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处心积虑”在古汉语中原本是一个中性成语,但是到了现代汉语中,则一般都用为贬义。通过考察“处心积虑”从古到今用例的演变情况.探讨了“处心积虑’’在现代汉语中的褒贬色彩使用问题和成语褒贬色彩演变的大致情况。  相似文献   

2.
吕秋艳 《语文知识》2006,(12):25-25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将“明目张胆”释为“形容公开地大胆地做坏事”.明显含贬义;《辞海》将其释为“谓有胆有识,敢作敢为”.则又明显含褒义。可见这个成语的感情色彩从古到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无赖”一词,《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①放刁撒泼,蛮不讲理;耍无赖。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也叫无赖汉、无赖子。很明显,这两种义项的感情色彩均为贬义。  相似文献   

4.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5.
蒋静 《现代语文》2015,(1):78-80
主要从四川方言后缀“子”的构词、语法、感情色彩三个方面进行分析。通过举例分析讨论了四川方言中后缀“子”的用法及其在方言词语中所表达的感情色彩,并通过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在构词方面进行比较,从而得出四川方言后缀“子”所具有的几类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符号学理论对汉语词语外延与内涵的演变进行讨论,并着重对"走狗"一词的意义及感情色彩的发展变化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该词的感情色彩经历了由中性到贬义再到褒义的发展变化过程,其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除"走狗"一词外,汉语中还有很多词语的意义都在不同的社会及时代背景下发生了变化,词义的扩展是词义发展演变的一种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7.
偶翻词典,发现《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在"无以复加"和"小题大做"两个成语的释义之后,均用括号加注其感情色彩,分别为"多用于贬意"和"多含贬义".很多辞书却未对这两个成语的感情色彩加以说明,如《现代汉语词典》、《辞海》、《中华成语词典》(修订本)、《汉语成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汉语成语司典》(上海教育出版社)、《中国成语辞海》(新华出版社)等等.只有个别例外,如《新世纪汉语成语词典》(四川出版集团、四川辞书出版社)说明"无以复加""今多含贬义", 《成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说明"小题大做"为"贬义", 《汉语成语小词典》(2003修订本)(商务印书馆)说明"无以复加""多用于贬义".这三部词典于另外-个成吾电均未说明其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8.
词的“感情”是指词的褒义、贬义和中性而言,“不稳定”是说同一个词不仅古、今含义不同,而且词的感情色彩在不同的语境中也会互相转化。因为古今词义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其感情色彩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词在褒义和贬义之间相互转化,有的词由中性向两端转化,这些“不稳定”给我们学习语言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有必要弄懂和掌握其中的一些变化规律。总体来说,词的“感情”不稳定现象大概有以下三种情况: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除“您”而外,其它人称代词本身都不带感情色彩、但是,几乎所有的不带感情色彩的人称代词,都能在某些特定的情境中,染上鲜明色彩,显示出表情达意的“特异功能”。在言语交际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灵活巧妙地运用人称代词,  相似文献   

10.
现代汉语中经常听到有人形容漂亮女人是“尤物”或者“天生尤物”,多有讥贬的意味。网络上“尤物”一词也经常出现在“性感尤物”“金发尤物”“极品尤物”“惹火尤物”“欧美尤物”“日本尤物”“足球尤物”等类似的词语中,并随之可能链接到众多的黄色网站。为什么用“尤物”一词来指称女人?“尤物”到底有怎样的感情色彩呢?《现代汉语词典》“对尤物”的解释是:指优异的人或物品。很少补充说其带有贬义。  相似文献   

11.
《汉语学习》2004年第5期张琪昀先生的《说“这年头”》一文认为“这年头”“这年月”所带有的是贬义性的感情色彩,是“贬性时标”,其话语或显或隐地都带有怨天尤人的意思,起码是表示遗憾的意思,话语涵义在于对该时期之某种社会现象或事实进行贬斥、抨击、讨伐、批评、讽刺等。“那年头”、“那个年月”不带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2.
在汉语中,有不少成语不仅初义与今义不同,而且感情色彩也发生了演变。下面分类例举: 一、由褒义转为贬义1.明哲保身:出自于《诗经·大雅·蒸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既明且哲,以保其身。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这几句诗的意思是:大臣仲山甫庄严  相似文献   

13.
成语感情色彩的历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成语中有一部分成语在历史的传承过程中其附属的感情色彩义发生了变化 ,有的由褒义变成了贬义 ,有的由贬义变成了褒义 ,有的由中性义变成具有褒贬的意义。导致这些成语的感情色彩义发生变化的原因大致有 :语境的变化 ,人们观念的发展 ,社会交流的深入等。  相似文献   

14.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词语的感情色彩作临时变通,或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以收到特殊的表达效果,这种用法,在修辞学上叫做“易色”。本义拟就词语褒义贬用和贬义褒用的几种情况来谈谈词语易色的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5.
<正> 关于词语的感情色彩,学者们已多有研究。感情色彩是词义所反映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它主要有褒义和贬义两人类。感情色彩作为表达感情的重要手段在言语中的运用及变化等问题,却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但语言的交际又不限于交流思想,还可以表达人们的愿望、意志和感情。有的时候,纯粹是感情的表达……”动用到言语中之后就可以表达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或体验。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考察现代汉语方言、口语中含“二”的词语的贬义倾向。试图用义项分析的方法,揭示其贬义色彩义项普遍分布的语言事实和内部的义素联系,同时从历时的角度探究这一语言事实的源流关系,以及其中所蕴涵的深层民族认知态度。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有关辞书的订补意见。  相似文献   

17.
在汉语词汇中,有些词带有褒扬、喜爱、肯定、尊敬等感情色彩,如高尚、美丽、纯洁等,这类词称之为褒义词。含有贬斥、憎恶、轻蔑、否定等感情色彩的,称之为贬义词。如:毒辣、傲慢、阴谋等。还有些词本身不带有好坏美丑的感情色彩,称之为中性问。中性同可用在好的方面,也可用在环的方面。词语的褒贬感情色彩在特定的语境下可以相互转化,既能褒义贬用,又能贬义褒用。例如:‘俄用儿童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找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其中的‘被猾”在这里就是机灵、顽皮的意思,贬义同用成褒义词了n一、训练目标学习词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18.
说起词语的感情色彩,稍有知识的人都会想到褒义、贬义和中性。褒贬色彩已有定论,唯中性色彩,却理解各异,观点不一。有认为不带感情色彩谓之中性的,有认为既非褒又非贬谓之中性的,有认为既可褒又可贬谓之中性的。牵涉到具体的词语更是模棱两可,不置可否。究竟何为中性?《辞海》、《现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大型工具书都未论及。上  相似文献   

19.
有些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感情色彩会发生变化:或褒义贬用,或贬义褒用,从而收到独特的表达效果。词语的这种用法,修辞学上叫“易色”。运用易色辞格的例子在初中语文课本里有很多.今撷取数例予以说明。一、将褒义词作贬义用1.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实在标致极了。  相似文献   

20.
汉语中的词语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多见。“先生”作为现在比较通用的一个称谓词语,广泛地应用于我们的交际之中,它经历了历史发展的诸多阶段,备了多且褒贬不一的义项,它在感情色彩上表现出的无论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义,都有它的发展渊源,从“先”和“生”两字的意义结合而来,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