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喻成云 《科技风》2013,(4):141-142
岩溶隧道施工经常遇到突水突泥,岩溶隧道涌水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隧道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其涌水量预测的难度极大,提前预测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涌突水量,进一步评价隧道涌水对工程与环境的影响,给出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隧道(涌)突水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于是本文从工程上应用较多的理论计算公式入手。结合马桑哨隧道实际工况分段对隧道涌水量进行预测,以求降低误差提高涌水量预测准确度。隧道施工涌突水防治做出建议和参考,提高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介绍六盘山隧道施工难点及处理措施。隧道不良地质主要为进口段F2深大断裂带,高地应力下的软岩大变形、涌突水等。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作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每年都给人民群众造成巨大的人身及财产损失,为了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了解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本文分析了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防治措施,为相关部门分析泥石流,了解泥石流,防治泥石流提供部分依据。  相似文献   

4.
软土地区承压水深基坑工程常常遇到基坑突涌问题,针对有较多工程桩的多层地下室深基坑,进行了有桩基坑突涌模型试验研究。分析了基坑突涌破坏模式为土体表面涌水涌砂破坏,属于流土破坏类型,揭示了桩土相互作用机理,桩身轴力和桩侧摩阻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承压水压力的增加,桩顶与土体竖向位移呈现相似的变化规律,均呈抛物线分布。由于桩基的作用,黏土层破坏时的水力梯度明显提高,对比无桩软土深基坑在承压水压力作用下的土体变形规律,坑内工程桩的抗拔效应对坑底土体隆起变形起到较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矿产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由于人为的过度开采,导致了矿山泥石流的发生。本文首先对矿山泥石流的含义及特点做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矿山泥石流研究的必要意义,然后结合金狮岭沟废石流地质灾害分析了矿山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提出了自然的地形地貌、人为因素、丰富松散的固体物质以及水动力条件是导致矿山泥石流产生的重要条件,结合案例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希望对矿山泥石流的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6.
杂多县萨呼腾镇地处扎曲狭谷,共发育6条泥石流沟,在暴雨季节,泥石流灾害连年发生。本文在对区内各泥石流沟形成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育特征,计算了其动力特征,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7.
大柴旦八里沟是一条泥石流沟,位于大柴旦镇东侧,泥石流暴发时,经常殃及大柴旦镇。据不完全统计,1971~2010年,40年间共发生6次泥石流灾害,最近一次灾害发生于2008年。八里沟泥石流易发,规模中型,危害等级为中、小型,潜在危险性等级为特大型。本文通过泥石流勘查资料综合分析了该泥石流的特点、形成条件、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青海省化隆县德恒隆乡牙曲滩村山尕滩社泥石流频发造成的地质灾害,在研究区开展了一定工作量的地形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山地工程、钻探工程以及现场试验等工作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气象、物源等方面分析了区内泥石流的形成条件、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综合区内地质环境背景、泥石流形成条件、运动堆积特点及其对区内居民、村道的危害特征,经详细勘查工作提出了“拦挡坝+排导渠”工程治理措施,改变了以往该区泥石流治理措施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减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对山尕滩社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及其治理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以深圳地铁登良路站基坑施涌沙涌为例,分析了涌沙涌水发生的原因,提出综合治理地铁车站涌水涌沙可行措施,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蔡荣 《中国科技纵横》2011,(13):173-174
苏州轨道交通1号线苏州乐园站地处苏州国家高新区中央商贸区,为1号线与3号线换乘车站,周边建筑物、交通和管线复杂。车站最大开挖深度达24.1米,为1号线最深基坑之一。基底承压水水量丰富,存在突涌的可能性。本文对粉细砂地层深基坑降水方案和技术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山地灾害在川藏公路西藏境内较为常见,危害极大。本文旨在根据泥石流分类及成因,结合多年在西藏境内施工的心得体会,对泥石流的被动防治措施和主动防治措施做简要的介绍,供广大同仁在泥石流灾害治理中参考。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磨刀石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地调查、研究,阐述了各泥石流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程度,分析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程度,并根据各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吴义鹰 《大众科技》2012,14(3):87-89
泥石流发生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较多,通过对泥石流沟的特征和成因分析,可为泥石流的防治和对工程的影响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临安市"9.3"洪灾期间在昌化地区发生了几十处大小不一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对历史发生泥石流的地质环境条件解析,以及对临安市历年较典型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条件分析,得出了临安市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泥石流的发生存在一定的临界雨量特征,对今后浙江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河南泌阳县陡岸村泥石流沟分别于1975年8月7日和2002年6月22日发生两次较为严重的泥石流灾害,严重的威胁到了当地居民的安全。针对陡岸村泥石流危险度高、流量大、流速小的特点,结合受灾对象所处的位置,提出了拦渣工程、导流防护工程和漫水路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选取1984~2014年期间尼木县的泥石流灾害资料和降水数据,从而分析尼木县泥石流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强降水条件。结果表明,19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尼木县泥石流发生频次相对较低,90年代后期泥石流发生频次明显上升,之后呈现波动上升的趋势。尼木县泥石流存在一定的季节性特点,主要集中在6~9月份,其发生的频次与强降水条件密切相关,强降水日数越多,泥石流发生频次越高。另外,对临界降水量的特征分析可以运用到今后泥石流预报工作当中,从而为提升拉萨市防灾减灾能力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磨刀石镇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地调查、研究,阐述了各泥石流地质灾害现状和发展程度,分析了泥石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程度,并根据各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泥石流预测预报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一种灾害现象。泥石流预测预报是减轻灾害的一项重要措施,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重点。本文阐述了泥石流预测预报的类型和层次,介绍了国际和国内泥石流预测预报研究的进展,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山区,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山体切割较陡,加之雨季降水集中,常出现大到暴雨及连续降雨,因此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临江市大栗子街道黄泥沟泥石流地质灾害位于临江市西南部黄泥沟村,附近的居民居住于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严重,导致居民房屋和果园、下游铁路、公路冲毁、阻碍交通。泥石流类型主要为稀性沟谷型,本次防治措施主要措施为植被绿化(植树、种草)工程、修建挡土墙工程、淤积物清理工程、修建谷坊工程、修建导流槽工程。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次生山地灾害及其减灾对策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8年5月12日的中国四川汶川8.0级地震发生于青藏高原东缘的龙门山断裂带。龙门山断裂带主要由3条北东—南西向的平行断裂构成,主震发生在其中央断裂即映秀—北川断裂,属单向破裂。余震在3条断裂上皆有发生,由南西向北东方向推移。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次生灾害,主要为滚石、崩塌、滑坡、堰塞湖和泥石流,其中,滚石、崩塌、滑坡成为阻断交通的主要灾害。堰塞湖不仅对上游造成淹没,而且对下游形成巨大的洪水威胁。地震诱发的山地灾害形成灾害链,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堰塞湖→溃决洪水或泥石流。次生灾害沿破裂带及两侧密集分布,并随距破裂带的距离增大而急剧减少。震后次生灾害将进入活跃期,崩塌滑坡的活跃期将持续5—10年,泥石流的活跃期将持续10—20年。文章根据次生灾害的特征和发展趋势,提出了震后次生灾害的应急减灾措施和恢复重建中的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