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音乐教育是指一种本体教育,即是说首先要从事音乐本身的教育,使人学会音乐、掌握音乐。这是作为音乐教育本身的音乐性价值。同时从社会学角度来看音乐教育还体现了其特殊的社会价值。在新时代的当下,音乐教育同时体现了人文教育的社会价值、对个体教化的社会价值、改善和促进大脑及语言能力的社会价值、传承文明和传播文化的社会价值以及作为现代实用工具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社会司法运行中,情理法融合形成了显明的人文精神特征和对法文化追求的人文传统。本文以社会学为视角研究这一法律现象,深入整理、归纳影响中华司法人文传统的内涵特质及形成、演进的社会性因素,系统分析其与社会思想文化、社会结构、社会秩序之动态关联,为中华司法人文传统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互动联系提供一种社会学的解释,以期探求传统司法在近现代社会变迁与互动发展的演进脉络及蕴含规律。  相似文献   

3.
布迪厄社会学理论提出从场域、惯习和资本等方面去考察社会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关系与表现,这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视角。陈荣捷是世界朱子学界权威,他在海外翻译研究和传播朱子学数十年。本文借助布迪厄社会学理论视角分三个时期对陈荣捷的朱子学翻译研究进行探讨,深入剖析作为译者的陈荣捷朱子学研究,试图从更接近翻译本质属性的角度来观察和阐释译者的翻译场域、译者惯习及其所承载的文化资本,认为其原本的选择是翻译场域与译者惯习和资本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翻译策略又是译者惯习和资本的外化。  相似文献   

4.
马克斯·韦伯论中国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拙 《华夏文化》2004,(2):25-27
马克斯·韦伯(MaxWeber,1864—1920)是德国社会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法学派在欧洲的创始人之一。他曾任柏林大学、慕尼黑大学等著名大学的教授。他认为,社会学是一门以人们所从事的社会活动的意义和目的为研究对象的“理解”的科学,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理想类型”的理论。他对于东西方文化和历史的比较研究,对经济、政治、军事、法律、宗教和艺术的综合研究,以及在组织社会学方面的研究,使他在社会学说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撰有《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宗教社会学论文集》和《经济与社会》等论著。韦伯关于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5.
“文化”这一概念是由爱德华·泰勒提出建立的。他从德国社会思想家们那里摘取了这一术语,表现在他的著名界说里:“文化是这样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传统和被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人所采取利用的其它功能和风俗习惯。”它主要为人类学家和人种学家所发展,同时又为考古学家、心理学家和历史学家所运用。文化这个概念对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传播性的人类学是很重要的。它被认为是许多显著的特质的结合,这与“文化凝结体”联系在一起;比如,园艺在指定的社会中可能被认作一种“文化凝结体”,各种显著特质的组合,有陈旧的挖掘型棍棒,种植技艺,围栅栏,除草,在场地上举行的宗教仪式,劳动群众的组织安排,对于园地的权利,对于收获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学研究经历了一个由外部研究(社会历史研究)向内部研究(自足的形式研究)的转变过程。在形式研究狭隘的弊端囿限了视野之际,学研究再次将眼界转向了外部。这次不是转向以往的简单的、机械的社会历史反映论和决定论,而是寻求学与社会存在的各种关系的契合点。知识社会学为这一转向提供了理论的支撑。以下选编的四篇稿件从不同的社会关系的角度切入中国近现代学,获得了诸多新的研究视点和新的见解。[编按]  相似文献   

7.
黄勇 《文化市场》2001,(4):43-44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文化现象。网络是一种新的经济现象,但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它更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是一种当今社会存在反映到意识形态的文化现象。它与传统文化相比.在许多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社会整合·社会发展缪青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把握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必须注意发展的协调性与可持续性。因而,把握社会整合的机制是极为重要的。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社会整合意味着协调社会各集团、各阶层利益及行为,使之相互顺应为社会一体化过程。社会整...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是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重大发展。在学习中,让人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欢欣鼓舞和神圣感。“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根本任务,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重视文化建设,推进社会文明进步的决心,表明了文化问题不仅仅是一个社会问题,而且与党的先进与否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具备了党的生存状态的特性。从此,文化不仅仅是它本身,而与党的性质、宗旨和任务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了新文化地理学的研究视角,以成都市已经建成的"锦里"和"文殊坊"历史文化街区为例,把文化景观当做一个社会、文化、历史的多维存在来进行研究。分析了二者成功与失败之处,涉及大量文化、历史、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李友广、王晓洁合著的《传道与出仕——共同体理论视野下的先秦儒家》一书(以下简称《传道与出仕》),由人民出版社于2018年11月正式出版。作者运用德国社会学家裴迪南·滕尼斯"共同体"理论为研究视角,以"知识社会学"为理论方法,以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相互参照,对先秦儒家的身份认同、价值选择及政治实践做了具体的抽绎与归纳,充分彰显了儒者置身于伦理与政治之间的张力,并对儒生在汉代所产生的分化进行了历史学意义上的深层揭示。《汉书·艺文志》称:"  相似文献   

12.
"表象主义"的科学知识观声称科学知识是对自然的精确表象,是一种去情境化和去局域化的理论体系."建构论"找到了传统科学观不对称之症结,打破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绝然区分的界限,进而实现了科学"社会研究的转向";"社会研究的再转向"则对社会研究本身进行了"反身性"、"对称性"等论题的责问,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对称性;"科学的文化研究"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了对社会建构论的反思,力图使科学研究跳出社会建构论的传统.可以说,正是在这种连续地反思和批判中,科学知识观的范式从"一维"走向了"二维".  相似文献   

13.
<正>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泛二次元用户规模达3.4亿,核心二次元用户达9100万。可见,二次元文化已逐渐从小众走向大众。随着用户群体的不断扩大,不少专家学者开始忧虑:长期浸润在二次元文化下的青年群体,他们的文化价值观会不会产生异化和畸变?他们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会不会受到影响?社会学学者曼纽尔·卡斯特尔曾在《网络社会的兴起》一书中指出:网络会对一个地区、  相似文献   

14.
考察成都平原文明的起源与形成,首先需要考虑"文明"的定义和定义的途径,根本的问题是,"文明"首先是一种理念,是特指一个与野蛮阶段相区别的较高的人类历史发展阶段.鉴于不同地区、不同文化所存在的差异,这样一个较高的阶段并不一定具有完全相同的特征,因而就"文明"设定出一套普遍的物化的标准显然并不合适.从横向上对成都平原先秦时期各个阶段的文化来探讨文明起源,需要对整个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作整体考察,才会对各时期各文化的整体面貌以及它的各自所处的社会发展阶段有所了解.而纵向研究则在于考察在不同的阶段中各种社会、文化和经济等方面的因素所发展的变化,并最终获得对文明起源与形成进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研究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对研究对象的认识和界定。在传统的文化研究中,基于对文化概念的人类学和社会学认识,经验方法、结构方法和历史方法是文化研究的主要方法。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和文化产业的出现,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得到拓展,文化功能发生了重大变化,并因此对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提出了严峻挑战。总体上看,厘清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力,探索"文化生产力"的性质、特点、规律、结构和机制,认识当今文化学与其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进而探究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方法和路径,已是摆在理论界和学术界面前的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从酒的生产和酒的消费所创造出的科学技术知识,所促进的文化繁荣和人际关系文明,提炼、阐释中国酒文化主题,并论及这一主题在当今的时代性与围绕这一主题推进当今酒文化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成都市文博事业"两中心,六体系"的战略构架从2003年提出,到现在已二年多时间.在这二年多中,成都市文化局围绕"两中心,六体系"的战略构架进行了系列相关研究,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开展了对部分系统的打造工作,如三国文化中心、诗歌文化体系等,都已初见成效,对成都的文化事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为此,"两中心,六体系"的文博战略构架已被成都市委、市政府作为我市发展文博事业、文化旅游事业,甚至作为成都市进行城市经营、打造成都名片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这篇文章就是对该战略构架初步研究成果的总结,它将进一步促进"两中心,六体系"战略构架的打造和完善,为成都市的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城市文化形象经营等起到进一步的推动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游荡者”这个四处闲逛、优哉游哉的人物形象已经渗透到了文化领域的各个角落,引起了文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游荡者具有如此大的魅力呢?泰斯特曾经指出游荡是一种“闲逛和观望的活动”,这一活动是“文学、社会学和城市(尤其是大都市)生活艺术中经常出现的一个主题”。怀特从空间的角度这样理解游荡者,  相似文献   

20.
民俗文化与城市文化生态的构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俗文化是一种存活于大众生活中的通俗文化,在文化生态系统中,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它在对社会结构发挥作用的过程中彰显出弥足珍贵的价值.它以自己拥有的促进价值认同、精神凝聚和品格塑造的功能,为当代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一种文化支撑,对城市良性文化生态的构建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由于社会转型,经济浪潮的冲击,民俗文化渐趋衰微.因此,切实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合理开发利用民俗文化资源,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