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一、坚持“三为主”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二者互相依存,互为条件,共存于教学矛盾的统一体中。教和学是互相依存的。构成教学的基本条件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教师的“教”,教学就变成了“自学”,而只有教师的“教”,没有学生的“学”,落实教学计划就成了一句空话。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认识“教”和“学”的关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教”是教学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着教学中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教学目标的落实,教师起决定作用,这是客观…  相似文献   

2.
当今是素质教育时代,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不是知识的“接收器”,而是知识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为根本,要认识到教学过程是教师的引导作用与学生的学习主人作用相结合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3.
当前教师的学生观存在的偏差主要为重知识轻素质、重共性轻个性、重制度轻情感等。教师的学生观直接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影响教师的教学方式,影响教师的教学价值取向,影响教师的教育效能感。其应对措施是倡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发展性的学生观、主体性的学生观、个性化的学生观和移情性的学生观。  相似文献   

4.
魏杰 《职教论坛》2001,(6):42-42
教学的过程是师生间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在这一双向流程中,教师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是声音与意义相结合的语言,学生反馈信息重要载体是无声有义的学生体态语 。情态各异的学生体态语是一个动态的信息系统,学生正是通过一系列体态语为教师接收信息架起桥梁,提供窗口。   一、学生体态语的本质及功能   学生体态语是学生在上课过程中的无声语言。它通过表情、动作、坐姿等传递信息。其本质是对教师发出的教学信息作出形象的反映。学生体态语的本质决定了学生体态语的功能是反馈教学信息,为教师教学提供信息资源。   二、学生体态…  相似文献   

5.
在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学生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崭新的课题。创新教育的教学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新型的教学模式,重点是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为教师,传授的知识是教会学生能够向主动学习的方向转化,教师要让学生在感受、理解知  相似文献   

6.
教师对学生有了爱,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爱,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亲近感,乐于接近教师,倾心于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多么的重要。  相似文献   

7.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不可分割。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归宿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本保证。因此,必要充分认识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中心由教师的行为渐渐转变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教师要用发展、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关注学生的行为,以正确、适时的评价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更强烈的求知欲望。课堂即时  相似文献   

9.
根据对甘肃某中心小学学生的调查问卷发现,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比较满意,而对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个性心理素质与学生心目中好教师的形象尚有差距,主要表现为:在师生交往中对学生缺少必要的尊重,体罚学生仍是教师管理学生的“法宝”,教师与学生在课外交流较少,对学生的关心不够。传统教学观的影响、唯分数论教学目的的束缚、教育工作的无暇分心是造成这种差距的客观原因。让教师道德回归原点、尊重学生身心特点、减轻教师工作负担、减少行政干预是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一言堂""满堂灌"是课堂的教学模式,教师强行把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学生一味成为被动的接受者。新课标注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人为本",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这要求我们教师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平台,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相似文献   

11.
高林 《中学教育》2003,(1):37-38
教学活动中 ,教师对教材的恰当处理 ,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和理解 ,教师如何教是优化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对教材的处理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如何使教材为学生可以接受 ,二是如何使教材为学生愿意接受。后者正是从情感角度上处理教材 ,提高学生愿学程度的一种策略———“超出预期策略”。一、超出预期策略的涵义超出预期策略是从情感角度上处理教材 ,呈现教学内容的一种策略。它的内涵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教学材料的创造性处理 ,使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教学内容超出学生的预期设想 ,从而激发学生兴趣、调节学习情绪、提…  相似文献   

12.
师爱是教师的灵魂,是一种崇高的爱。教师之爱要有原则性。教师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帮助学生。  相似文献   

13.
庄玉平 《考试周刊》2012,(37):48-48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那么,在语文课教学中,如何"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体"呢?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认识往往先于学生、高于学生,而学生知识有限,单靠自学是有困难的,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教师、教材、学生这三要素构成了教学的基本方面。其中教材是中介,犹如桥梁,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发  相似文献   

15.
冯璐 《语文天地》2010,(11):54-56
时下.在许多学校语文教学仍然存在一个误区:将“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为本”简单地理解为在课堂上让学生多活动、多说话.为了使课堂显得学生活动丰富,有的教师将动画片、课本剧引入课堂.而实际效果只是徒添了笑料而不能引起深思;有的教师不管什么体裁、题材的课文,都是提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将学生活动流于形式;有的教师只是搞机械式的一问一答:  相似文献   

16.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近几年,许多教师都在尝试通过互动式作文评改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它改变了以往教师在讲评课上“一言堂”的局面,使学生参与到习作的评改,真正落实“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精神。  相似文献   

17.
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必须处理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关系,摆正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变传统的"教师中心"为"学生主体",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双边协同的活动形成有机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18.
一、用亲切语言温暖学生传统的品德课教学往往是教师教、学生学,教师是课堂主导。而新课改中更强调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角色、学生学习方式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学生与教师之间不再进行权威性的"对子"交往,教师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教师变成了与学生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19.
当前的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已经成为一种共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为:他们是知识接收的主体,是文化承传的主体,更是社会创造的主体。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就必须把每个学生当成独立的、独特的个体看待,既要见林,又要见树,要让每一棵树都能吸收营养,茁壮成长。因此,在教学中,真正做到: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中心应让位于学生中心,教师必须改变“以教师讲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立“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为主”和“启发、创新”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自主独立的阅读。因此,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进行阅读教学,尤其应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20.
怎样提高作文批改效果?如何改变“学生写文,教师批改”、“教师评讲,学生听讲”,老师费劲劳神,而学生收效甚微这种状况呢?我认为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共同赏评作文的方法,效果甚好。因为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教师由作文的评判官变成积极参与的引导者,把赏评的权利还给了学生。现把我在指导小组合作赏评学生习作的方法作简要介绍: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合作小组,每小组一般四人。在这四人当中平时写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担任组长,组长主持小组具体赏评习作。成员间既分工又合作,任务要明确。1.一读,指定一个同学朗读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