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生命自觉是人之为人的本质特征。本文在对生命自觉进行概念分析以及对教育与生命自觉二者关系剖析的基础上,结合当今学校教育遮蔽学生生命自觉的现实,提出了学校教育要把培育学生的生命自觉作为本真追求的观点,并提出学校教育要和人的生命关怀融为一体、学校要基于学生的生命自觉开展教育活动、教师要成为拥有生命自觉的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教育应具有生命意识,要重视学生个体生命,引导学生创造生命的意义。教育要树立以关怀学生生命为本的教育观,要从生命的视角重构课堂教学,走进学生的生命世界,重视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感受,重视教师关怀学生生命的作用,倡导高等教育从生命教育角度思考探索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著名学者叶澜教授曾提出,"教育除了鲜明的社会性之外,还具有鲜明的生命性。人的生命是教育的基石,生命是教育学思考的原点。因此,教育是直面人生、为了人的生命质量提高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种事业。"所以,我们要把珍爱学生的生命、关注学生的安全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因为如果脱离了生命与安全,那其它的一切都将毫无意义。"十二五"期间,扶余县把学校生命安全教育列为  相似文献   

4.
生命与死亡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教育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和人文关怀,而人文关怀的终极目标是生命关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说到底是对生命真谛的探究,加强生命教育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洞察人生、完善心智、净化灵魂,从而树立起关注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令人痛心的是,当前还有相当数量的青年学生生命意识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热爱、尊重与珍惜,甚至遇到一点挫折和打击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解决问题的方式,而导致他们自杀的原因几乎没有一个是真正属于问题严重到无法面对这个世界而不得不要终结生命的地步。生命之花,瞬间凋落;警钟在耳,发人…  相似文献   

5.
面对人类生存环境不断恶化,人生意义淡漠和青少年自杀、他杀日趋严重的现实,近年来,要求重视和加强“生命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国内外一些学者认为,人类若要避免经济上、生态上及价值偏向上的危害,就必须从人内心深处着手改变。从学校教育来看,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即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  相似文献   

6.
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对象,是灵活的生命个体。现代教育要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关怀学生的生命个体,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开发学生的生命潜能。但由于高考分数的硬性要求,在高中教育阶段,现行的教育往往过多的关注分数,从而忽视了对学生生命、精神、个性、理想等方面的关怀和发展,从而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价值的迷惑。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生命教育"的价值内涵的论述和对当今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生命教育现状的分析,提出对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生命教育提出相关的建议,从而引导学生珍爱生命,追求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促进学生个体生命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修丽娟 《考试周刊》2009,(10):207-208
对教育与生命本源性的关联的认识,可以从教育源于生命、教育循于生命、教育达于生命进行分析,以加深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生命本源性的理解,加强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之情,使学校认识到教育的根本是通过适当而全面的教育切入点,遵循生命规律或特点,力求生命在教育中获得最大的发展与延伸。  相似文献   

8.
李文生 《生活教育》2014,(22):93-94
在生命教育视野下反思和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把生命教育的元素整合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去,从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课程教学,校园氛围、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构建着重人文关怀和价值关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效激发初中学生的生命潜能,提升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9.
心理健康是生命健康的重要组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有机渗透“三生教育”的生命关怀、生存关怀与生活关怀理念有重要的意义且具备可行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三生”关怀的实现需要做到:1.树立现代健康观,关注学生身心和谐与全面健康;2.树立人本理念,强化生命意识,提升生命质量;3.加深文化蕴涵,为“生命意义”的培育开辟沃土;4.构建生命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校教育中普遍存在忽视学生生命存在的现状。生命涵义的丰富性,使生命教育成为引导学生学会珍惜生命、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个性、探求与认识生命意义、提升生命价值以及实现天地人我和谐共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在以自身教育、他人教育、自然教育和宇宙教育为内容的理论目标构建的基础上,学校应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采用阅读赏析、实践体验、随机通达等教学方式,引导教育学生在思考体味生命价值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理解他人,关怀生命。  相似文献   

11.
生命意义感与健康、幸福感正相关。调查结果表明,高护生的生命意义感现状不容乐观,生源类型、生源地、家庭经济状况、学习成绩等都对护生的生命意义感有影响。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生命教育,改变高护生生命意义感不强、生活目标不明确的状况。开展生命教育要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成绩为抓手,以体验型教育为主,辅之以生命教育课程,突出敬畏生命、关爱生命的主题,加强职业生涯发展的辅导与教育。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肩负着祖国的希望。然而由于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方面的种种原因,造成了当前大学生漠视生命,对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认识意识缺失。因此,在加强对高校大学生文化知识培养的同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对他们生命观、价值观的教育上,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切实抓好大学生法制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3.
探索学校军事教育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融入学校军事教育课程教学的实践研究.在学校军事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随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切实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开展生命教育的内容和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对学生的生命教育主要应该包括要教育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生命、创造生命、超越生命。高校开展生命教育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课程传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倾注,在各专业课、公共课、教学管理中渗透,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加强,在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中维护。  相似文献   

15.
目前大学校园存在着大学生不重视生命和伤害生命的行为,这说明需要加强大学生生命价值观的教育。究其原因,除了大学生自身心理因素外,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也是影响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开展大学生的生命价值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校、家庭、社会是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然而,随着学生的成长,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阶段,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机制缺失,家长对学校发展与学生培养的作用没有有效发挥。为实现家、校互动,为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获取更为广泛的现实依据,我院编制了《关于高职院校办学与人才培养状况的调查问卷》,以学生家长为调查对象,对调查结果进行定量分析,为高职院校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生培养模式完善等方面提供了切实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当前教育领域中的公民主体意识和权利意识的觉醒,以“控制”为核心逻辑的学校公共生活模式遭受了愈来愈多的批判。在控制型的学校公共生活下,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是控制与被控制、管理与被管理、灌输与被灌输的扭曲关系,它违背了学校教育的公共价值取向,阻碍了学校教育的民主变革,限制了学生的公民品质发展。与控制模式不同,“治理”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与实践模式,它致力于解构学校组织中的权威主义、技术理性、强制灌输、心灵隔离等弊病,使学校公共生活回归到公共性与民主性的轨道上来。“治理”赋予教师与学生以平等的公民身份和治理权利,鼓励学校生活中的公民伙伴关系,从而使学校和课堂成为一个民主治理的空间,提升和扩大学校组织的公共利益,稳固而持久地培育学生的公共精神和公民品质。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种种弊端进行批判和消解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试图打破传统教学的封闭性、稳定性、单一性,建立开放的、动态的、多元的教学模式。指出后现代主义主张消解教师的话语霸权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提出在后现代主义视角下,教育应高举生命化的旗帜,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唤醒生命活力,激发生命潜能。  相似文献   

19.
参照澳大利亚教育研究评议会《学校生活质量量表(QSLS)(中学版)》,结合中职生学校生活现状,编制《中职生学校生活质量评定量表》,对426名中职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了探索性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职生学校生活质量包含学校认同感、校园环境、自我认知、同伴关系、师生关系、成就感、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8个因子.利用新量表进一步对468名中职生进行测试,对测试结果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发现模型拟合度较好.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中职生学校生活质量评定的工具.  相似文献   

20.
“存在空虚症”是当今社会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但高职生的这种现象比本科院校学生更为突出,因此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弗兰克尔意义分析学说作为重要理论借鉴,经多年实践探索,构建了一个与我国高职学生生命意义现状相适合的,由生命意义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方法等构成的高职生命意义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