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汉语口语语体中经常出现由第一人称代词单数“我”或第二人称代词单数“你”与实义动词“看”、“说”共同组成的诸如:“我看”、“你看”、“我说”、“你说”等话语标记.这些话语标记可以看作汉语中的一类构式,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这类构式经过主观化和语法化过程演变出了一些特殊的语义和用法,突出体现在其结构中的实义动词基本义逐渐虚化,很多时候无法确指出其在构式中的词汇意义,主要功能也由表达实际动作转变为更多的传达对话双方的主观态度和心理情感.  相似文献   

2.
“没的(得)说”经历了词汇化、语法化和构式化过程,演变很复杂.具有[+不说]语义特征的“没的(得)说”首先词汇化成“肯定”义的形容词,语义再进一步虚化和引申,演化成了话语标记词和具有强主观性“高程度”义的典型构式.“没的(得)说”结构式的语义从“否定”到“肯定”再到“高程度”,语义的推导越来越不依赖组成成分,语义变得越来越不透明,构式的构式化程度也越高.  相似文献   

3.
格式“看起来”的不同用法分为三种,并从句法、语义、功能方面对它们进行比较分析。从“看起来1”到“看起来2”再到“看起来3”,这一格式从短语变为词,同时在意义上由表示动作到表示主观态度,功能上从实义词组到话语标记,“看”和“起来”的语义变化对此都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邵阳话中,反素词“来回”除了可以用作动词、名词、情状副词外,还具有情态义和篇章义,这在汉语方言中较有特色。其表示情态意义的语气副词用法的形成,与普通话和汉语方言中其他反素副词具有共同的认知语义基础,但不一定经历了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而可能是通过隐喻途径直接产生的词义引申现象。“来回”在语气副词用法形成后发生了语法化,还产生了话语标记等用法。由反义对立式动词性语素组合起来表达情态义,具有一定的类型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还说呢”是话语交际中的常用形式.“还说呢”在话语交际中具有话轮转换、话题处理和表达主观义功能,话题处理功能中包括话题转换、话题转接和话题关联.根据话语标记特征以及“还说呢”的实际运用,“还说呢”处于话语标记的渐成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础上考察了现代汉语"所以说"的结构形式。关系连词"所以"和言说义动词"说"的虚化是现代汉语"所以说"词汇化的前提。词汇化的"所以说"可以作为一个标记词,其辖域由涵盖句子延伸到涵盖话语。语义表达的主观性很强,它引导的内容总是表达了说话人的主观态度。往往用于对话题的引入,具有衔接连贯、组织、强调话语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不是我说你"是口语中经常出现的话语标记,它的话语标记化必须满足"说"是"责备、批评"为评述义等三个条件。古汉语中没有这个格式,它的话语标记功能是在现代汉语口语中才出现的,与此相关的格式存在变体,只有评述义动词或带有意愿、情态附加成分的动词短语可以进入该格式成为话语标记,因为这类动词或短语的主观性非常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元话语和插入语被广泛应用在语言教学和语言现象研究中,这两个术语在语义和功能方面有很多重合之处,但也有些微差别。文章在研究这两个术语的句法、语义、功能以及主观性方面特点的基础上,厘清二者之间的关系,并对元话语/插入语与话语标记进行比较研究,认为话语标记是语法化了的元话语/插入语。  相似文献   

9.
表征询的话语标记“你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发现:话语标记"你说"有引介话题和征询对方意见两种话语功能,它源于由人称代词虚化为受话角色的"你"和语义虚化的"说"的结合。根据它与所指话语信息的位置关系,归纳出两种话语信息模式:"…,你说—,X…"(模式Ⅰ);"…,X—你说呢,…"(模式Ⅱ),两种模式各有不同的语用功能。文章还考察了"你说"的两种词汇化机制,即语义规约化和相邻成分的层次消解。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句法环境和语用功能两个方面分析了“你V”类话语标记的使用倾向,认为这些差异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语义俯瞰的制约和影响.话语标记的使用倾向反映出其语法化程度的高低.总体而言,“你V”的语法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你看”>“你说”>“你想”>“你知道”,这一结果是由“V”的表义功能、“V”的词性类别、“你V”的适用语体以及“你V”的音节数目等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
“又来了”除了可以用为动词短语,表示动作行为的重复发生之外,还可以用为表示责怨义的话语标记。话语标记“又来了”的组合较早出现于明末,其中的“来”是一个代动词,而不是行为动词。“又来了”虚化的动因有三个:(1)句法动因——结构压缩;(2)语义动因——概指义的主观化;(3)语用动因——降低面子威胁。“又来了”的语用功能有三个:行域层面的责怨;知域层面的否定;言域层面的劝谏。  相似文献   

12.
认知语言学重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运用该视角分析,话语标记语so置于句首以表示多种语用功能的新用法,其兴起并非偶然,而是有着交际需要、语义功能和群体特征等多重原因。So从连词演化为纯粹的句首话语标记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表示结果的连词;作为话语组织手段的话语标记语;结果语义脱落和话语组织功能弱化的句首话语标记语。追溯这一历程可以看出,so之所以能将看似毫无关联的语用功能聚于一身,与其本身的因果逻辑密切相关。从认知角度来看,句首话语标记语so的语法化过程是一个逻辑语义层面到话语层面的跨域映射。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随着话语学的兴起,语义研究的范围扩大了,涉猎了话语义或语用义方面的一些问题。但是,话语义同语言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这方面的讨论好像还不多。修辞活动是从语言系统中选取词语、句子,因此必须首先就语言层面弄清有关词语的词义,有关句子的句义,修辞活动又是在话语中进行的,离开话语就无所谓修辞,而话语显现的是话语义。因此,修辞研究必须要思考话语义和语言义的关系问题。本文就语言义的一般性和话语义的具体性、语言义的稳固(固定)性和话语义的临时性这两个方面,从对比中说明话语义同语言义的联系和区别。  相似文献   

14.
"话是这么说"已经由一个完整小句习语化为一个话语标记,其语法化的机制有句法、语义及语用等方面,其主观化诱因是语用推理。话语标记"话是这么说"在语句关联上具有话轮转接功能和让步衔接功能,在人际功能上具有主观评价功能和自我推测功能。"话是这么说"和"话是那么说"存在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15.
话语标记语是指没有实质性语义或者实质性语义丧失,用于谈话中,使上下文关系明确,说话人主观意图得到有效表现的插入语。话语标记语方面的研究是语用学研究的一个新兴课题。本文以中朝日常会话中的语料为基础,从语用的角度出发,对中朝话语标记语“什么”和“ ”的语用功能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从使用频率的角度来说明词语本身语义弱化的原因,通过口语语体和书面语体的统计对比,发现“这个”在口语语体中出现的频数远远高于书面语体,而话语标记正是其语义弱化的一个产物。在口语语体中,“这个”还有话语标记功能,即引发话轮和延展话轮。  相似文献   

17.
从语用功能上看,埋怨性话语标记是一种陈情性的话语标记。埋怨性话语标记语主要有“真是/也真是”“真是的/也真是的”“何必呢”“何苦呢”“至于吗”“你看你”“不是我说”“不是我V你”“看/瞧你说的”“你这个/种人啊”“再怎么说”等。埋怨性话语标记可以提示所说话语具有埋怨性的特征,其埋怨程度随埋怨语境、埋怨对象、埋怨内容等不同而有所不同。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的认知主要体现在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与语境关系的辨识、埋怨性话语标记语的互通性与差异性的认知和对埋怨性话语标记语功能的把握等方面。  相似文献   

18.
“你别说”是现代汉语中高频出现的肯定性话语标记,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你别说”在语篇中位置灵活,一般出现在议论语境、叙述语境或者议论兼叙述语境中,从认知的角度看,它还可以表达言者的话语立场,包括信息确定、传情达意和推进语篇等。本文分析了话语标记“你别说”的演变机制,认为催生这种话语标记功能产生的机制并不唯一,它是词汇化、语用化和接入语语法的“征用”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话又说回来”是一个典型的话语组织标记。“话又说回来”和“话说回来”是众多变体中的两个代表,用于观点对立、避免片面、让步求同、转折否定、补充前提等多种话语环境下联系两个语义相关的话语片段,分布格局为“S1,话又说回来, S2”。其形成机制是物体的空间位移特征向说话人观点发生改变隐喻投射的结果,有助于增强话语连贯,建立最佳关联,能典型地反映语言运用中的工具性语用意识。  相似文献   

20.
口语中常用的"这么说吧",具有话语标记的作用,其基本功能是标示解释。当说话人意识到听话人可能不能理解或难以理解自己所说的话语时,会使用"这么说吧",让听话人更容易、更准确地把握所传递的话语信息。"这么说吧"和"这么说"作为话语标记,外在形式虽然相似,但"这么说吧"语义后指,从言者的视角进行解释,"这么说"语义前指,从听者的角度进行推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