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类比法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应用类比法,对同一领域物理问题和不同领域物理问题的物理过程、数学形式、情景图象的类比分析研究,找出各个物理事物之间共有的相同性,用熟知的物理事物去对照描述未知的物理事物,使物理规律简洁明了,易于学生掌握。。同时为培养学生学会应用类比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科学创新思维能力提供教学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让学生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通过物理规律和物理概念的探究过程,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促进学生智力开发,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和科学创造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3.
高中物理定性分析的问题,主要从理解能力、灵活应用物理规律的能力、应用数学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和演绎推理来实现。这里介绍两种应用规律的特殊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物理学是一门精确科学,与数学有密切的关系,数学为物理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也为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具体问题开通了道路。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极值问题,不仅易为中学生所接受,而且能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为此,本介绍求解物理量极值的几种数学方法,供大家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余发元 《师道》2011,(2):33-34
物理练习题是实际物理问题、物理现象的科学简化。物理练习题有利于学生巩固、深化物理概念和掌握物理规律,有助于知识的活化和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而在编写物理练习题时应注意"三性",即科学性、目的性和扩展性。  相似文献   

6.
吴天明 《考试周刊》2013,(65):116-117
<正>数学是物理学的根基,很多物理问题只有通过数学方法与物理思想的巧妙结合才能解决。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多维视角的思考,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思想学习物理知识的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已经成为高中物理中体现数学思想不可缺少的手段。一、认识数学作用,实现与物理学科的融合学科之间是有联系的,随着物理学习由初中向高中的过渡,学生会深刻地认识到物理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在中学阶段,数学知识就在物理的学习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例如:图像  相似文献   

7.
数学有时候能简洁、准确地表达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工具.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中学物理学习的目标之一.用数学变换的方法,得到解决相关问题的数学表达式,是拓宽学习者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同时也可以解决一些常规物理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数学三角形知识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做简单总结.  相似文献   

8.
黄国清 《物理教师》2001,22(4):47-47
2000年新版的物理教学大纲,明确提出:物理教学必须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科学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物理和数学是密切联系的,其中应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能力是高考要求的几种必备能力之一,近几年的高考均对该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尤其是运用递推规律写出通式及对数列求和是物理解题中常用的数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留庚 《物理教师》2001,22(5):45-46
所谓“物理素养”,就是要具备物理学的基本思维方式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方法.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数学为工具的实用性很强的科学,它源于生活、生产实际和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分析、归纳,建立合理的物理模型,然后利用物理规律和数学工具进行推理、演算得出理性的结论,再赋予物理意义.传统的物理教学倡导的是一种维持性学习(或称适应性学习),它强调的是培养学生对现有知识的适应能力.物理模型是直接给出的,教学重心是在规律的运用和方法的训练上.  相似文献   

10.
通常在物理教学中,我们都十分重视对物理概念及物理规律的分析和理解,重视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应用于各种物理情景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对题中涉及的数据有时并不十分重视,甚至会觉得它们纯粹是数学运算过程的参与者,久而久之容易使学生觉得,在解决物理问题时只要能利用所学物理知识建立起必要的数学表示式就万事大吉了,从而轻视了数据在物理情景中所起的作用.然而笔者在教学中感到通过改变或分析物理情景中的数据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及规律的理解,更科学全面地分析物理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黄晶 《物理教师》2012,(3):70-71
物理教学中必须注重数理结合,即借助数学方法,对所研究的物理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并运用数学形式来表达物理规律,提高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规律的理解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能力,而三角函数在其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文通过典型例题来谈一谈.  相似文献   

12.
1设计思想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强调,要让学生“通过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过程,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认识物理实验、物理模型和数学工具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等。然而从新课程的视角来审视目前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存在诸多不足。其中,忽视概念的构建过程,忽视学生归纳分析能力的培养是比较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孟光磊 《现代教育》2003,(17):23-23
物理实验教学是实施物理教育的最有效的一种教学形式。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教学中更应充分应用实验这一手段,演示和验证物体的某些特性、规律和物理原理,对学生进行形象、具体、直观的教学,同时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技能以及良好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所以如何搞好物理实验教学在整体物理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物理计算在物理教学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物理计算是培养学生应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综合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能力、根据已知条件与物理事实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分析物理问题及运用数学方法和技巧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吴好 《物理教学》2012,(12):44-45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培养非常重视,翻开任何一期有关中学物理教学研究的杂志,都有多篇文章涉及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分析,这充分说明了进行这方面研究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要同时看到,当我们对物理问题进行研究的时候,由于要用到数学知识,所以会促进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甚至可以运用物理方法解答数学问题。高中物理教师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在运用数学知识处理物理问题的同时,还要设法使学生学会运用物理方法来解决学生现阶段还没有掌握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深层次的提高运用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对学生原创力的培养都很有必要。用物理方法研究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6.
陈健 《考试周刊》2014,(49):130-131
<正>数学和物理联系是密切的,中学物理教学大纲明确要求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数学是研究物理学的工具,它体现在(一)在物理学中,很多物理理论的建立,都是通过物理学家通过实验、观察、测量,得到精确的数据,运用数学方法进行分析、计算、概括、推理,总结出规律,形成理论。(二)数学是表达物理概念和定律最简单、最概括、最深刻的语言,物理教材中,每一个物理量的定义,物理规律在文字叙述之后,都有一个更简洁的定义式和定律方程。对  相似文献   

17.
有一类物理习题.其物理情景、研究对象、知识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但本质规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如果在高三复习过程中,把这样的题目放在一起进行讨论并总结,不仅能培养学生归纳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学生判断问题的敏捷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此状态我们称之为“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18.
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物理能力?物理教育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观点.传统的《物理教学大纲》、《物理高考大纲》以及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分别提出了不同的物理能力要求,《物理教学大纲》的能力要求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物理高考大纲》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能力要求: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物理课程标准》则给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9.
黄敏华 《考试周刊》2013,(39):138-139
<正>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习题是巩固学生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重要手段。通过解题,学生可逐渐拓宽知识视野,不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它又是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等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学生能够理解和掌  相似文献   

20.
梅淑萍 《师道》2007,(4):37-38
学生物理知识的获得,绝大部分是从课堂45分钟而来。学生对物理的认识、兴趣、爱好的培养,对物理规律的掌握都离不开这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教师对学生智力的开发,物理方法的传授,研究分析物理问题能力的培养,实验能力的提高等也大都在课堂内完成。课堂教学的好坏,[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