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人类社会已步入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在这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信息的获得的方法与途径已不再具有唯一性,而是空间、多维性了。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新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学已从原来的教师为主体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转变,如何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我想,把体育课堂进行改革开放是我们的首选,把体育课堂开放起来,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将更好地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及发展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已步入充满竞争的二十一世纪,在这信息时代,人们对知识的获取、信息的获得的方法与途径已不再具有唯一性.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文就“开放式”体育课模式谈如下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3.
于河 《教育革新》2006,(2):67-68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已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文就"开放式"体育课模式谈如下一些观点。  相似文献   

5.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的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文就"开放式"体育课模式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6.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是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其教学的基本形式与方法也不再具有唯一性,因为体育课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文就“开放式”体育课模式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综合素质与能力、提出身体健康水平的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人就"体育课学生自主学习"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8.
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责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简单的大中小学一贯制的体育教学内容,丧失了全面体育应有的休闲、娱乐成分,而过分强调统一行动、步调一致的有序性,结果导致学生们对体育课产生不了兴趣。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唯一性。“开放式”教学已作为一种教育模式进人到我们的教学当中。下面就如何把握课改理念,上好开放式体育课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体育课作为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技术、形成一定的运动技能、发展体育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提高身体健康水平的一种基本形式,其教学的形式与方法也同样地不再具有惟一性,因此改革体育课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是体育教学面临的一项首要任务。本就“开放式”体育课模式谈如下一点观点。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This design experiment in prayer education for Jewish students was motivated by a current educational concern: educating for spirituality and religious practice. Educators are tasked with formally nurturing spirituality (Wright 2001). It is known that attitude to religious observance may change during adolescence (Hyde 1963), thus attitude to prayer needs attention. The effects/consequences of prayer understanding reach beyond religious practice itself, to encompass issues of faith, identity, spiritual development and well-being (Sigel 2009). Here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i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ects of a tefillah (prayer and its understanding) course on student attitudes to pray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