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骆雁 《传媒观察》2008,(2):61-63
回眸中国百年报业史,最具诗人气质的著名报刊活动家当推于右任先生,他的办报经历也具有鲜明的诗化色彩。从《神州日报》到《民呼日报》,从《民吁日报》到《民立报》,于右任所创办的四份大型日报,起承转合,血脉贯通,充分表现了于右任先生忧国忧民的悲壮情怀和苍凉诗心。在中国新闻史上写下了浓彩重墨、炫目闪亮的一页。  相似文献   

2.
《民立报》是清末民初,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报纸。1910年10月11日,于右任在上海主办并创刊,属于日报。当时,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深恶痛绝,同情帝国主义铁蹄下的韩国等弱小国家。《民立报》登载了悼念韩国抗日义士、怜悯韩亡国民、痛斥卖国贼等新闻。虽然占据的版面不大,但能够及时报道韩国重大事件。《民立报》借鉴韩国教训,警醒广大中国民众。  相似文献   

3.
于右任先生是国民党的元老,也是我国著名的报人。在辛亥革命前后,他曾在上海办过《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在报纸上发表过许多文章。这四份报纸,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鞭挞清皇朝的统治者,在当时的读者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于右任先生在长期办报过程中,对我国早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都作出了  相似文献   

4.
袁春乾 《新闻知识》2004,(11):52-54
(二)败而不馁办“民呼” 1908年8月27日,于右任在上海各报刊登启事说:“鄙人去岁创办神州报,因火后不支而退,未竟初志,今特起发起此报,以为民请命的宗旨,大声疾呼,故日民呼,辟淫邪而振民呼,以初创神州之志也……”  相似文献   

5.
唐玉 《新闻世界》2010,(5):104-105
于右任(1879-1964年),原名伯循,字诱人。他是复旦大学的筹备创办人之一,是中国近代书法家、著名报刊活动家、教育家。本文以于右任在《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和《民立报》上发表的评论为蓝本,从报刊本身和报刊从业者双重角度,解读这位"报业泰斗"的报刊自律观。  相似文献   

6.
1907年4月2日,元老记者于右任在上海创办了报纸《神州日报》。不到一年,因隔壁广智书局失火而遭殃及。1909年5月15日,于右任又创办《民呼日报》,他说:政府不能保护人民,则政府之资格失;人民而不能监督其政府者,则人民主权利亡。”由于《民  相似文献   

7.
于右任一九三一年(民国二十年二月宣誓就任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时发表的演说中,把他一生事业分为三个时期:一为办报时期,一为带兵时期,一为政治时期。他的办报时期从一九○四年为筹办《神州日报》东渡日本考察新闻事业开始,到武昌起义孙中山先生为《民立报》社赠《旌义状》止,短短不过七、八年时间,但于右任对他这短暂的办报时期是深有留恋,极为珍惜的。他的办报正是清廷政府黑暗腐败,对外丧权辱国,对内昏庸专制,有识之士忧国忧民,怒不可遏而又横遭蹂躏的时期。于右任不畏艰险,在《苏报》、《警钟日  相似文献   

8.
《今传媒》1997,(6)
于右任办报的主观动因文/北京·刘惠文于右任是一位爱国主义者,是一位反帝反封建的激进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著名报刊活动家与政论家。他在辛亥革命前先后办起《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这样四张大型日报。这些报纸鼓舞了国民的反...  相似文献   

9.
于右任新闻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右任是我国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从1907年至1911年,他相继主持创办了《神州日报》、《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并在报纸上发表了大量的评论文章。他一生中从事办报的时间虽不长,但对我国早期的新闻理论和新闻业务都进行了大胆的探索、革新,为我国早期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并在办报实践中形成了自己比较成熟的办报思想。 于右任青少年时期接受的是比较严格的传统教育。但他心有大心,并不以求取功名为人生的奋斗目标。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极大地刺激了于右任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思想。不久,他因“换颈血以太平、爱自由如发妻”的反清诗集《半哭半笑楼诗草》而获罪于清廷,被陕甘总督以“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罪名捉拿。于右任历尽千辛万苦,终于逃出了清吏的魔爪,辗转来到了他向往的革命中心——上海。在上海,他一边如饥似渴地阅读革命书籍,一边为住日本出版的中国留学生报刊写文章,思想逐渐倾向革命。自苏报案后,革命派的报纸《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相继被封,  相似文献   

10.
邓相超 《新闻界》2007,(2):105-106
今年是著名报人于右任创办的第一份报纸《神州日报》创刊100周年。笔者在治学、教书过程中,对先生之史迹资料多有涉猎,在此,笔者拟就于右任先生的报人生涯及其影响进行简单叙评。  相似文献   

11.
昌惠  郑蔚雯 《新闻实践》2013,(10):33-33
本刊讯今年初。杭州日报报业集团离休干部、原杭州日报社总编办主任徐运嘉先生,将其多年悉心保存的《杭州市志·新闻卷》资料卡片,以及许多有关浙江、杭州新闻史的珍贵书信和照片无偿捐赠给杭报集团。这批捐赠的新闻史料涉及杭州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东南日报》、《新浙江日报》、《民国日报》、《民族日报》、《当代晚报》、《浙江商报》等知名报刊。及著名报人的叩访笔记、  相似文献   

12.
于右任(1878-1964)原名伯循,别署骚心、髯翁、大风、太平老人等,陕西三原人。清光绪29年(1903)举人。肄业于上海复旦学院,后赴日本留学。1906年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1907年在上海创办《神州日报》任社长,嗣又相继创办《民呼日报》、《民立报》等,宣传革命,持论  相似文献   

13.
从“周刊”的视角看,福建有《闽北日报》的《武夷周刊》,《闽西日报》的《生活专刊》,《闽南日报》的《周末》和《闽东日报》的《星期刊》等。新时期最能反映报纸变化的是周刊,即每周一期的专刊副刊。它与每天滚动的新闻版面形成报纸的两翼,以其雅俗共赏的品质,加大了新闻纸的阅读密度,拓宽了辐射面,使区别于网络的纸质媒体有了新的阅读张力。  相似文献   

14.
曾在原《东北日报》当过记者、编辑的范敬宜先生,经过十年动乱和多年的“右派”生涯,最后又先后担任《经济日报》、《人民日报》总编辑,现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从他丰富而又传奇的人生经历以及新闻从业经历中,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党的新闻工作者的崇高责任和使命。中国新闻事业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事业,到底该贴近什么,怎么样贴近?范敬宜先生给了我们最好的诠释,那就是要用心实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相似文献   

15.
随着重庆直辖十周岁生日的到来。我市第一张数字报《重庆日报》数字报诞生了。《重庆日报》数字报以我市门户网站华龙网为依托平台,于今年1月26日开通试运行。3月14日,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正式宣布,《重庆日报》数字报正式运行,拉开了我市报媒数字化的序幕。从3月14日起,读者在华龙网首页点击链接图标或直接登录http://cqrb.cqnews.net,便可原貌阅读《重庆日报》。新诞生的《重庆日报》数字报具有阅读方便、使用方便、管理方便、整合资源方便、扩版方便、平面信息开发方便等优点。《重庆日报》数字报的诞生是我市传媒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成果,是我市报媒数字化的重要里程碑。目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已作出部署,继《重庆日报》之后,《重庆晨报》、《重庆晚报》、《重庆商报》、《时代信报》等将陆续依托华龙网开通数字报。  相似文献   

16.
《中国地市报人》2009,(7):67-68
(一) 到目前为止,四川省内已有六七家地市级党报到南充日报社学习我们重视并大胆应用摄影新闻图片的经验。《甘孜日报》、《内江日报》、《自贡日报》等在学习后均认为,《南充日报》在新闻图片应用方面,在全省地市党报中均走在了最前面,用图规模、用图量,属全省地市党报中少有。  相似文献   

17.
2004年12月9日,《沈阳日报》、《大连日报》、《宁波日报》、《无锡日报》、《厦门日报》社长、总编聚集上海金茂大厦,庄严地发表《上海宣言》,宣告中国日报五强联盟成立。如今,五强联盟已成立了整整两年半,其运作情况究竟如何?取得了哪些骄人业绩?笔者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地市报人》2007,(11):F0002
60年前的1947年.是中国历史上不平凡的一年11月12日,人民解放军攻克了关内第一座重要城市石家庄.石家庄解放当天,由《晋察冀日报》和《冀晋日报》抽调的办报人员就紧随攻城部队进入市区.仅仅六天之后,1947年11月18目,关内第一张城市党报——《石家庄日报》的前身《新石门日报》创刊了!《石家庄日报》从诞生之日,  相似文献   

19.
苏州日报报业集团于2003年11月28日正式挂牌,由中共苏州市委批准成立。集团下属七报一社一刊:即《苏州日报》、《姑苏晚报》、《城市商报》、《张家港日报》、《常熟日报》、《太仓日报》、《吴江日报》、古吴轩出版社(江南音像出版社)和《苏南科技开发》刊物。集团经营实体有苏州报业广告公司、苏州日报印刷中心、苏州报业发行中心等全资企业以及苏州城市报业广告公司、金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合资企业:  相似文献   

20.
王耀林,原哈尔滨日报政治报道部主任,主任记者。她生于1958年,少年求学于黑河、哈尔滨。中学毕业后下乡到大兴安岭劳动锻炼。恢复高考后她考入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1982年到哈尔滨日报社工作,任政法记者,1984年任《新晚报》编委,1990年任《哈尔滨日报》政治报道部主任。在十年的记者生涯中,她追踪报道了哈尔滨市发生的许多重大事件和案件,以锋利的笔锋、辛辣的文风写出了大量新闻报道,许多作品荣获省市优秀新闻奖。她是广大读者喜爱的优秀新闻工作者。1992年8月,她在中国驻非洲贝宁大使馆工作期间不幸因公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