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20世纪出现的中国现代历史小说和“十七年一时期的革命历史小说等重要的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类型中贯穿的历史观念进行粗浅的梳理,从中探寻20世纪历史小说创作观的演变轨迹。  相似文献   

2.
五四"时期是中国思想史上的大碰撞和大融合时期,是现代小说的黄金期。鲁迅的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为我们掀开了中国现代历史小说新的一页。他的历史小说创作以现代视野审视历史、融贯古今,解构人物,艺术手法别具一格,既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历史厚度,又立足于现实的生活思索,独成一体,成为20世纪现代历史小说创作范式之一。  相似文献   

3.
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创作的历史小说《故事新编》的基因,但是新历史小说家改弦更张,易帜换旗,把笔触伸入历史的领域,以虚构的手段还原历史,以民间的历史观念评判历史,嘲讽、消解与颠覆历史,《故事新编》在新历史小说的遗传基因发生变异,使人们对新历史小说也有了一个全新的审美感知和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20年代创办的《大公报·文学副刊》,十分重视传记文学与历史小说的相关介绍和研讨。它立足于文学批评,从传记文学的创作技巧、现代转型,以及小说创作的历史意识等方面进行阐述,探讨了传记文学与历史小说的史学价值与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女性新历史小说的涌现,为我们重塑改写了一部新的女性历史.文章分别从"在文学虚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在文学阐释中重塑女性的历史"和"在文学解构中重塑女性的历史"等三个方面入手,论述了以<花非花·历史小说系列>丛书为代表的女性新历史小说的特点、意义及价值.  相似文献   

6.
历史是历史小说的创作题材,因此历史小说不能完全离开历史随意地创作.然而,同是历史小说却可以有不同的样式,这关键要看小说家从什么角度切入历史.施蛰存与冯至的历史小说为我们提供了深入认识历史小说的范例.  相似文献   

7.
新历史小说文本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新历史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历史的解构和意义的消解。诸如人物的世俗化、故事的虚构摹写和文本的戏仿艺术等。而这些方面,鲁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故事新编》时就有意尝试过。可见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鲁迅的历史小说观基因。  相似文献   

8.
19世纪初的英国作家司各特和俄国作家普希金都擅长历史小说的创作,并对整个欧洲历史小说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本文尝试对两位作家的历史小说创作做比较,以说明他们在历史小说创作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新历史小说文本中流淌着鲁迅的血脉,骨子里仍有《故事新编》的遗传基因,新历史小说最突出的审美特征,在于历史的解构和意义的消解。诸如人物的世俗化、故事的虚构摹写和文本的戏仿艺术等。而这些方面,鲁迅早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创作《故事新编》时就有意尝试过。可见新历史小说里流淌着鲁迅的历史小说观基因。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日本著名作家井上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题材历史小说,通过对作品中中国的描写和中国人形象的塑造,表现出他对中国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与看法。文章拟通过对其中国题材历史小说的分析,指出他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特点,以及这一形象与文本所处的历史、文化语境的关系,并进一步运用形象学理论来分析这一形象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中晚唐时期,我国古代小说开始发端。古文运动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作”的现实主义精神逐渐影响到这一时期的小说创作,加之借古讽今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应用,形成了饶有特色的中晚唐历史小说。在中晚唐历史小说和唐代咏史诗中,主人公的感慨通常是作者自己思想感情的流露,唐朝诗人对安史之乱的体会尤其深刻,这在中晚唐的历史小说中也有所反映,朝廷的腐败以及劳动人民所受到的创伤是小说和诗歌作者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使得中晚唐历史小说同咏史诗能够融为一体,并且有唐一代,诗词盛行,小说从中汲取营养也非常合乎时宜。  相似文献   

12.
明清历史演义小说承宋元讲史平话而来,是我国长篇白话小说最早出现的一个小说创作流派。问世于元末明初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其开山奠基之作。在《三国志通俗演义》的影响下,历史演义小说贯穿了整个明代,曾一度成了长篇白话小说的代称,直到清中叶乾隆、嘉庆年间才逐步走向衰落。历史演义小说的衍变分为五个时期:开辟方向的示范期、萧条沉寂期、重新起步与复苏期、繁荣因革期和走向衰落期。  相似文献   

13.
五四时期的历史小说是文化转型与历史观念革命的产物,成为新文学小说一个重要的门类。其时历史小说理论建设抓住了"历史"与"小说"关系的关键,创作实践则以现代意识重新表现历史和历史人物,体现了古今历史小说质的区别,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广阔的艺术空间,在历史小说创作的若干重要问题上,积累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周梅森的历史小说创作颇丰,且与传统历史小说有较大异处,曾在八十代初的文坛引起波澜。周梅森的历史小说代表了新时期历史小说转向的开始,他在历史中与现实对话,作品经历了由国民性反思到人性追问的变化,始终执着于打通一条历史与现实相接的通道,以文学的方式解决现实何以如此的问题,呈现另一种历史小说与现实的联结方式。  相似文献   

15.
明代讲史小说文体的兴盛有多方面的原因,本文论述的是建阳刻书对明代讲史小说文体兴盛所起的作用.建阳书坊在典范作品的刊行、作家队伍的建设、新讲史小说的编撰、销售市场的形成与读者群体的培养等方面,都为讲史小说的文体兴盛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达斡尔族长篇小说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长期以来达斡尔族长篇小说创作的停滞和困窘状态。在新时期思想解放的历史大背景下,创作观念、题材观念及历史观念的演变使达斡尔族作家们拓展了审视历史的视野,特别是长篇历史小说的作者力图以现代意识和新的审美眼光,观照达斡尔民族发展的历史,从历史的兴衰演变中发掘令人惊醒和深思的内容,以寻求民族振兴的通途。在艺术形式上,达斡尔族长篇历史小说大都具有情节曲折生动,结构壮美,情节描写与心理分析相交织,节奏鲜明,张弛有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自小说产生后,部分正史就对小说有收录和评价.文章把正史对小说的评价以及在正史中的地位、分布作为研究的重点.《四库全书总目》和《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可说是正史《艺文志》、《经籍志》的集大成者,对小说的收录、分类、评价均有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李劼人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相当出色的长篇小说家。他的三部连续性长篇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渡》无疑是中国现代长篇历史小说的开端。小说在结构模式,人物塑造,风俗特征。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了多角度的突破。它根植于法国19世纪小说,以“风俗史”、“非英雄”的审美追求,展现出了现代历史小说新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