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章太炎在同盟会成立后的民族主义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章太炎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后的民族主义思想,论述了章氏对民族主义的独特理解及其对排满革命思想的发挥、民族主义思想中的反帝因素与对亚洲民族觉醒的影响诸问题,论证了章氏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章太炎从一九○六年七月到一九○八年十月主编《民报》,在《民报》上发表了五十多篇文章,其中绝大多数是政论文章和哲学文章。这些文章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潮流是基本一致的,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鲁迅曾誉之为章太炎一生中“最大最久的业绩”,学术界历来也对之十分注目。但由于这时期章太炎的思想错综复杂,研究者众说纷纭。基本看法是,“章太炎的哲学体系是吸取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唯心论,对中国佛教唯识宗的主观唯心主义加以改造、充实而成。”持肯定态度者认为,这是章太炎“对佛学重新估  相似文献   

3.
民族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它既有反满的内容又有反帝的深意,经历了从反满兴汉、反对满洲贵族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到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口号的过程。孙中山思想演变的原因.有认识上的原因,又是一种策略考虑,同时国际国内环境的变化也是孙中山反帝口号最终提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民族民主革命最首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因此,能否认识帝国主义,提出正确的反帝纲领,便成为决定革命成败的关键。在本世纪初年,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经对帝国主义有过不少的论述,并基于这些认识,提出了民族主义纲领。他们对于帝国主义的认识及其在民族主义纲领上的反映,多年以来,没有进行深入研究。他们对帝国主义的认识达到什么程度?到底有无反帝思想?是否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纲领?怎样看待他们未能直接反帝的局限?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民族主义是"三民主义"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中国国民党信奉的基本纲领的内容之一。孙中山所提出的民族主义对内部分在各个时期矛盾反复,呈现为达救国目的的策略性;对外部分没有明确的反帝口号是其思想片面性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在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下所产生的戊戌变法运动,是一次具有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中国资产阶级登上历史午台的第一次演出,是一次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的爱国运动,是中国人民思想的一次大解放。毛泽东同志曾多次把戊戌变法和太平天国、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等并列,并把它们分别看作是中国人民在不同时间和不同程度实行反帝反封建,建立一个独立  相似文献   

7.
论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是我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教育家、革命民主主义者。他的一生中经历了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性转变,在一系列复杂的阶级搏斗中,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变化,他的思想和行动也经常发生变化和出现矛盾,“一方面——参加革命的可能性,又一方面——对革命敌人的妥协性,这就是中国资产阶级‘一身而二任焉’的两面性”。①蔡元培的思想发展,经历了辛亥革命时期、五四运动时期和五四运动以后到他死时的三个时期。特别是在五四运动时期,他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进步表现,在当时发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在民主革命时期影响深远,意义重大。其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辛亥革命前十余年间,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具有双重内容,即“排满”与“反帝”,且“排满”是首要的任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的思想发展为“五族共和”,创立民主共和国体制。1924年,进一步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1869—1936)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刊活动家。主编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革命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是章太炎一生所从事的最重要的报刊活动。值此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之际,对章太炎及其主编的《民报》开展个案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这位近代中国思想文化巨子,也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状况与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理论也经历过不断地建构过程。清末民初,民族主义的理论主要是围绕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民族国家而构建的;五四时期,民族主义的理论构建主要是围绕民族自决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反帝与反封的关系而展开;九一八事变后,主要表现为民族复兴思想的提出并成了一种社会思潮,当时的知识界围绕民族复兴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终其一生都在为国家独立,人民解放事业而不懈奋斗.孙中山拯救国家、振兴中华的思想,概括起来就是著名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以及民生主义.其中"对外打不平"的民族主义包括了孙中山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自由、平等和进步的反帝爱国思想.孙中山的反帝爱国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主要阐述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对帝国主义的认识发展,以及反对帝国主义的思想,并对其反帝思想局限性产生的原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想,它成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推动中国革命进程的一件有力武器.雷铁崖是辛亥革命时期著名的民主活动家.辛亥革命前,雷铁崖的革命活动主要是在日本、国内、槟榔屿创办报刊杂志,宣传革命,宣传的重点就是民族主义思想.他的民族主义思想立足于中国的传统民族观,在法学外衣下,带有浓厚的种族主义色彩.  相似文献   

13.
17世纪末至 1 8世纪在德国兴起的文化民族主义是德国资产阶级民族意识、民族主义思想在文化领域的反映 ,是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德国文化民族主义具有注重文化淡化政治、强烈的文化自卫、自我矛盾、浪漫主义和抽象模糊等特征。这些特征是由德国资产阶级力量薄弱、政治幼稚和封建主义强大等因素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杰出的学者和资产阶级革命家。他的政治思想的突出特点是鲜明的反清民族主义思想,因此,研究他的反清思想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明清之际,随着清政权入关统治中国,执行高压政策,把落后的剃发、圈地及其他满族习俗强加于全国人民身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在一起,一度激化而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江南地区曾是东林、复社讲学活动的中心,反清复明的士气特别高昂;扬州之屠、嘉定之屠、  相似文献   

15.
章太炎是我国近代著名学者,资产阶级革命家、宣传家。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思想恢闳驳杂,政治上从赞助维新到投身革命,从“拉车向前的好身手”到“既离民众,渐入颓唐”。因此,在辛亥革命史的研究中,章太炎在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也成了一位争议较多的人物。有一种意见认为,章太炎“是地主阶级反满派的政治代表”:理由是他在辛亥革命时期“最热衷宣传满汉矛盾”;“以犀利的笔锋抨击资产阶级的共和政体;嘲笑选举制度,非难男女平等,父子平等;贬抑资本主义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蔑视恢复人权;赞美封建王政;拥护君主专制等等违反历史行程、不懂得社会发展规律的言论,足以说明他是受封建意识所支配。”有的著作至今仍然坚持着这种观点。很明显,章太炎有无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是否反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拥护君主专制制度,已成了章太炎是地主阶级反满派抑或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关键问题。本文拟就这个问题谈些不成熟的意见,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民权、民生两主义来说,其内容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部分.由于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反满"特征尤为突出,而"反帝"的特征却表现了相当的妥协性.分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中"反满"与"反帝","种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等思想此消彼涨的原因,客观的评价了其民族主义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其三民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相对于民权、民生两主义来说,其内容也是最为复杂的一部分。由于中国早期民主革命的特殊性,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反满”特征尤为突出,而“反帝”的特征却表现了相当的妥协性。分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中“反满”与“反帝”,“种族同化”与民族融合等思想此消彼涨的原因,客观的评价了其民族主义的时代特征与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达尔文的进化论是中国近代影响最广、最深、最久的思想武器之一。它对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资产阶级革命派运用进化论的基本观点论证了民主革命的必然性和民权主义出现的客观必然性 ,点燃了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主义的火炬 ,对中国如何后来居上的重大问题提出了宝贵的见解。当然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进化论也存在着忽视思想启蒙的局限  相似文献   

19.
中国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经过了三个阶段:早期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萌芽阶段,以王韬、马建忠、薛福成、郑观应、陈炽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改良派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形成阶段,以康有为、梁启超、严复为主要代表人物;资产阶级革命派则是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发展阶段,以孙中山、章太炎、蔡元培为主要代表人物。虽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资产阶级教育思想面临着不同的社会矛盾,有着不同的历史特点,但却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维新”,即希望在中国建立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带有资产阶级性质的教育制度。  相似文献   

20.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社会背景的变革,经历了从“排满反清”到“五族共和”再到“反帝爱国”的发展.然而,无论怎样发展,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思想的核心都是“救亡图存,振兴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