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书法与学生的身心健康有密切的联系。在书法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调节学生的不良情绪、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教师应调动学生在书法学习中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自主心理、自信心理、自强心理和自豪心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刘媛媛 《考试周刊》2010,(8):117-118
将心理教育纳入学校教育从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这是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的呼唤。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就有必要对学生学习英语存在的许多心理阴影进行剖析,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情感障碍,培养良好的健康的学习心理.以提高英语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3.
有关研究表明:学科教学与学习主体的心理发展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教学任务完成的好坏与学习主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是在学习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进行的,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提高了,反过来能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显然,通过课堂教学融入心理健康教育,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对提高教学实效性具有不可忽视的基础性作用。教师应在《品德与生活(社会)》教学中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改革教学方法,努力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研究中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及时地对学生的心理进行调适,消除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障碍,并应注重情感教育,加强教师教学心理的培养,才能搞好外语教学,提高外语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5.
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课作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很多学校都开设心理课.如何提高心理课的教育效果呢?这就要求心理教师在心理课上要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在健康和积极的情绪体验中自觉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6.
中小学学科教师学科心理教育能力培养微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科心理教育能力,简言之,就是指在学科教学中开展心理教育的能力,具体地讲,是指在学科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采取恰当的学科心理教育策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心理素质,以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协同发展的能力。长期以来,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束缚,许多人没有认识到心理教育能力是教师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是教师本身就应该具有的,而不是外部强加给教师的;没有认识到学科教师是实施中小学心理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网络打破了教育的时空限制,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学习环境,其心理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心理指导的最简单定义是“助人自助”。文章立足于网络环境下学生的学习,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提出动机辅导、学习策略辅导和考试辅导等心理指导的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解决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提高其对网络学习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健康的心理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开发非智力和获取众多信息的基础. 课堂学习是实施自主学习、创新学习的主渠道,是构建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探索交流学习的平台.而在课堂语文学习中又蕴涵着许多培养学生良好身体素质、心理品质的因素.尤其是结合当今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方面的培养目标,我们只有抓住教育教学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这条关键教育思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心理素质,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化解学习心理困扰,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最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9.
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部分高职学生存在就业心理不适应的状况。调研结果显示,实践性学习、学习兴趣、学习专业和学习支持系统等与高职学生的就业心理适应性具有显著相关。高职院校可从加强实践教学,加强专业教育和心理辅导,以及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和综合测评体系等方面来提高学生就业心理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快乐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主要倡导在快乐的教育氛围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愉悦的心理状态下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和教育质量。快乐教育对当前学生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和意义明显,在教育活动中应充分体现快乐教育理念,创新运用快乐教育规律,充分发挥快乐教育各构成要素的作用,克服相关制约因素,积极构建快乐教育实践模式,不断提升学生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学习倦怠量表和心理一致感量表对474名中等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职生中普遍存在着学习倦怠现象;学习倦怠在性别、年级、生源地、家庭结构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专业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心理一致感与学习倦怠呈现出中等程度的显著负相关;心理一致感能够解释学习倦怠中35.4%的变异.基于此,中等职业教育应从改善学生归因风格,提升其心理可控感;开展认知训练,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合理设置课程结构,加强学法指导;传递正能量,提高心理一致感来减轻学生学习倦怠,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受挫现象及其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通过体育教育教学提高学生心理耐挫力的方法与途径,提出应充分发挥体育教学所特有的教育功能,增强学生的心理耐受力,提高学生的"三维"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3.
高职生作为高职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其学习心理直接影响着高职教育的教学效果。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问题频出、教学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引入积极心理学理论,结合学习心理学已有研究成果,提出积极学习心理这一概念,并通过对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内涵以及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特质的识别与评估进行研究,探寻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的培养途径,旨在形成可推广的高职生积极学习心理培养模式,从而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教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边互动的活动。教育者要想实现自己的教育目的,必须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需要,包括了解学生的生活、心理状况,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日常生活需要和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对学生心理的准确把握有效地调节教育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使命.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各学科教师都应努力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夏阳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3):233-233,235
在中等职业教育过程中,重视中职生的情感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道德水准和情感能力,优化学生心理,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及创业精神。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活动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只有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意识,才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解决困扰学习的心理问题,调节和优化学习的心理状态,有效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就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的内在动力。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习效果,促进智力发展,培养实际能力都具有重要作用。在中专政治教育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由枯燥乏味到趣味盎然,是提高政治课教育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9.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情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情商是学生学习成功和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 ,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教师在教育教学中 ,需把培养学生情商和提高学生智商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20.
新课程标准的出台与实施,使得学生的学习心理需求与学习心理反应受到教育人士的高度关注。作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学习的心理对于其学习效率具有直接影响,更会带来教学活动质量的提高。积极心理场对于学生学习心理的乐观度有一定作用,加强学生积极心理场的构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本文以探析高中政治教学中积极心理场的构建为题,对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积极心理场的构建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