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山东文士生活剧是剧作家对古今文人坎坷命运的形象图解;这些剧作抒情性强,心理描写细微,语言风格多样;还具备强烈的自喻性,剧中主人公往往成为剧作家的自我写照。  相似文献   

2.
现实主义悲剧《进入黑夜的漫长旅程》是尤金?奥尼尔剧作生涯的顶峰。本文试图多维度探究剧中重要角色一玛丽悲剧人生的复杂根源:社会因素,人性弱点,家庭成员的隔阂与伤害,奥尼尔早年不幸生活经历的影响和他的悲剧命运观。  相似文献   

3.
杨晦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著名的学者,他在剧作、翻译、评论、文艺理论和教育方面都做出了较为突出的成就与贡献。但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学界有关他的研究还不够全面深入。杨晦出身于农民家庭,其剧作多关注下层人民的贫苦命运。他早期创作的散文化短剧"深沉黯淡",长于点染情感氛围,带有散文诗的气息。其剧中人物之间的外在行为冲突并不突出,作者更善于展现小人物的意志与悲惨命运之间的隐忍与抗争。杨晦创作后期的历史剧一改"隐忍"的创作题旨,以"搏击"的姿态来对抗社会黑暗势力,显示了杨晦剧作心路轨迹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朱丽小姐》是瑞典戏剧大师斯特林堡的一部重要剧作,作品展现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种种禁锢。剧中的性别与空间意识复杂而又充满张力,赋予此剧以全新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性别空间的视角出发,阐述了无处不在的男权中心主义对女性生存空间的压制,旨在表明,戏剧场域的铺展和转换不仅是性别空间政治在剧中的集中体现,并且对人物的悲剧命运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曹禺剧作从《雷雨》到《原野》,始终表现了一种对“宇宙间许多神秘事物不可言喻的憧憬”,在对人类命运的探幽与把握之间显示了其独特的追求。命运对人的主宰和人对命运的抗争,构成了曹禺剧作更深层次的矛盾冲突,而这正是曹禺剧作“说不尽”的魅力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人类命运和生存方式问题的探索是曹禺剧作的一个中心主题。作家通过他的作品中悲剧人物不甘于做命运的奴隶,想挣脱命运的枷锁但终不免悲剧的生命历程,试图发掘出人类悲剧命运的根源,同时也抒发了他对不可抗拒的自然力量和现实人生的深刻困惑。但半个多世纪以来, 人们已习惯于按照某种时代戏剧规范和模式去阐释曹禺的剧作,导致了我们对曹禺剧作长期的误 读。本文主要以《雷雨》《日出》《原野》为代表,对曹禺戏剧的命运观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析,以便 更为准确地把握作者对人类命运问题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7.
常剑钧是广西戏剧的领军人物,其剧作既注重发展广西地方剧民族剧中的传统元素,也注重剧作本体的创新。其本体创新主要表现为:戏剧结构的多样化、戏剧人物的整体性审美追求和山歌、调子的新运用。在剧作精神上,常剑钧在剧作中展示了关爱人性、关爱人生存状态的现代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永远的B角     
三个月后,一部国际大剧作将在大剧院进行首场演出,剧院青年演员奥马尔担任剧中男主角,他全身心地热爱着自己的表演艺术,在排练这部剧作时,奥马尔也一如既往地投人了全部热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夏衍剧作为悲喜剧,其中贯串着一种挤压──召唤力,由它统率全剧。这种挤压力包括剧中人物之间的横向力的作用和剧中人与非剧中人之间的纵向力作用两组,其中后者是主要的,占主导地位。夏剧中的开放状态有既成的和将成的两种,其中后者是剧作中各种力的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维洛那二绅士》、《终成眷属》三部戏剧,有一个同一意象——指环。此外,戏剧里拥有“指环”的主人都发生了变化,并与剧中爱情的发生、转变及结局密切相关,尤其关系着女主角的个人命运。本文以指环意象的功能分析为切入点,阐释莎翁剧作中女性形象塑造的多样性及爱情观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过士行的剧作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找到了一个结合点,使传统在现代演绎中显出了独特的意义。这种意义表现在他剧作的单一与多元两个特点上。单一指的是视角、人物设置、对话方式和和人物命运的相似性和重复性。多元指的是过士行剧作内涵的多元化,主要包括人的嗜好、精神牢笼和人与自然的对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俄狄浦斯王》是古希腊悲剧中的典范之作,而四幕话剧作品《雷雨》则是中国悲剧剧作的代表之作,两部悲剧作品都展示了所谓的"命运观"。通过两部剧作"命运观"异同的比较,可见命运观主题的承接与延展,揭示中西方不同的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13.
《暴风雨》历来被称为莎士比亚“最后的喜剧”,但剧作也折射出当时动荡的社会现实,人文主义思想的蜕变,及作家对现实社会的失望。而剧中以基督式情感拯救社会的“药方”,背离了人文主义而回返中世纪伦理。剧作虽有大团圆的结局,但对以人文主义理想为出发点的莎士比亚来说,这种对社会现实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否定与失望,无疑是一幕深刻的悲剧。  相似文献   

14.
《雷雨》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本文将以对比的方法来解析剧中出现的女性形象,以期能够从把握人物的角度深入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5.
《奇异的插曲》是"美国现代戏剧之父"尤金.奥尼尔中期最重要的剧作之一,也是其剧作走向成熟的标志。奥尼尔通过剧中女主人公尼娜对女性从属地位的大胆抗争及最后其对男权中心文化的无奈屈从的描述,再现了西方女性在现代社会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指出郭启宏剧作的母题是对历代知识分子人格构成及悲剧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并进而分析郭启宏剧作的艺术特征及其与现实的精神联系。  相似文献   

17.
《禁闭》是萨特最具世界影响力一部剧作,也是最具争议性的一部剧作。在萨特的文学作品中,这部剧作受到了我国学者的更多关注,评论文章近50篇。这些文章基本上是对剧中"他人就是地狱"的阐释而展开,主要分为三种情况:萨特对资本主义社会人际关系的写照;源于我们运用他人的判断来评价自己;从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体系来理解其内涵。  相似文献   

18.
[教学重点] 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和当代戏剧以及外国戏剧。学习时,应把握以下三个教学重点: 1.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 2.把握剧中主要的矛盾冲突; 3.品味人物的语言。 [方法点击] 阅读欣赏剧本,最关键的是认识剧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以及剧作所反映的社会生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中国现代的戏剧家,夏衍编剧艺术方面的成就举世瞩目,对其进行总结研究的成果数不胜数。本文不详细论列夏衍剧作在编剧艺术上的总体成就,只是就结构、情境氛围、语言等编剧艺术的主要环节,作一次艺海拾贝般的谈片。一戏剧的艺术表现可以从戏剧作品的结构处理方式见出剧作家的艺术修养和富于个性特点的创作习惯。夏衍同志三四十年代所创作的很多剧作,在结构上都比较注重剧中人物情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的力度。无论是在《上海屋檐下》,还是《芳草天涯》中,夏衍习惯于把剧中人物的感情关系作为一条内在的情节线索。《上海屋檐下》一剧…  相似文献   

20.
奥菲利娅作为《哈姆莱特》中的女性形象,虽出场不多,却起着联接剧中主要人物的作用,她的命运变化既与剧中其他人物形象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受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此,解读造成其悲剧命运的因素对于恰切理解剧中人物性格特征、深刻把握作品主题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