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旭 《东南传播》2011,(9):137-139
《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已成为国内新闻评论类电视栏目的经典范式。它们锐利的新闻眼光,开阔的舆论监督视角,透彻的新闻话语评析以及规范化的新闻报道实践在当下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社会影响。近年来,新闻批评成为我国电视新闻媒体阐释媒介观点,树立媒介公信力的有效途径。本文尝试分析《焦点访谈》与《新闻调查》在新闻批评中的叙事框架差...  相似文献   

2.
《南方都市报》的民生新闻评论是该报最具特色的部分,本文在、分析大量事例之后归纳出它的特点以及形成的原因。通过对具体的例子分析来总结《南方都市报》读者的心理诉求,从而理解《南方都市报》受读者欢迎的原因。同时在指出《南方都市报》民生新闻评论的一些不足之后,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提出,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中国研究系主任兰普顿认为:“中共十六大成功实现了领导层的新老交替,标志着中国的法制和制度建设正在进一步完善。”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包括第三世界国家,以及中国的台湾、香港地区都颁布了《新闻法》、《新闻记者法》及相关法律。中国政府1997年和1998年先后签署了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公约》,条约规定:人人有发表自由之权利;此种权利包括以语言、文字或出版物、艺…  相似文献   

4.
解娜  于惠淑 《新闻世界》2009,(12):87-88
《拉呱》是齐鲁电视台于2005年10月31日开播的一档民生新闻节目,凭借内容上的本土化和曲艺化的播报方式,自开播以来受到了山东观众的喜爱,而《拉呱》也因此成为齐鲁台的品牌节目。本文主要从节目内容、播出形式以及品牌维护三个方面揭示《拉呱》成功之处,希望类似的民生新闻节目能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5.
张巍  薛明 《新闻传播》2004,(8):67-68
新闻写作的整合性已成为新闻报道的重要特性之一。一些广受人们欢迎的主流媒体,如《南方周末》、《北京青年报》、《三联周刊》、《新闻周刊》、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等报纸、期刊以及电视栏目,都大量采用组合文体的形式整合新闻报道。为了满足受众对高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方民生新闻栏目异军突起,成为我国电视新闻领域的又一道亮丽风景。在当下众多的地方民生新闻栏目中,江苏台的《南京零距离》、北京台的《第七日》、湖南台的《晚间新闻》、杭州台的《阿六头说新闻》以及温州台的《温州零距离》都是最具民生新闻特质的典型范式,它们以独特的新闻理念和操作方式,冲破电视剧和娱乐节目的重重包围,获得了其他自办栏目难以望其项背的收视率。  相似文献   

7.
2004年5月1日.上海电视台体育频道的三档新闻同时改版,由原来的中午12点档(以下简称午新闻)、晚上7点档(以下简称晚新闻)、夜里10点档(以下简称夜新闻)的《体育新闻》分别改为《体育速递》、《体育新闻》和《体育夜线》。改版后的体育新闻播出时间和长度没有变.但从内容、形式以及定位上都做了较大改变。本文将通过抽取小样本的方法.探讨改版前后体育新闻的变化.以此来分析改版后体育新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王军涛 《军事记者》2006,(12):64-64
我是各类新闻报刊迷,尤其对《军事记者》杂志特别钟爱,不但自己年年订阅而且每年都要多订几份作礼品送给自己正在上大学读新闻专业的小妹以及几位在中学团委、政府宣传部门工作的同学,目的是让他们能经常阅读这份杂志,从而了解近期的宣传要点和更多的写作知识,增强新闻敏感和采写能力。笔者认为,将《军事记者》当礼品送的做法确实好。虽然订购一份或几份《军事记者》花不了多少钱,但将这份礼品在亲戚朋友以及同事间互赠互送却很实用,而且也格外有意义。《军事记者》内容丰富、政治性强、知识面宽,而且生动实在,有很强的可读性、指导性、实用…  相似文献   

9.
谈谈新闻与文学的“杂交优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与文学的结缘由来已久,在我国报业初创时期,即在新闻纸上给文学辟出一块地盘,称之为副刊。如当时京沪报业有名的四大副刊———北京《晨报》的《晨报副镌》、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为中国新文化运动摇旗呐喊,建立了功勋。当时副刊上发的多是一些纯文学性的文字,如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郭沫若的诗《女神》等;也不时发一点颇具文采的政论性文字,如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也发表于文学副刊之上。这说明,很早以来,我国的老报人就十分重视新闻与文学的结合…  相似文献   

10.
何学元 《新闻界》2000,(2):58-58
基层通讯员的最大优势 ,就是能亲临新闻事实发生的现场 ,抓到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的活鲜鲜的新闻。去年元月下旬 ,原四川省委书记谢世杰深入旺苍县高阳镇向阳村改土工地 ,我随同到现场采访 ,见他在凛冽的寒风中和农民亲切交谈 ,了解群众的负担情况 ,告诫基层干部“千万要爱惜民力”。我看、听、问、记四管齐下 ,抓住这些生动的情节 ,写出《省委书记来到向阳村》 ,在《四川经济日报》和《广元日报》一版头条发表。近年来 ,我先后采写的《农家妇笑答洋博士》、《朋友县长“够朋友!”》、《“厅长是个老把式”》等数十篇现场短新闻 ,因其…  相似文献   

11.
黄顺铭 《新闻实践》2006,(12):62-62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董天策教授的论文集《新闻传播学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共收录了40多篇论文,大致分为四组,即“新闻传播理论”、“传媒产业运作”、“新闻传播策划”以及“媒介批评与新闻教育”。《论稿》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颇值一读。  相似文献   

12.
周涛 《视听界》2004,(1):55-56
《ABC今晚世界新闻》(《ABCWorldNewsTonight》)是美国著名三大电视网之一的美国广播公司的名牌栏目之一,由著名节目主持人、首席记者、高级编辑、ABC新闻的“象征”彼得·詹宁斯(PeterJennings)主持。自:1983年他开始主持该栏目以来,该栏目与CBS丹·拉瑟主持的《晚间新闻》以及NBC布鲁考主持的《晚间新闻》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一度成为80年代新闻节目收视排行榜上的冠军”,“是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最佳节目”。  相似文献   

13.
朱光潜既是中国现当代著名的美学大师,又是一个著名的报刊编辑,先后主编过中国公学的《旬刊》、《文学杂志》月刊、《工作》半月刊、《华北日报》副刊、《民国日报·文艺》等多种报刊,也为《东方杂志》、《一般》及《工作》等报刊撰写过新闻通讯和许多政论,尤其是他曾经在香港大学学习,后又在英、法等资本主义国家留学,对国内外新闻事业有着独到的观察。他的报刊实践和新闻思想体现出自成一家的鲜明个性。 (一) 朱光潜认为:“报章的主要功用是报道新闻和反映舆论。”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了解很大一部分也得  相似文献   

14.
记者既是历史的记录者,更是新生事物的发现者;新闻的本质在于发现,写作在其次。目前,新闻界持这种观点的人越来越多。但如何发现新闻?众说不一,莫衷一是。比较权威的是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同志在《中国记者》1997年第6期上发表的《积极开发自己的发现力》的长篇文章,以及前不久出版的《记者的“发现力”》的专著。所以,笔者一度认为:如何发现新闻是个大题目,不是什么简要的公式可以概括了的。但是,看了《新华文摘》2002年第一期转自《发明与革新》杂志的一篇短文———《科学发现的公式》后,笔者的想法改变了。《科学发…  相似文献   

15.
严怡宁 《新闻知识》2006,(11):29-31
随着研究视野的开阔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和扩大,近年来国际新闻传播研究成为我国新闻传播学科新兴的研究领域。那么目前该研究领域呈现何种态势和特点?本文以2005年CSSCI收录的综合性新闻传播学期刊《新闻与传播研究》、《现代传播》、《新闻大学》、《国际新闻界》、《新闻界》以及《新闻记者》的全年论文为研究对象,总结分析这一研究领域的状况。一、西方发达国家仍是主要研究对象鉴于西方发达国家在新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领先和影响,目前的国际新闻传播研究较多集中于对西方国家新闻传播活动的梳理分析以及借鉴。主要话题有以下几类—…  相似文献   

16.
2002年1月1日,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开播,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创办“民生新闻”的热潮,各家电视台你方唱罢我登场,一时间民生新闻大战如火如荼。仅在南京市场,就有《南京零距离》、《1860新闻眼》、《直播南京》、《服务到家》、《法制现场》、《标点》等六档民生新闻栏目拼杀得不亦乐乎。  相似文献   

17.
杨璐 《新闻世界》2013,(10):174-176
1993年《东方时空》成为我国第一档旱间新闻节目,继此,早间新闻节目开始涌现。如中央一套的(《朝闻天下》、广东卫视的《广东早晨》、辽宁都市频道的《新闻早早报》、河南卫视的《河南新闻联播》以及贵州卫视的《贵州新闻联播》等。其中,辽宁卫视的(《第一时间》开播至今已经十三年之久,可以说,从创办节目到节目成熟,《第一时间》已经在新闻选题上形成一定特色。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尚无系统的新闻法可依的情况下,新闻从业者可以依据和遵循的“法宝”,除宪法之外,还有1998年8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及1993年6月15日公布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的《良友》画报是现代中国的第一份大型综合性画报。画报图文并茂,充分运用新闻摄影手段,形成了图像叙事的鲜明特色,在新闻图片的运用、新闻摄影的内容体裁以及新闻图片的征集等方面有诸多重大突破,这形成了《良友》画报的特色,也是其成功的重要因素,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平民化新闻与记者作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娥 《新闻前哨》2004,(1):36-37
平民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被解释为“普通的人民”。新闻传播中的“平民化新闻”就是指普通人民的新闻。这种新闻报道的主体是普通老百姓,报道的内容是普通百姓的工作、生活、学习以及喜怒哀乐等等。 平民化新闻是近几年才出现的。1992年从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栏目开始,到现在遍布全国各个地方电视台形成的固定的“说新闻”阵地,可以看出平民化新闻强劲的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