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文化生活的多维需求,作为报纸重要组成部分的副刊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研究报纸副刊的社会作用,以期提高副刊的质量,增强报纸的社会功能,是值得我们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报纸,作为党和政府的宣传工具,报道新闻,宣传政策,传递信息,无疑是其主要的社会作用。副刊是报纸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内容和形式上又有别于新闻版,所以,副刊的社会作用既受报纸总体作用的制约,又不得不有其独特的个性。根据人们的阅读心理和审美情趣,从增强报纸社会功能的角度考虑,副刊的社会作用大致可以规范为:新闻补助作用、审美教育作用、社会指导作用、文化娱乐作用。报纸是新闻纸,报纸副刊无疑也要为新闻宣传服务。然而这种服务,一般不是直接的而是间接的。新闻多正面取材直接报道,一则新闻事实在新闻版  相似文献   

2.
这几年,被人们视为“社会新闻”的新闻又开始“热”起来。它不但在报刊上重新拥有了自己的领地,占据了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一部分,而且有些单位还经常举办一些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反响的“社会新闻大赛”,探讨社会新闻方面的文章,也逐渐增多。社会新闻既是一个老问题,又是一个新问题。说它老,是因为报纸在创办初期它就存在,或者说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上 ,新闻是当然的主角。这本不应当成为问题 ,然而在一个相当的时期内 ,它却成了一个老大难问题。许多不是新闻的“新闻”混迹其间 ,充斥版面 ,久而久之 ,使人们几乎忘记了报纸原来是为传播新闻存在的。现在全国的报纸都在改革创新 ,虽然侧重点各有不同 ,但殊途同归 ,最后都归结到让新闻唱主角上来。看看那业绩卓著的报纸 ,无一例外都是真正让新闻唱了主角的报纸。在这方面 ,军报的改革创新 ,也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 ,那些不是新闻的“新闻”不仅正在被一版扫地出门 ,而且在二三版也少有容身之地。这是一个可喜的进步、良好的开端。我们…  相似文献   

4.
社会新闻是各报注意开拓的一种新闻。因为它的题材来自于民间与社会基层,反映的均是人们生活中各个侧面的问题,所以倍受读者欢迎。目前“社会新闻”栏目散见于各家报纸的版面上,长盛不衰,这是好事,但是本文要谈的是其另一面,即目前社会新闻栏目中一些不足的方面,及其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社会新闻不应是偷、盗、奸新闻。此言似乎有点危言耸听,其实是存在的。有些报纸翻开其社会新闻栏目,每天都是老题目、老主题,总离不开什么地方抓到一小偷,哪儿发生了抢劫,又何处抓住了强奸犯等等,此类题材多了,人们看了会发腻。好在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所占版面毕竟有限,否  相似文献   

5.
社会新闻是以社会生活、社会现象、社会问题中可歌、可喜、可爱、可惊、可憎的事为报道题材,以反映社会风貌、社会道德为主旨,具有社会教育意义和普遍兴趣的新闻。 需要告诉通讯员的是,我们社会主义报纸上的社会新闻和西方资本主义报纸上的社会新闻是有本质区别的。我们社会主义报纸发表社会新闻,是要反映改革开放年代人们心态的变化,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新风尚,鞭挞种种不良现象和歪风邪气,扶正祛邪,潜移默化,激励  相似文献   

6.
《新闻前哨》2010,(5):7-7
龚学明在2010年第3期《传媒观察》上撰文认为,一般观念上,社会新闻只是满足人们猎奇的心理,但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多样性。仅满足人们猎奇心理已不足以留住读者。优化社会新闻,最主要的是在内容上变革.要深化社会新闻的厚度,张扬社会新闻的广度,强化社会新闻的力度。报纸优化社会新闻有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7.
正报纸要增强服务性,这已经是报业的共识。如何提高服务性,很多报纸都做了有益的探讨。报纸是由一张张版面组成的,提高服务性首先要体现在版面的编排和设置上。笔者认为,在一版刊发重要的服务性新闻导读,将传统文艺副刊改为文化、旅游、健康、娱乐等内容的大副刊,是提高报纸服务性的两种有效途径。报纸的服务性,是靠刊登服务性新闻体现的。服务性新闻是一种为社会公共事务或人们工作、生活中急需解决的非商务活动无偿提供信息的新闻。其特  相似文献   

8.
1991年,是中国新闻摄影界的又一个忙碌年。由于报纸上出现了比以往更多、更大、更好的照片,人们不仅直观地看到一年中世间大大小小的新闻事件的逼真生动形象,也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摄影在新闻传播领域的独特作用及其独特的魅力。作为一种历史较长的传播媒介,报纸以它信息量大、报道深入的优势在与电视这一年轻、快速、通俗的视觉媒介的竞争中并驾齐驱。人们往往在看过电视之后,还要拿起报纸细品一回。从也要用眼睛获取信息这一意义上说,无疑,报纸也是一种视觉媒介,而照片则是其中最吸引读者、最具视觉冲击力的部分,也是使报纸在与电视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最重要  相似文献   

9.
当前,人们对报纸文艺副刊的社会功能,认识不太一致。这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文艺副刊有以下几种功能.一、宣传功能有人把报纸的文艺副刊等同于一般文艺刊物,强调它的文艺性,排斥它的新闻性,从而否定它的宣传功能,这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报纸的文艺副刊,从它70多年前在北京《晨报》等报纸上诞生时开始,它一直都是报纸的一部分,它和新闻版面一起构成报纸的整体。“文艺副刊与新闻版的服务对象及其作用是一致的。不同的是,一个是软的,一个是硬的;一个是迂回的,一个是直接的,最后是殊途同  相似文献   

10.
《今传媒》1997,(3)
杂交有优势——社会新闻发展中的重要实践文/薛养玉以前人们一说到社会新闻,立即就想到黄色新闻、桃色新闻、黑色新闻、猎奇新闻,等等,似乎社会新闻就是那些乌七八糟新闻的总称,以致很长一个时期内,社会新闻被视为出身成份不好的孬种,不让在我们的报纸上抬头露脸。...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新闻弱化”即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在报纸版面上的地位减弱,成了报纸采编工作中的一个突出问题。 按照传统新闻学的观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所进行的迅速及时、简洁明了的报道。毫无疑问,消息应该在各种新闻文体中占据首要位置。然而在“新闻弱化”的情况下,消息的主体地位显著地动摇了。这具体地表现在报纸上消息特别是时效性强、可读性强“短、新、活”消息数量的减少和地位的减弱。人们看到,现在版面上叫得响的消息少,而且在版面处理上,优秀  相似文献   

12.
(一)报纸是新闻纸。而新闻就是反映事物最新存在状态的信息。一般来说,读者的兴趣是报纸选择新闻的标准。凡新闻价值高、可读性强、感染力大、社会反响广泛的信息,读者才会普遍感兴趣;而读者普遍感兴趣的信息,不管刊登在哪张报纸上,读者总会喜闻乐见。人们把当今社会称为“信息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个被新闻包裹着的世界,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甚至手机,都在前所未有地给我们提供新闻;这是一个信息泛滥的时代,时政、财经、社会、文化、体育,甚至八卦,汹涌的信息每时每刻都在制作、发布.在媒介发达、信息泛滥的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新闻?人们在消费新闻时,更多地趋向信息,还是更多地趋向娱乐?  相似文献   

14.
报纸、杂志这些平面媒介,是大众获取信息的惯有途径,它们是人们文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图片资源十分丰富,在全民摄影的现代社会,“独家照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图片新闻资源相同,但在报纸上展现效果不同,这就要看图片编辑的功力了。  相似文献   

15.
广播新闻要通俗易懂笔者从事新闻工作已近三十年,其中大部分时间是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日常生活中.我经常收到一些朋友寄来的稿件的复印件,其开头三个字是“本报讯”,显然作者的初衷是为报纸写新闻。报纸上的新闻是依靠人们的视觉来接收的,而广播新闻则诉诸人们的听觉。由于接收新闻的器官不同,广播新闻必须顺应人们的听觉习惯。在漏听之后往往是无法弥补的。又如,看报纸时可以边看边查字典,而听广播就不能这样,听广播不像看报纸,必须识字.而广播听众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受众面比较广。这就向广播新闻的作者提出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决定报纸质量的,首先是新闻的新鲜性、重要性、时效性,是言论的鲜明性、准确性、针对性,还有版面的规范、活泼和标题的醒目、生动等。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容忽视的是,报纸的语言文字是否纯洁,也是衡量报纸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报纸文字纯洁,有利于准确阐明编辑部对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和社会问题的观点。有利于向读者准确地传播新闻信息。这也是对读者尊重的应有之义。我们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报纸,如果逻辑混乱,语句不通,如果生造词、错别字很多,标点符号乱用,就会给读者的阅读造成许多困难,以至造成新闻传播的负效应。一般来说,人们对报纸是比较信赖的。报纸常常成为中小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课外读物。然而,某些报纸文字差错很多,学校语文教师又得从报纸  相似文献   

17.
电子新闻导语同报纸新闻导语有很大区别,这主要表现在对五个W和一个H这六个新闻要素的安排上。电子新闻导语绝不是“谁?——什么?——哪?——什么时候?——为什么?——怎样”这样的传统的报纸新闻导语模式,通常只是交待这些要素中的两个或三个。要写好电子新闻导语;必须把握它自身的特点。提供信息电子新闻导语是让人们开始注意收听的一个信号,所以在导语中不必提供全部细节。撰写导语的  相似文献   

18.
最近到楼下的报摊去买报纸,南京的《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经常买不到,我问老板为什么这两份报纸卖光了,而本地的报纸还剩这么多。老板回答说,这两家报纸比本地几家报纸好看,报纸上刊登的都是好看的社会新闻、娱乐新闻,读者爱看。确实是这样,就拿国际新闻来说,这两家报纸除了特别重大的政治新闻就很少刊登这些“不好看的时政新闻”,  相似文献   

19.
2007年3月29日,一条“刘德华女歌迷之父跳海自杀”的新闻登上了全国各大报纸的重要版面,人们在为逝者感到惋惜时,未曾想到在随后的一个星期里,这条简单的悲剧新闻被演绎成一个戏剧性的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20.
每当您打开报纸,饶有兴味地浏览当天的国内外重大新闻,或者阅读千姿百态的社会新闻时,您是否还意识到,在报纸的各个版面上,处处洋溢着新闻的艺术美! 随着人类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地发展。就新闻事业来说,最近几十年来,随着新闻传播手段的进步,人们对新闻的审美观出现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