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此标题为细君咏唱的诗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具有文采。)细君公主的死,或许是另一种命运的开始。她确实是一位奇女子,一双赢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大汉王朝安宁的重任。(结构紧凑,读来似有千钧力量,引人入胜。)她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由藩国郡主沦为罪臣之女,再骤升为大汉王朝的皇室公主。然而命运却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汉武帝让其远嫁乌孙国,于是她便成为乌孙王祖孙两代的夫人。  相似文献   

2.
朱小芳 《高中生》2009,(15):12-12
细君公主的死,或许是另一种命运的开始。她确实是一位奇女子,一双柔弱的肩膀挑起了确保整个大汉王朝安宁的重任。【点评:结构紧凑,读来似有千钧力量,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3.
论平等     
(标题不妥,几百字的文章怎么能够把"平等"论述清楚呢?此题目更适合议论文。)细君公主的死,或许是另一种命运的开始。(有文采,较好。)在此之前,她是爷爷的掌上明珠,是一个会过上世人羡慕的而又平淡的生活的女子,然而命运和她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皇上让她远嫁乌孙国!(语句不够简洁。)她确实是一位奇女子,一双赢弱的肩膀挑起了整个大汉王朝安宁的重任。金庸的笔下多女人而少女子,比如王语嫣算是个女人,而阿紫与赵敏却是女子。如果让他来写解忧的话,她必定也是一个大义凛然的女子。("女人""女子",让人摸不着头脑,似乎游离于主题  相似文献   

4.
张春芝 《历史学习》2005,(11):33-33
一、西汉武帝时,把细君公主嫁于乌孙王。高中古代史课本中正文没介绍与之相关的内容,只在竖行字的引文中提到细君公主居乌孙时写的一首诗: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有资料以此材料命题,并涉及细君公主的婚姻生活:那么细君公主婚姻幸福吗?按常理推测: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乌孙王主动归附汉政府,以此为背景的婚姻,应该不会有“虐待”行为,公主婚姻应该是幸福的。事实却不然。《四库全书》(史部)第七辑载:“……公主自治宫室居,岁时一再与昆莫会,置酒饮食。昆莫年老,言语不通,公主悲愁思归,天子而怜之……。”由此可知,细君公主嫁…  相似文献   

5.
论平等     
朱小芳 《高中生》2009,(15):11-11
细君公主的死,或许是另一种命运的开始。【点评:开头有文采,较好。】在此之前,解忧是爷爷的掌上明珠,是一个能过上让世人羡慕的生活的女子,然而命运和  相似文献   

6.
委屈的细君     
正唐代李颀《古从军行》诗中有句"公主琵琶幽怨多",许多读者以为诗人咏叹的是王昭君,其实不然,而是刘细君。刘细君的地位可谓显赫:高祖是汉文帝刘恒,曾祖是汉景帝刘启,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之兄江都王刘非,父亲是承袭江都王王位的刘建。因此,刘细君是刘彻嫡亲的侄孙女,是真正具有皇家血统的宗室之女,是名副其实的皇室公主。刘彻为结好乌孙(今伊犁河上游流域),封刘细君为江都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是早于昭君出塞的第一位"和亲公主"。  相似文献   

7.
第一位女皇帝,是唐朝并州(今山西文水)人武则天。第一位自荐做了皇后的人,是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第一位远嫁和番的人,是汉武帝时皇族公主刘细君。第一位女外交家,是汉武帝时陪公主刘细君远嫁到西域的冯嫽。第一位女扮男装的将军,是南北朝时驰聘疆场十二年的花木兰。  相似文献   

8.
李春芳 《快乐阅读》2014,(11):62-63
<正>一个是九五之尊的君王,一个是出身低微的歌女,一次偶然的邂逅,从此改变了这个女孩的命运轨迹,甚至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从此她平步青云,一跃成为未央宫的女主人,成为大汉王朝的皇后,也成为德昭天下的千古一后,以一生的传奇演绎了中国版的灰姑娘—卫子夫。我素喜卫子夫,《史记》中赞她:"嘉夫德若斯。"她也配得上这样的赞誉。后宫四十余年,她无招胜有招,不争不抢,不显不露,以她的蕙质兰心、贤淑善良、大气隐忍征服了后宫,也征服了天下。只是每每想起这位曾经风华绝代,曾经宠冠后宫,又曾经陪伴汉武帝走过艰难岁月的善良女子,心中涌起的唯有彻骨的寒意和悲凉。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是九五之尊的君王,一个是出身低微的歌女,一次偶然的邂逅,从此改变了这个女孩的命运轨迹,甚至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从此她平步青云,一跃成为未央宫的女主人,成为大汉王朝的皇后,也成为德昭天下的千古一后,以一生的传奇演绎了中国版的灰姑娘—卫子夫。我素喜卫子夫,《史记》中赞她:"嘉夫德若斯。"她也配得上这样的赞誉。后宫四十余年,她无招胜有招,不争不抢,不显不露,以她的蕙质兰心、贤淑善良、大气隐忍征服了后宫,也征服了天下。只是每每想起这位曾经风华绝代,曾经宠冠后宫,又曾经陪伴汉武帝走过艰难岁月的善良女子,心中涌起的唯有彻骨的寒意和悲凉。  相似文献   

10.
匈汉争夺中活跃在西域的三位汉家公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匈奴通史)说:细君比昭君逊色,甚至说二人有天壤之别。细君时期汉通西域,路绝远、天大寒、粮的不济、沿途不给,反屡遭攻劫遮击,是常人不愿去之地。解忧居乌孙50余年,曾与亲匈奴势力发生流血斗争,6个孩子也大都为汉联西域作出贡献。冯妨取信于城部诸国,两分乌孙,立解忧长子为大昆弥,并镇抚解忧长孙星靡。三位公主为促进两地经济化交流亦做出显贡献。史实证明,不但细君,共继承解忧及冯Liao也比昭君出色。  相似文献   

11.
在学、史学的丰富遗产中,有一些作品可派生出一些名胜景点,爱晚亭、阅江楼即是典型二例,在伊犁发掘汉代的史典籍,关于细君、解忧两位公主的史料,使人们盼望着出现一处汉家公主纪念馆,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民族和睦团结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集"三千宠爱在一身"的杨贵妃获得唐玄宗宠爱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美貌,善歌舞;二是添补了唐玄宗感情的空白;三是她的不喜权术。玄宗对杨贵妃的专宠直接改变了她个人的命运,进而也使得一个王朝的命运发生了转折。  相似文献   

13.
悠梦,一位命运悲惨的公主,先是母亲去世,大臣造反,接着是流落民间,最后遇上邪恶的魔女,被诅咒后双目失明,关进了魔幻森林里的鸟笼,总之,她从不幸运。  相似文献   

14.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这是一本读来使人唏嘘动容、催人奋进的励志之书。作者赵美萍以细致的笔法,详细描述了她抗争命运、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  相似文献   

15.
正冷月街有一所漂亮的红房子,红房子里住着一位爱唱歌的月亮公主。月亮公主脾气可坏了,每次遇到一点点不顺心的事就气鼓鼓的,还喜欢破坏东西,听说她已经摔(shuāi)坏了九百九十九个花瓶,撕(sī)破了一万零一本故事书,剪碎了五百个布娃娃……月亮公主的爸爸妈妈用尽了所有的方法去哄她,但一点儿效果也没有,她依然每天都做着同样一件事——发脾气。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满琳唯一的期望就是摆脱土尔扈特末代公主这个身份。多年以后,当历史学者马大正找到满琳,让她回顾自己家族近百年的悲剧命运历史时,这个继承了东归汗王渥巴锡血脉的末代公主像是被一股电流激醒。一瞬间,一百年来凝聚在这个家族的苦难和荣誉在她心底渐次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7.
晚上先生要给女儿读书,公主迷又挑了读过很多遍的《豌豆公主》。好爸爸很无奈地读。王子到了法国,法国的公主一口气吃了9块巧克力,不不不,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公主。王子到了印度,印度的公主吃饭用手抓,不不不,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公主。王子到了阿拉伯,阿拉伯的公主骑在马上,不不不,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公主。王子到了瑞典,瑞典的公主吃葡萄没有剥皮,不不不,她不是一个真正的公主。终于来了一个公主,皇后在她厚厚的棉被下放了一颗小小的豌豆,她一晚上翻来  相似文献   

18.
唐代继承了汉代的和亲政策,并有所发展。唐代宰相张九龄说过:“唐遵汉法,太宗之制也”。唐太宗曾以宗女宏化公主嫁吐谷浑王、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等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开创了唐代和亲先例;唐肃宗以后,唐天子曾三次以亲生女儿或胞妹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公主先后嫁回纥(鹘)可汗。真公主出嫁回纥,成了和亲史上的佳话,也是维吾尔族与汉族在历史上建立姻亲关系的友好篇章。诚然,和亲政策是中央王朝羁縻边疆少数民族  相似文献   

19.
<正>踏进新疆昭苏大草原,风景优美的自然风光,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让人无不赞叹,特别是千年深藏天山的科布尔特岩画,为这片古老草原披上了神秘面纱。昭苏古属乌孙国,地处中(国)哈(哈萨克斯坦)边境交界的亚欧大陆桥腹地,是新疆草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早在西汉时期,就有张骞出使西域,细君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此地不仅是通往西亚的陆路要冲,世界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汇点,而且也是中国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径,古代西域最具国际影响的商品集散地。  相似文献   

20.
《乌孙公主歌》创作的历史背景,班固在《汉书·西域传》中有较详实的记载,他说:“汉(武帝刘彻)元封中(公元前110—105年间),遣江都王建女细君为公主,以妻焉。赐乘舆服御物,为备官属宦官侍御数百人,赠送甚盛……公主致其国,自治宫室居。昆莫年老,语言不通,公主悲,自作歌曰:‘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旃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天子闻而怜之,间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