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投影以它独特的优势,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形象”的具体事物,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可是,倘若一味以“化抽象为形象”去迎合学生的形象思维特征,却又束缚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投影教学有“抽象——形象——抽象”的“否定之否定”的认识功能,而概念教学是以“具体——抽象”的过程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重在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本人认为将两者重叠比较,得到“抽象——形象(具体)——抽象”的过程,可以发现其  相似文献   

2.
一、正确处理深与浅的关系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十分必要。教学中只有从浅近到深邃,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才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只有透彻掌握了浅的,才能进一步掌握深的,为此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深得进去,更要浅得出来,做到...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施正一教授的《论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是对马克思科学理论思维方法的突破性研究,主要表现在:准确界定了理性认识、理论思维、理性思维等范畴。从民族兴旺的角度指出理论思维的重要性;辩证地指出理论思维和认识过程不仅包括“具体——抽象”的过程,还包括“抽象——具体”的过程,并突出强调了后者的作用;科学地分析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的“表象——抽象”和“抽象——具体”的方法是辩证统一的。指出表象是理论研究的起点,理论研究还必须由抽象上升到具体;“表象——抽象——具体”的方法不仅是马克思写作《资本论》的叙述方法,更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同时施正一教授为我们指出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意义并为我们树立了运用科学的理论思维方法进行学术研究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心理学家根据思维抽象程度的不同,把思维分为三类;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人们认识事物先从感知操作具体的实物进行思维,到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思维,最后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所以,思维的发展是一个有序的过程。我们从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看,小学生思维处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其抽象逻辑思维虽有一定的发展,但往往也不能离开具体形象思维的支持。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认识的规律,从“直观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这一过程来组织教学。过去我们只认识学生认识规律是从“具体——抽象”,在教学中往往采用‘直观操作—抽象概念”的模式进行。所以,这几年人们对抽象逻辑思维的培养谈得多些,这是必要的。而对具体形象思维的培养,在实践中没有能够引起重视,这是不足之处。所谓形象思维是一种借助直观的形象和表象而进行的思维。它是对客观世界直观感知过渡到抽象思维的一个必要的中间环节。忽视了这一中间环节,就会产生传统的重结论教学所反映的阻碍学生思维发展的种种弊端。例如,教师讲完长方  相似文献   

5.
重视和加强概念教学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而儿童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是:动作——表象——概念——系统——扩展——深化——应用。再到动作——表象——……这样一个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从感性到理性,再从理性到感性的往复循环的过程。因此操作是概念教学的重要内容,下面就如何优化操作程序,促进概念教学谈谈我们的体会。 一、模仿直观操作,创设情景,引入概念。 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是学生积极探索的动力。而概念教学一般比较抽象、空洞,学生容易感到枯燥。因此在引入概念时,我们应当充分应用感性材料(直观教具、学具)来创设情境,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自觉地开动脑筋,主动获取知识。 比如在引进“体积”的概念时,老师可以先在量筒里盛半筒清水,然后放进一块小石块,学生看到量筒里的水面升高了一些,记下升高的高度。取出小石块,水  相似文献   

6.
细节和线索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思维元素.从感知的具象到概念的抽象,思维流程大致可概括为:具体的形象——朦胧的轮廓——关键性细节——清晰的线索——理性的抽象.在感受、识别、理解和创造的语文综合性教学活动中,细节、线索等意象极易被忽视,而他们又在综合性思维活动中极其重要和关键,由细节、线索等发挥重要作用的“综合同构”,为综合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7.
列宁曾指山:人们认识的过程就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哲学笔记》)。学生掌握科学知识、获得理论认识及促进思维的发展,也总是从具体的形象开始的。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况早就指出:教学应该以“闻见”为基础,他说;“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荀子·儒效》)。学生的认识从总体上讲也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初中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充  相似文献   

8.
“信息作文”是根据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收集、选择、分析、处理各种写作信息,使之有机交合、合理融汇,从而产生新的信息的一种习作方法。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基础教学应根据其操作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宜采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析”的新三部曲。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这是符合计算机应用教育的特点和人们的认识规律的。一般而言,我们通常把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涉及的知识体系结构组织成如下三个层次:“知识领域——知识单元——知识点”。每一个知识领域可以分解成若干个知识单元,每一个知识单元又包含若干个必备的知识点。知识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是“知识领域”,表示计算机基础学科的一个子域,它包括了实现一个特定工程(项目)的全部功能。与这种认识相对应。我们把建构主义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归纳为项目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从正常人感知客观事物的一般心理活动顺序来看,是从感觉到认识,从认识再到概念。由于视觉障碍,盲童的心理活动顺序有时是相反的,即从概念到认识,从认识再到感觉。形象思维理论提出,从印象到意象、再到形象是其艺术思维的全过程。盲童创作剪贴作品的思维过程却与此不同,是从意象开始的。意象的形成,包括联想和想象两个部分。相对而言,创作中的自觉联想,实质上隶属思维抽象;想象则走的是第二条路,使“抽象的规定在思维行程中导致具体的再现。”划分清楚感性具体与思维具体范畴中“具体”一词的不同含义,是重新认识传统的形象思维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数学教学弊端之一。为促进素质培养,就要克服这一弊端,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经历从感性到理性,从未知到已知的知识形成过程。一、形象、表象、抽象“形象——表象——抽象”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过程。表象是中介,是过渡的桥梁。表象既是形象思维的细胞,又是抽象思维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创设教学情境,要遵循"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规律,遵循"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遵循"最近发展区"理论,这样才能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写作的过程首先是考生心理成熟、思想成熟、情感成熟的过程,高品质的思考、感悟、体验需要从形象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转化的媒介就是“思维”;把成长成熟的过程真实、具体、形象地呈现出来,需要恰当的路径与适宜的方法,同样要循顺“思维”的轨道。教师要善于引领学生做“思维旅行”,让学生在“实战”中将思维质量的提升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轮廓意象和线索意象是介于具象和抽象之间的思维元素。从感知意象到轮廓、线索、再到抽象概念,其思维流程可概括为:具体的形象——朦胧的轮廓——关键性细节——清晰的线索——理性的抽象。象意思维是包括线索、细节、轮廓等多种意象在内的会意流程(和谐耦合、对比推理、概要显示和联想创意),在个体感受、识别、理解和创造的教学活动中,应把握象意思维的主要特征,遵循相关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的高效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同构”学习力。  相似文献   

15.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自然教材中的内容,多数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结构: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自然事物中提出一个问题,然后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思考探索问题的结论,最后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广泛联系实际。在这几个环节中,“观察、实验”基本上都安排在“结论”之前,这就是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获得知识。可见“观察实验”在自然教学中的地位是何等之重。这样突出“观察实验”地位是有道理的,因为实验生动形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抽象到具体,符合认知规律,也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因此,实验不仅是自然教学的重要手段,而且是培养学生实…  相似文献   

16.
抽象是数学学科的三大特点之一.从若干具体的事物出发,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和规律,然后再把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往复循环,不断提高,这就是学习数学的一个认识过程.从幼儿园开始,我们就学习数学.那时学习的数都是与量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皮球,两个橘子,三个小朋友……把数和量联系在一起学习,具体、形象,小孩子容易懂.到了小学,孩子已经不满足于具体的量,而开始学习比较抽象的数了.这时,“2”不仅可以表示“两个橘子”,还可以表示“两本画书”、“两个小孩”、“两颗星星”、“两把椅子”……它的意义更广泛了.所以,从量到数,是人们认识上的…  相似文献   

17.
理论联系实际是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使其科学化对于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应把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具体——抽象——具体”的发展过程来认识和对待,理论联系实际要追求达到“思维具体”的认识,因此必须尊重一般的认识规律,使对实际对象的认识由“感性的具体”上升到“抽象的规定”,再上升到“思维的具体”。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由“感性的具体”到“抽象的规定”再到“思维的具体”应把握三个转变。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梳理了教育学研究传统中四种主要的“人的形象”——“能力人”、“理性人”、“抽象人”、“部分人”,概述了他们的主要特征,并对他们自身存在的理论缺陷进行了深入批判。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重构教育学研究中“人的形象”的问题,并就“权利人”、“经验人”、“具体人”和“整体人”的形象进行了扼要介绍和分析,希望为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提供人性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Photoshop实践性很强,如果按照传统的“理论介绍——实例说明”这种模式进行教学,学生很难激发起学习兴趣.而反过来采用从实际到理论,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部分到整体的教学方法,即:“提出同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提炼概念”这一模式却是高效的.  相似文献   

20.
一堂课上得成功与否,开头相当重要。在小学数学课中,针对小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思维发展的特点开好头,可以使课堂教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的认识过程是:“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的过程,小学生的认识过程,从总体来说,就是从认识个别的具体事物和现象出发,经过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法则、规律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缺乏直接经验,在形成概念,掌握基本的法则、规律时,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