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晶 《未来与发展》2005,26(5):64-64,F0003
科学发展观是在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背景下,针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矛盾,由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中国实际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来的,切合当代世界发展趋势的一种新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2.
刘勇 《科协论坛》2007,1(1):73-74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这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研究和回答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重点问题,深刻揭示了当代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和目标,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炜 《科教文汇》2014,(4):199-200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方法论,是可以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学以致用,把科学发展观灵活运用于工作实际当中,以其为指导,解决各种工作生活问题,是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就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而言,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切实和重要。  相似文献   

4.
张炜 《科教文汇》2014,(12):199-200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方法论,是可以推进各项事业的改革和发展的一种方法论。其主要内容是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的发展观、协调的发展观、可持续的发展观。学以致用,把科学发展观灵活运用于工作实际当中,以其为指导,解决各种工作生活问题,是我们学习科学发展观的最终目的。就图书馆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建设而言,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就显得尤为切实和重要。  相似文献   

5.
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也是当代中国的主题。围绕这一时代主题,国际上就产生了以不同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的发展观。纵观这些不同的发展观,其基本问题都是围绕"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和"为谁发展、靠谁发展"而展开的。当代中国的科学发展观,其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应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即从哲学上深刻认识与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第一次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 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为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用这一 理论来指导和解决新形势下的中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蔚鲁静 《中国科技信息》2005,(2):217-217,215
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第一次形成了完整严密的关于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科学理论,比较系统地回答了中国如何发展的问题。但在新形势下,为解决新的社会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观,创立了科学发展观,用这一理论来指导和解决新形势下的中国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8.
邱丹 《今日科苑》2011,(8):46-47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当代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做好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思想武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现代化建设始终要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武器和法宝。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决定》精神,全面做好新时期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对推动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作用重大、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的发展观是马克思社会发展思想同当代中国发展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而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应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要求提出的科学发展观。这一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理论一脉相承,邓小平的发展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纵观战后发展观的演进轨迹,它依次经历了传统发展观、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三个主要阶段.在不同发展观的影响下,各国在发展过程中选择了不同的发展战略.发展现与发展战略的演变,反映了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道路上的不懈努力,是人类在发展问题上认识的不断深化与拓展.考察发展观和发展战略演进历程,对于我们认识和实践科学发展观以及制定社会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