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以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效果为选题,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社会公众对政府新闻发布活动的认知状况与社会反响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从受众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公众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意见与评价、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效果以及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网络平台的效用等方面归纳出影响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绩效评估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中的新闻发布效果为选题,采用问卷调查等实证方法,对广州市及周边地区社会公众对政府新闻发布活动的认知状况与社会反响进行客观评价。通过调查数据的分析,从受众获取突发事件信息的渠道、公众对突发事件新闻报道的意见与评价、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效果以及突发事件中政府新闻发布网络平台的效用等方面归纳出影响地方政府新闻发布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为建立地方政府应对突发事件新闻发布绩效评估机制提供理论与现实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闻媒体在平息突发事件中的作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盼盼 《今传媒》2010,18(10):136-137
公共突发事件是考验政府危机管理水平的"试金石"。在政府危机管理中作为执政党喉舌和社会公器的新闻媒体是必不可少的成员,从2001年美国的"9·11"到乌鲁木齐市发生"7·5"事件,新闻媒体从被动参与到主动参与,在平息公共突发事件中显示出了不可或缺的积极作用,同样,政府与媒体或积极或消极的合作对危机的解决顺利与否关系极大。本文主要就新闻媒体在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加广泛而深入地分析和认识新闻媒体在平息公共突发事件中的作用,从而为新闻媒体在平息公共突发事件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转型中的中国已经迎来了"风险社会",近年来突发事件频发便说明这一点。微博在浏览新闻、表达诉求、沟通交流、休闲娱乐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深化,因而政务微博己然成为政府部门和官员抢占信息高地、争取舆论认同和获得民众支持的重要渠道。在风险社会中,政务微博是政府风险管理的新措施;在风险发展的各个阶段政务微博践行政府风险管理的理念;政...  相似文献   

5.
肖辉 《新闻前哨》2011,(2):73-74
政府新闻通稿,是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快速反应机制的一种重要形式,旨在通过其公信力和影响力引导舆论、维护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随着"十一五"规划的完美收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已经成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同时,为较好地宣传地方发展成就,特别是权威经济数据、经济技术发展成果、发展前景及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6.
张悦 《新闻世界》2013,(5):106-107
政府公信力与公众知情权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造成政府公信力受到质疑的原因主要是公众知情权未得到满足、"官本位"思想和地方保护主义、媒体话语权缺失等。突发事件发生时,政府、媒体、公众三方需要共同努力,政府部门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阳光政府"、完善突发事件发布机制,媒体要迅速准确传播信息,把握舆论导向,公众则要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  相似文献   

7.
杜江茜 《新闻世界》2014,(9):194-196
作为党和政府"喉舌"的党报,面对突发事件,扮演着发布权威消息、扼制假新闻、稳定秩序的主要角色。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云南日报》对昆明"3.01"严重暴力事件的报道,总结地方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经验和不足,以提高对类似事件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8.
社会转型期,地方政府面对突发事件的频发以及随之而来网络世界中难以掌控的网路舆情,在引导和控制舆情走向上仍然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而地方政府能否第一时间抢占舆论滩头地,有效引导网络舆论,关系到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维持与现实社会的稳定.地方政府如何因势利导,在突发事件中保证舆论的正确走向,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网络舆情爆发的快速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公共突发事件频频发生,对各级政府的危机处理能力提出挑战。许多政府部门因为缺少网络舆情危机处置经验,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应对能力不足,在网络突发事件面前表现出失声或者失言的现象。面对突发危机事件或者敏感问题时,地方政府的缺席和失语是不能缓和事态和化解矛盾的。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在掌握舆情特点的同时,还要辩证地认识到网络舆情不是"洪水猛兽",而是网络民意的表达。地方政府  相似文献   

10.
王融化 《新闻世界》2011,(2):140-141
本文重点探寻了地方政府正确处理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要性,以及在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当采取的措施,希望为地方政府的政务建设提供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11.
目前,一些地方政府在应对突发事件方面所表现出的状况不容乐观:设置媒体报道障碍、宣传本位意识浓厚、信息传播技巧薄弱。笔者认为地方政府应该在信息畅通、民意畅通、政策畅通的基础上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2.
邓静秋 《新闻世界》2014,(5):302-303
在风险社会中,媒介的责任不只是单纯对风险事件本身的传播,更应该处理好对风险议题呈现方式,对突发事件风险性的界定,引导受众正确理解风险,树立风险意识以及后续对风险的管理与预防。本文对2013年4月"复旦投毒案"电视新闻专题栏目进行分析,反思在风险社会中媒介对校园犯罪议题呈现的得失。  相似文献   

13.
张军 《今传媒》2010,18(9):146-147
随着媒介化时代的来临,党委和政府的公共形象塑造应当提到议事日程。本文围绕党政公共形象塑造中存在的问题,从新时期舆论宣传领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入手,提出了"新闻执政能力建设"、"党政机关公共形象塑造"、"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教育"等新观点、新理念,并围绕如何利用突发事件提高新闻执政能力和塑造党政府公共形象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戴伟 《新闻世界》2016,(1):27-29
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是地方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凤阳"6·21"爆炸事件为例,就地方媒体如何及时、全面报道突发事件及如何开展媒体协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彭广林 《新闻界》2014,(1):32-35
本文试图以临武瓜农死亡事件中的政府舆情管理工作为个案,分析我国地方政府突发事件舆情管理的基本范式及其弊端,进而探讨突发事件舆情管理机制变革与创新的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王威 《青年记者》2016,(6):96-97
2015年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听取天津港爆炸事故抢险救援和应急处置情况,强调要及时准确、主动发布事故及其处置权威信息,有效沟通回应社会群众对突发事件的关注,提升政府形象和公信力. 突发事件发生后,政府相关部门应当持续不断发布事件的权威信息,满足公众知情权.但是突发事件的信息建构要遵循有益的指导原则,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政府相关部门理解和建构风险信息,以便受众迅速理解风险发布信息,并做出及时正确的反应.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不仅包括伤亡通报、救援进展等信息,更需要关注受众理解相关信息的能力、突发事件引发的高强压力状态下受众情感方面的潜在问题.突发事件的信息发布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增强我国政府部门突发事件信息的建构和发布能力.本文主要分析梳理美国的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原则.  相似文献   

17.
在重大突发事件报道中,地方新闻媒体应充分利用自身在时效性、贴近性方面的优势,选准新闻报道角度,更好地协助地方政府发挥引导舆论导向和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化危机为机遇,树立地方新闻媒体的品牌。  相似文献   

18.
突发事件中的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是目前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全面提升新闻发布绩效的重要环节.西方学者在风险社会与风险沟通、危机传播与政府危机公关、政府绩效评估等诸多方面的论述为我们提供了分析思路和理论框架.不同的理论架构相对于现实操作层面而言分别具有不同的关切点,风险社会与风险沟通理论着重于突发事件发生前的预警、预防与应对准备,危机传播与政府危机公关理论着重于事件进程中的危机应对与处置,政府绩效评估理论着重于事件结束后的恢复与学习效能.三个层面的相关理论共同为建构政府新闻发布效果评估指标体系提供导引.  相似文献   

19.
面对突发事件的出现,除加强信息公开和权威发布外,提高政府的“新闻执政能力”还有几点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要加强针对事件当事人的心理引导。突发事件中,当事人往往情绪激动,常常会做出非理性睑举动。这时,地方政府除介绍相关事件的调查情况,回答当事人疑问,  相似文献   

20.
学术界关于突发事件中的政府信息发布的研究主要表现为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作用的研究,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时间的研究,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渠道的研究,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内容的研究,政府信息发布过程中政府、媒体与公众关系的研究,突发事件中政府信息发布的保障研究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