方而不生动活泼,滔滔不绝而又浅尝辄止。有些评论给人的印象甚至是枯燥、呆板、千人一面、官腔十足。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似乎属于“冷色”。这个形容当然不一定恰切,许多著名的评论,比如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政论,大笔挥洒,五彩斑斓,具有光辉的色彩。可是,现在那样五彩斑斓的评论少见了。读者希望评论光彩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评论这块园地,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闷大于活跃,枯燥多于生动。虽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评论工作者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但是至今未能尽如人意。特别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的评论式样,可读性还比较差,应有的权威并未实现,没有很好地起到期望之中的对于舆论的集中反  相似文献   

14.
新闻评论,特别是重要的时评政论,给读者留下的印象往往是: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端庄大方而不生动活泼,滔滔不绝而又浅尝辄止。有些评论给人的印象甚至是枯燥、呆板、千人一面、官腔十足。如果用颜色来形容,似乎属于“冷色”。这个形容当然不一定恰切,许多著名的评论,比如毛泽东在战争年代的政论,大笔挥洒,五彩斑斓,具有光辉的色彩。可是,现在那样五彩斑斓的评论少见了。读者希望评论光彩照人,除了“冷色”,还有“暖色”。色彩的绚丽不会损害评论的严肃认真,端庄大方,更不会损害评论的权威性,而会使它更能吸引人、感染人,实现较大的社  相似文献   

15.
曹程 《新闻世界》2010,(11):163-164
新闻评论作为对已发生事实的认识、判断和评论,对于人们提高自身信息素养,更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同时它对于公共精神的建构同样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版,从新闻评论发挥公共精神的可能性以及操作方式两方面谈谈新闻评论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读完作为复旦大学出版社“博学”品牌、新世纪版的新闻与传播学大学系列教材之一的《新闻评论教程》,深感作者思维敏锐,治学严谨。此书的确是研究新闻评论的一部力作。这本书值得称道的地方很多,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突出的创新精神、富于时代特征和可用特点的精彩内容。本书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一、一根红线,通贯全书,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评论观。例如,它阐明和引用毛泽东写的大量社论评论是“傍着活事件来讨论”,阐述毛泽东主张“精心写作社论是一项极重要任务”,“组织大家写评论”,“写得不要刻板,形式要多样化”,…  相似文献   

17.
在现代社会,新闻媒体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知识传播的载体,而新闻评论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确保评论作品能够启迪大众思想,增益大众知识,就要有穷究事理的精神,要有按照事物自身规律来认识与反映事物的态度.这是受众对评论作品寄予的希望,也是评论者应该具有的思想品格.这样一种思想品格,我们称之为"科学精神".何谓科学精神,近百年来,不少的科学家和知识分子都对科学精神作过各种各样的理解和阐释,这些探索都是具有历史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评论这块园地,给人的印象总是沉闷大于活跃,枯燥多于生动。虽然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新闻评论工作者做了大量努力,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效果,但是至今未能尽如人意。特别是社论、评论员文章等重要的评论式样,可读性还比较差,应有的权威并未实现,没有很好地起到期望之中的对于舆论的集中反映和重要引导作用。这样,当我们读到6月初以来中国青年报上陆续发表的署有评论员个人姓名的评论员文章时,就象感到一缕清新和畅的风拂面而来,眉目因之一爽,精神为之一振。7月初,新华社也播发了老资格评论员彭迪署名撰写的新华社  相似文献   

19.
一、新闻评论应该大众化(一)新闻评论大众化的内涵.什么叫新闻评论的大众化,或者说,新闻评论的大众化的内涵、要求是什么呢?我以为,新闻评论的大众化至少应该包含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在主题上,应该贴近生活,是大众关心的问题;在表达方式、方法上,要为大众所接受.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同志曾要求文学艺术生动活泼,为群众喜闻乐见,具有大众性.新闻评论与文学艺术一样,肩负有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责任.中央宣传会议强调,新闻宣传要“改进方法,讲究艺术,进一步增强新闻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要求新闻宣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新闻评论大众化正是向这个方向努力.事实上,任何一篇新闻评论,都是要让人看的,而且总是读者越多、影响范围越广越好.而阅读的主动权不在评论员、宣传媒体手中,而在读者手中.因此,新闻评论能不能影响读者,取决于读者对新闻评论的“满意度”.直言之,取决于新闻评论是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是不是大家一看就想看,并接受评论的观点.  相似文献   

20.
新闻评论是一门实践性和思想性都很强的科学。高校新闻评论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尤其表现在高等学校新闻评论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目标:新闻评论对高校新闻专业等相关专业学生十分重要在我国高校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新闻教育教学取得了巨大的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