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感恩教育是观念和文化的教育,当代社会感恩者寡已引起关注和思考,培养感恩意识、建设感恩文化,把小感恩升华为大感恩是当代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探讨感恩教育策略,推进感恩实践也是和谐社会发展的主课题。  相似文献   

2.
感恩,是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一种境界。感恩是激发个体发展进步之传统动力。是推动社会和谐稳定的文化力量。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事、做值得学生感恩的人,是营造感恩教育的情景和氛围。通过体验式感恩教育,启发学生立感恩之心、长感恩之能,施感恩之行。  相似文献   

3.
感恩是社会上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做人起码的修养。青少年感恩意识的缺失已有目共睹,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进行感恩教育必须重视下面五点:在观念上真正重视感恩教育;建立师生平等对话,创设感恩教育环境;感恩教育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感恩教育应当是循序渐进的链条式教育;感恩教育应建立有效的感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4.
感恩教育是中学德育内容的重要方面,语文课是感恩教育的重要资源。在语文课中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一是选好感恩题材的课文,加强语文课感恩教育资源的建设和利用;二是充分做好感恩题材课文的讲解和思想灌输;三是着重介绍和引导学生对优秀感恩题材范文的阅读,四是有针对性地结合感恩。  相似文献   

5.
感恩是在我国备受推崇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基因,是青少年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品质。通过提升青少年的感恩意识,培育青少年的感恩之心,强化青少年的感恩行动,引导青少年学会感恩父母、感恩学校、感恩教师和感恩社会,树立新型的孝道文化、尊师文化和爱国文化。  相似文献   

6.
感恩教育是当前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研究的一个热点。探讨了对青少年有效的感恩教育路径:家庭教育的引导是感恩教育的前提,社会环境的熏陶是感恩教育的关键,学校教育的培养是感恩教育的核心,青少年的自我修养是感恩教育的落脚点。提出应当构建家庭、社会、学校相互融合、渗透的感恩教育机制,形成教育合力,切实提高青少年感恩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学会感恩是一种高尚的品质,是每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中学生感恩教育的现状论述剖析中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唤醒中学生的感恩意识,激发中学生的感恩行为。  相似文献   

8.
李艺群 《考试周刊》2009,(38):56-57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当代中职生中,存在着感恩意识缺失的现象,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语文是人文学科,在感恩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老师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教材中的感恩教育资源,要善于把感恩教育寓于各种情境之中,要积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感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相似文献   

9.
从心理学的角度,主要论述了感恩是幸福的源泉;感恩提升幸福感的内在机制;指导受教育者学会感恩:通过感恩体验,让其感受到感恩不仅是善待别人,更是善待自己,是给自己营造幸福。文章还论述了感恩方法训练,以提高主体幸福感。  相似文献   

10.
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感恩道德的基本内容.现今大学生感恩意识普遍缺失,感恩也严重淡化.本文从身边的细节入手,探索感恩教育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重塑感恩意识,引导感恩行动.  相似文献   

11.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出那一幅幅感人的画面,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让感恩走进我们每个人的心灵吧!因为,感恩可以消解内一已所有积怨.感恩可以涤荡世间一切尘埃,感恩是一种歌唱方式,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感恩更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懂得了感恩.学会了感恩。每个人便都会拥有无边的快乐和幸福。  相似文献   

12.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儿歌简短明快、朗朗上口,是孩子们最早接触到的幼儿文学的样式。结合幼儿园感恩教育特色,在儿歌中融入感恩元素,让孩子们在感恩中学习儿歌,通过儿歌徜徉在感恩的世界中,能收获感恩情怀。  相似文献   

13.
感恩:人格研究的新专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感恩是当前西方人格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感恩的社会认知模型认为,利益评价在特质感恩和状态感恩之间,以及情境因素与状态感恩之间起着中介的作用。许多研究对这一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发现了感恩与主观幸福感、亲社会行为以及负债感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感恩是幸福感强有力的预测指标,感恩的人更具有亲社会行为,感恩不同于负债感。  相似文献   

14.
“感恩谁”是似无异议而实际上存在不同理解的感恩研究问题。人们对感恩的理解有狭义、广义和泛义之别,狭义的感恩观强调感恩施恩者,广义的感恩观主张受恩者除了感恩施恩者还应该广泛施恩于其他人,泛义的感恩观甚至主张感恩故意伤害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15.
感恩教育是高职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全面认识感恩和感恩教育内涵,深刻理解有效实施高职感恩教育对于创新高职德育教育、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意义。高职感恩教育必须树立全面的感恩教育新理念,系统设计与全程实施高职感恩教育,建立开放的高职感恩教育学校文化,加强高职教师队伍的感恩教育与感恩示范实践,加强高职院校感恩教育的理论研究与示范项目建设实践,实现感恩教育的特殊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感恩德性养成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课题。现实生活中大学生感恩德性缺失的表现形式是多方面的。其主要原因包括父母单向偏爱、学校人文教育失范、社会感恩意识弱化和制度供给不足。强化感恩德性认知,开展感恩德性实践和构建感恩德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是感恩德性养成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7.
王艳 《考试周刊》2014,(65):165-165
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性良知之本,也是学生德育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当前一些学生缺乏感恩父母的意识,加强感恩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学会感恩社会、感恩他人,做有德行的,人格健全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相似文献   

18.
幼儿时期是个体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养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感恩教育缺失、幼儿没有感恩情怀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社会普遍关注的幼儿教育话题。因此,通过感恩教育培养幼儿的感恩情怀,帮助幼儿养成感恩品质,拓宽幼儿感恩教育路径,也成为幼儿教育努力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9.
感恩是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感恩教育是培养健康人格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就要教会学生懂得感恩。对于幸福生活的小学生而言,如何开展感恩教育呢?一、以传统文化引导,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  相似文献   

20.
"感恩谁"是似无异议而实际上存在不同理解的感恩研究问题。人们对感恩的理解有狭义、广义和泛义之别,狭义的感恩观强调感恩施恩者,广义的感恩观主张受恩者除了感恩施恩者还应该广泛施恩于其他人,泛义的感恩观甚至主张感恩故意伤害我们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