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蓝卡佳 《铜仁学院学报》2009,11(4):34-36,60
手机短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文本”传播方式。其语里特征的偏离反映了人们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的一种心态。本文着重分析手机短信息语言的语里特征,从语义的多样化、词语的新异化、语体的杂糅化、逻辑的偏离化等方面分析短信语言语里特征的偏离导致的语言陌生化及其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2.
手机短信息是社会发展的产物,其语言形式的变异反映了人们的一种心态。手机短信文本蕴涵了丰富的现代汉语资源,以特殊的“文本”方式演绎着它的魅力。着重分析手机短信息语言语表特征的偏离,包括语形、语音的变异所导致的语言陌生化以及其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3.
手机短信息是一种特殊的"文本"传播方式.文章着重分析手机短信息语言的语法变异,考察手机短信息语言的语用功能.短信语言语法的变异不在于表事而在于艺术化地表情.短信言语形式虽然在表述上看似变异,但是在本质上却是符合事实的.语用语境制约着语法的变异,变异产生新奇的语言效果.  相似文献   

4.
短信英语     
你觉得自己英语很好吗?那好,请看看这句话:IfUdon’tunder鄄st&;amp;tXtmSges熏thNno1willthinkURc%l。怎么样,一头雾水吧。这就是目前流行于英国青少年群体中的短信息语言。走在英国的大街上,常常会看到一些年轻人看着手机嘿嘿傻乐,那小小的液晶显示屏上出现的多半就是这种让你似懂非懂的英语。在那些伴随着电子邮件成长起来的半大孩子看来,上课传纸条的举动早就过时了,打电话和发电子邮件也不如发送手机短信息来得酷。据统计,在英国16到24岁的青少年中,有一半人每天发送5条以上短信息。青少年热衷于手机短信息有很多原因。首先是价格便宜,在英国,发一条短信息的费用只要10便士左右,但打电话就贵多了,通常为每分钟50便士。其次,发短信息很方便,既可以用手机发,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发。另外,发短信息you)”,依此类推,“w84”就表示“等待(waitfor)”。还有一些是来源于网络用语,如:-)表示微笑,:’-)表示“我笑得眼泪都出来了”,(@_@)表示惊奇,而($_$)则表示贪心。这种简单而富有想象力的语言符号本身也很容易让年轻人着迷。现在,你该明白本文的第一句话讲的是什么:Ifyoudon’tunde...  相似文献   

5.
人们常说,三四岁的小孩说话最“好玩”,意思是这么大的孩子语言及思维发展迅猛,会说很多话,但他们对很多事又似懂非懂,其语言常有滑稽可笑之处。孩子3周岁以前的表达会让人觉得可笑,主要是由于发音上的一些偏离特征(鼻音、翘舌音的不到位),而3周岁以后幼儿的言语偏离则有不同的表现,主要有三种类型:偏离语言规则、偏离事理逻辑、  相似文献   

6.
现代逻辑学对对象语言和元语言的区分给语言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视野,元语言是人们言语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元语言运作在各个语言层面上都存在,本文主要探析手机短信息中的元语言修辞现象。  相似文献   

7.
短信文化与传播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进步与时代发展,传播方式开始多元化。“拇指文化”开始由时尚迈向主流,由边缘走向中心。收发手机短信息成为现代人一种新的传播平台和新的交往方式,从而出现独特的“短信文化”,并掀起一场文明的革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英国现代诗人迪伦·托马斯的名诗“A Grief Ago”为例,谈谈英诗语言中的“偏离”现象。所谓“偏离”现象就是指诗人在使用语言表达时,离开了人们所习惯的正常思维轨迹,从而将读者引入一种耐人寻味的意境,以期在读者心目中产生一种新鲜、奇特的语言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从社会批判理论的观点阐述了语言或符号的互动,提出了“理想的言语情境”这一概念,他的交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话语、交往扣文化规范。本文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逻辑起点,着力分析大众化的短信息文化扣其后现代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0.
基于手机终端的移动学习不受时空限制,受到培训界的青睐。其中,基于手机短信息的移动培训方式比较符合新生代农民工的特点。运用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的手机短信息培训方式有手机短信息推送、问题咨询等两种,具有简单易用,资费低廉,情景化学习等优势,但存在着信息表达形式单一、学习屏幕小及文本限制等不足。  相似文献   

11.
朱立奇 《安康学院学报》2005,17(4):56-57,61
通过描述语言事实,对"没X没Y"格式中X、Y的性质,X、Y的组配情况,以及该格式的表义功能等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中学语文教学历来重视对教案的评价,而这种评价是以文本教案为依据的。事实上,教案除了文本形式之外,烂熟于心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相对于文本教案而言在教学中更具实用性。如果说相对于文本形式而成竹在胸的非文本形式的教案可以称做“心案”的话,片面地以文本形式作为教案评价的标准势必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理念和“动态生成”的课程实际需要产生冲突。在教学实践中,如何针对教学实际对教案作出符合其本源意义的评价,成了教师和教学管理者需要共同探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起因于《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只有""只要"意义的全面改动。针对"只有"是表必需条件还是唯一条件和"只要"是表充足条件还是必需条件两个问题展开论证。通过建立逻辑、事实和语法相结合的论证体系,以语法结构能否正确反映逻辑和事实为检验手段,最终将"只有"的语法意义确定为"表示唯一的条件",将"只要"的语法意义确定为"表示充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4.
论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及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关系,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但事实上,长期以来,教育学只是普通教育学的简称,在这种意义上,高等教育学与(普通)教育学完全是并列的关系。要想摆脱这种逻辑上的困境,使得“高等教育学是教育学的分支学科”成为客观的事实,重建完备的教育学是必需的前提。  相似文献   

15.
在一门新学科的建设中,除了本体论研究之外,还应有方法论的研究。比较逻辑学研究也是如此。在比较逻辑学中,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关系是"体"与"用"的关系、"方向"与"路线"的关系。"是什么"的问题决定研究方向的选择,而方法论的研究决定研究路线的选择。在比较逻辑学研究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本体论研究,那么我们所称谓的学科构建就成了"海市蜃楼";同样,如果仅仅是杂乱无章的文字堆砌,甚或比附,那么比较逻辑学研究就会空洞无物,乃至其所构建的楼层一触即塌。  相似文献   

16.
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而强健的体魄是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标准之一,然而现实中的学校体育存在被"边缘化"、被"工具化"、被"技能化"、被"简单化"的认识偏差与实践错位。文章分别从"健身""、道德"和"审美"三个价值角度重新认识学校体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文选》所收哀伤赋.除《长门赋》外,都是魏晋六朝时赋的代表作,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重“情”是哀伤赋的重要特点。可以从个性化、哀伤赋文本、咏物赋的比较和赋的转变四个方面来认识哀伤赋的主情特点。  相似文献   

18.
Structuralism provides people with an effective solution in their constant quest of meaning.Readers and literary writers as well may make meaning out of a literary text with the concept of binary opposition,such as"fact/fi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novel and points out that the"fact/fiction"opposition existing in the main characters,and that Mr.Fowles cleverly takes advantage of the opposition and leave the quest of fact to the readers,thus creating a more"factual"world in the story.  相似文献   

19.
论《尚书》诰体的文化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书》六体皆与宗教仪式有关。"诰"并非仅仅产生于册命仪式,它实际上是各类宗庙祭仪中主祭者假祖先之名义而发的训诫辞。周初主祭者具有神性身份,诰辞中的"王若曰"就是其具有神性特征的标志;而"小子"是宗庙祭仪中特有的称谓,也能说明主祭者处于祖神代言人的地位。周公是西周初期的宗教领袖,他凭借神性身份摄政称王,并利用宗教的形式进行政治文化变革,即神道设教。"诰"即周公在宗庙仪式中以祖先之名阐发礼乐政治思想而保存下来的文本。  相似文献   

20.
站在“形式逻辑一的立场上,我们一些体育学者认为:我们国家所使用的体育语言是一种错误,然而,从“非形式逻辑”的立场看:国家体育语言却是一种十分正常的现象,根本不是什么错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