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这是一个追求个性化的时代,人们越来越关注个体的"微观世界",媒介生产与消费也变得越来越碎片化,娱乐与体验越来越具有即时性,这便是所谓的"微时代"(微信息、微社区、微媒体)。它给主流媒体的生产方式、推广模式、营利方式都带来了变化。微博这一网络媒体全新的信息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2.
微传播时代的“公民新闻”谫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公民新闻"在微传播时代迅速上位,对公共领域的现代性重构与民主社会的推进影响重大。对其传播诉求、实践障碍进行观照,于传媒信息生态的重建有显在意义。  相似文献   

3.
朱磊 《声屏世界》2013,(8):61-61
2013年2月16日晚,央视主播在《新闻联播》结束语中提醒观众关注其官方微博,"如果你还想获取更多的新闻资讯,可以关注我们的官方微博@央视新闻。"这个变化引发网友热议——在新闻"微"时代里,《新闻联播》也HOLD不住了!微博、微信搭建了一个无"微"不至的信息传播平台。借助于WIFI,公交、地铁、咖啡厅、  相似文献   

4.
于晓曼 《新闻世界》2014,(5):104-105
以微博、微信等为主要信息传播工具的"微时代",在掀起传播媒介技术风暴的同时,凭借其双向、开放、便捷等传播优势,对传统媒体产生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本文论述了在"微时代"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迎接挑战、抓住机遇,利用其自身固有优势,特别是深度报道在竞争中崛起。  相似文献   

5.
微传播时代已悄然而至,各大传统媒体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官方微博。但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微博上发出的信息杂乱无章,如何让这些发布的信息变得有效和实用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就微时代环境下新闻编辑如何发挥作用,进而探讨新闻编辑角色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群体传播是网络传播的重要特征,人人都是传者和受者.群体传播时代,UGC(用户生产内容)网络新闻信息传播成为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个人化、社交化、社会化和娱乐化等基本特征.在实践过程中,由于新闻价值观、网络平台利益驱动、新闻报道实践方法等原因,UGC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存在着虚假新闻、标题党、新闻侵权等问题.本文从传者的新闻素质、用户的法律意识、网络平台、网络推手、自媒体等多角度入手,深入探讨了实现UGC网络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7.
张美娟 《新闻世界》2013,(5):159-161
随着web2.0技术的发展,用户平台的使用便捷正在催生着"微新闻"的繁荣。微新闻把关人以何种形式出现?又是如何进行把关?微新闻把关人的泛化对舆论和议程框架的塑造会带来哪些冲击?微新闻把关人的草根化,逐渐形成"人人把关"的态势,迫切需要提升网络自律、提高官方信息的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8.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信息传播的“微时代”,深刻改变着新闻传播的传统方式。军事新闻要想在当下的舆论格局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必须在传播的方式方法上与“微时代”接轨。  相似文献   

9.
张鹏杰 《新闻世界》2014,(5):154-155
互联网的出现改变了当下新闻传播的主渠道。在新闻信息的传播流中,党报等传统媒体的新闻传播渠道功能减弱,而内容生产者的身份被加强。在网络信息传递中,党报内容常常难逃被"二次编辑"的命运。党报内容的政治隐喻被不断强化,党报也经历了从大众媒体到"政治代言人"的"他者化"过程。这一改变对我们思考党报内容改革,应对时代挑战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0.
"微时代":宏大叙事的终结者?"微时代"的到来不仅影响着人际间信息沟通的方式,同时也深刻改变着人们对传统媒体信息传播的接受习惯和审美趣味,并将最终改变媒体的传播形态。当信息的受者悄然变身为信息的传者,甚至是信息的发布者,  相似文献   

11.
在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领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信息传播、渠道、模式、形态等方面都有很大的突破。在这样的环境下,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也要不断创新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新媒体时代下新闻传播特点进行分析,指出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期促进新闻传播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使其在信息传播、渠道、模式等方面得到创新。  相似文献   

12.
刘荒石 《今传媒》2013,(2):71-72
当下,新兴媒介在日常的信息传播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促使新老媒介呈现融合发展之势,这将给传统的新闻生产提出新的时代命题。为了信息传递的便捷、有效,有必要探索融合新闻的生产模式。在新闻生产的过程中,新闻信息的采集与交流、新闻信息的整合与创意、新闻内容的归置与表达、新闻成品的传递与反馈等环节都要融合,新闻生产者的专业技能也要适应这一趋势。唯此,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信息传播渠道多样化、快速化,在新闻资源趋同化、新闻内容同质化的时代,对新闻编辑特别是党报夜班新闻编辑的要求已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新闻编辑。那种被动等稿,来料加工的"版式匠编辑"已不适应当前新闻竞争需要,这在同城纸媒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编辑的主导作用体现得越发明显,媒体传播的效果对编辑的依赖程度正在变大。  相似文献   

14.
杨子平 《新闻实践》2014,(12):42-45
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新闻传播呈现快餐式、碎片化特征。作为传统媒体,除了紧跟"快时代"、追随"快传播"之外,还可以反弹琵琶,进行"不求最快但求最好"的"慢传播"。即自愿地花精力去寻找独有的新闻素材,追求传播对象的最优化;自觉地花时间去等待合适的传播时机,寻求传播时间的最优化;自动地花工夫去雕琢完美的新闻作品,力求传播产品的最优化,从而实现传统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完整性与完美性,在新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中展现自己的独特魅力、确立自己的独特地位,赢得自身应有的舆论影响力、市场竞争力,继续发挥主流媒体的主流作用,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15.
张涛 《中国广播》2014,(1):44-47
"后回归时代",对港澳新闻传播媒体的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化,对此,内地媒体需要调整对港澳新闻传播策略。包括立足服务时代、服务经济发展的要求审视对港澳新闻传播,变内地视角为港澳视角,变"碎片化"传播理念为"战略传播"理念;加强与港澳同行以及在港澳的中央媒体的沟通与合作,提升话语权和影响力等。  相似文献   

16.
李佳宝 《新闻世界》2014,(11):64-65
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客户端等的兴起及发展,主流媒体微评论成为舆论引导的主要方式之一。借助互联网的优势,主流媒体的评论不仅在新闻传播方式、传播模式上取得良好的效果,更在舆论引导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本文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人民微评"板块为例,分析主流媒体新闻评论在微语境下如何进行舆论引导,并分析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微时代"由此应运而生。作为"微时代"发挥力量的主要平台,微博上的公开舆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微博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微博成为政府发布决策、信息公开的最新渠道。本文通过分析"微时代"下时政新闻互动、碎片信息共享、交联传播等传播特性,指出了"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不足和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希望"微时代"时政新闻报道的传播能够进入良性循环,今后能有更好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受众是新闻传播的出发点和终点,没有受众的新闻传播根本无从生存和发展。伴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体育新闻传播中被广泛地运用,体育新闻传播也日益走进微传播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要想在激烈的媒介竞争中继续保持舆论制高点,必须积极使用新媒体,不论是微博还是微信,都是高度依赖受众而存在的传播媒介。因此,微传播时代更要加强受众需求研究,让体育新闻报道更贴近受众需求。  相似文献   

19.
吴杰 《东南传播》2012,(11):93-95
微博、微信、微电影、微电台……似乎一夜之间,从"微"不足道开始大行其道,人们惊呼"微时代"的来临,这是对信息传播的一次颠覆性革命,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启。传统媒体,传统信息传播模式无不开始研究"微传播"的奥秘,引入、借鉴、融合,新闻的发布、话题的制造、品牌的塑造、微传播开始发挥出非同寻常的能量。本文将结合当下新闻战线广泛开展的"走转改"活动中微传播(主要指微博的传播形式)的实践,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能给大家产生共鸣、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20.
后新闻传播时代,新闻报道活动出现了报道价值观多元、新闻信息把关作用弱化、报道方式过度娱乐化、信息量过载等诸多问题,不仅干扰了新闻传播活动的正常进行,也影响到政府对公共事务的治理。因此,从媒体角度,要加强媒体行业自律,倡导新闻专业精神,利用新技术堵漏,实现"疏";从政府角度,要加强新闻立法,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加强公众教育,进行"导",通过"疏"与"导"的结合,妥善解决新闻报道活动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