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词和辞:两字多有相通之处,一般来说,『词典』、『词令』、『词讼』、『词章』、『言词』也可写成『辞』而『诗词』,『词牌』、『词曲』、『词谱』、『词语』不可写成『辞』;『修辞』、『辞赋』、『辞藻』、『楚辞』不可写成『词』。须和需:须,有等待,须要、应该的意思,如『务须』、『无须』、『必须』等;需,对事物的欲望和要求,如『必需品』,『需要』。  相似文献   

2.
我这里所说的乱用『兴奋剂』,不是体育竞赛中的乱用『兴奋剂』,而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对中小学生乱用『兴奋剂』。此言怎讲?在体育竞赛中尚且严禁使用『兴奋剂』,对中小学生的教学活动怎么能乱用『兴奋剂』呢?不是危言耸听,问题确实存在,让我细细道来。在教学活动中,有一样东西叫『分数』,老师和学生都颇感兴趣,十分重视。我们的《现代汉语词典》对『分数』这个概念是这样  相似文献   

3.
本刊去年11期发表了苏盛葵同志的文章,作者认为《荔枝蜜》中的一个『立』字是使人疑惑不解的,具体说就是农民『插秧是「立」不得的』。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苏老师以《现代汉语词典》中『立』的一个义项——『使竖,使物件的上端向上』为根据,得出『上端向上是「立」这个动作的根本标志』的结论,并且断定『相对地不发生位移是「立」这一动作的最  相似文献   

4.
送匾     
一人夸必中,说:『夜梦鼓乐一部,送牌匾到家。』一友曰:『我亦梦见送至宅上,匾有四字。』问何字,曰:『岂有此理。』  相似文献   

5.
『二』和『两』都是数词,在用法上有相同之处,如,兄弟两人』、『二万三千元』,也可以说成『兄弟二人』、『两万三千元』。但在数数的时候,就不能把『一、二、三……』  相似文献   

6.
太监阿丑     
宪庙时(明帝朱见深,庙号宪宗,年号成化),太监阿丑善诙谐,每于上前作院本,颇有方朔谲谏之风。……成化末年,刑政颇弛,丑于上前作六部(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总称)差遣状,命精择之。既得一人,问其姓名,曰:『公论。』主者曰:『「公论」如今无用。』次一人,问其姓名,曰:『公道。』主者曰:『「公道」亦难行。』最后一人曰:『糊涂。』主者首肯,曰:『「糊涂」如今尽去得。』宪宗微哂而已。  相似文献   

7.
『作』与『做』音同义近,常有混淆错用的情况,有必要加以分辨。一、作、做两字出现的时代不同『作』字出现早,『做』字出现迟。《诗经》中用『作』的诗句有四五十句,而《诗经》中不见『做』字。东汉问世的《说文解字》收有『作』字,也没有收『做』字。『做』这个字,要到明代梅膺祚编《字彚》时才收入。二、作、做的本义不相同『作』的本义是『起来』,『日出而作』是说太阳出来就起身,『日入而息』是太阳落山就休息。『作』从『起来』引申为『发难』,『兴起』。『做』的基本义是『制造』,如『做作』,也就是『造作』,做圈套就是制造圈套,做手脚就是设置手脚。再说『做』的引申义也就比『作』少得多。  相似文献   

8.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五册《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末句『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课本注释是:『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君子,指上文说的「得道者」。』将『君子』理解为『得道者』,这是无可非议的。但把『有不战』译成『不战则已』就难以服人了。因为:一、意译为『不战则已』不仅改换了原文内容,而且前后语意也欠连贯。前文中『域民』、『固国』、『威天下』、『攻亲戚之所畔』等语,均说国君入世治国的进取心是极弢的,不管什么时候都应积极主动地壮大发展自己。译成『不战则已』不仅没有积极进取的主动意味,反而有与世无争的被动之嫌了。二、从文体结构、中心思想上看,本文是一篇层递式短论。开篇点出论点,接着层层深入论证,阐述在决定战争胜负的诸因素中,『人和』起着决定  相似文献   

9.
汉语中的『三』是个非常奇妙的数字,它的意思十分丰富。单说由『三』组成的常用词语就多得一大串:『三思』思考成熟了;『三味』概括事物要义;『三人成虎』是说谣言的险恶;孟母『三迁』而后定居,刘备『三顾茅庐』而得诸葛亮,周喻『三气后气绝身亡;岁寒有『三友』,君子有『三戒』,狡兔有『三窟』  相似文献   

10.
『小学教师业务学习讲座』,是一本浅明通俗的教育理论,全文约十万字,内容包括『人民教师对教育应有的基本认识』、『教学原则』、『教学内容——课程与教材』、『教学方法』、『怎样做一个人民教师?』、『怎样做一个小学校长?』等。在『人民教师对教育应有的基本认识』中,作者告诉我们,『教育是帮助人类营谋社会生活的必要手段,是阶级斗争的武器』,使我们对教育的意义有了明确的认识。其次,对于教育和政治的关系,也有扼要的说明。至于教育的起源、发展,阶级社会教育的特点,都有充分的说明。同时,对于『教育清高论』、『教育万能论  相似文献   

11.
《辞海》『您』字注;『「你」的敬称。用于多下,略显迟疑后才继续读完后面的四个字。刚读出『祝』字时,似乎被后面的字『刺』了一『祝您们长寿』五个不小的字。一位男主持人是月饼还是蛋糕我没辨清,可这『饼』上有会』节目时,由两人扶住一个大型『饼』状物,去年秋天上海某电视台在播放『中秋晚  相似文献   

12.
『军惊而坏都舍』的『都』高中语文第一册《察今》中有『军惊而坏都舍』之句。课文注释把『都』释为『都市』,把『而坏都舍』译为『象都市里房屋倒塌一样』。好些文言今译的书也是这样解释。查辞书,『都』的词义除作『都市』讲外,还有多种,其中一种是作『大』讲。如《张衡传》中说地动仪的构造是『中有都柱,傍行八道』。这个『都』就是『粗大』的意思。又《楚辞·九辩》中云:『窃悲夫蕙华之曾敷兮,纷旖旎乎都房』。这个『都』  相似文献   

13.
也说“见”     
『见』字是虚实同形的常用文言词,在课本中经常出现。作实词,可充当动词、名词、形容词,作虚词,可充当助词、副词、介词。作动词可释为『看见』、『引见』、『会见』、『拜见』、『出现』等。作形容词时,可释为『现成』。作虚词时,用法比较复杂。最常见的用法是作介词,用于被动式中,作『被』解。作助词时,可释为『得』。最有争议的用法是作副词。如『君既若见录』、『府吏见叮咛』(《焦仲卿妻》)、『冀君实或见恕也』(《答司马谏议书》)。很明显,这里的『见』,不能作『被』字解。统编教材释『君既若见录』  相似文献   

14.
飞碟和电脑     
『飞碟来了!』『飞碟来了!』对于这种发亮的空中不明飞行物的出现,人们总是惊异不止。世界上不少地区都发现了这个『空中怪物』,并且有不少科学家正在研究它,得出了这样那样的结论。不过,应该说,对于人类来说,它还是个没有解开的『谜』。按英语的说法,这个『空中客人』被叫做『UFO』,汉语的名字叫什么好呢,我们给它起了一个很美的名字,叫『飞碟』。要说,这个名字可真起得不错。『飞』说明了我们看到那个空中不明飞行物运动的状态,『碟』说明了它的形状,用『飞』来修饰『碟』,这是偏正式的构词法,中心  相似文献   

15.
成语的语源按形态可分为三类:定形源、雏形源和意形源。现将源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成语分类简述如下: 定形源:指这一成语一出现就是这个样子。如『完璧归赵』、『刎颈之交』。这类成语,有的也有变式或简略形式。如『完璧归赵』又作『完璧还国』,省作『归赵』、『璧赵』、『奉赵』、『奉璧』、『璧还』。尽管如此多变,其主要形式仍旧一直被人们使用着。雏形源:指在古文词句中有了这个成语中的几个字,但还没有凝聚在一起;或是初步具备了成语形态,但没有最后形成。如『怒发上冲冠』(怒发冲冠)、『胶柱而鼓瑟』(胶柱鼓瑟)、『奉公如法』(奉公守法)。有的认为『胶柱鼓  相似文献   

16.
编者推荐:标题形象且有特色,其隐含信息是个『度』字:虽然字面未出现『度』字,但是它藏在全文字里行间——倒数第二自然段用『蕴含』诠释文章长或短的『度』。此文还需要升格,升格的措施是:写到倒数第二自然段就结束。不足800字,应就『文章长短』充实内容;至于『为学、为事、为人也莫不如此』的意思,留给读者去『深入理解』本文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搬家     
编者推荐:给『父母之爱』找到载体——搬家——内容有特点。彰显『爱得深沉』的句子是『父母做着小本生意,日子很是艰难』、『妈妈……常常就地取「菜」』和『父亲到外地打工』。此文还需要升格,升格的措施是:删除『后来这老房子要拆迁』,改为『为了改善学习条件』的意思——行文不能泥实。  相似文献   

18.
断词取义     
经历了那场『史无前例』,人们对那些『批判家』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手法该不会陌生吧。那些人不仅能断章取义,甚至还能『断词取义』,例如说到『反帝反修』,于是乎只要带个『修』字的立刻就是『修』味儿十足了,这些事儿,荒唐当然荒唐,但今天细想,倒还能说明一点心理上的问题。这就是说,一组语词中的各个文字信息对人的语言中枢的『冲击力』是不尽相同的,人们时常会注意到那种冲击力较强的信息而忽视了较弱的,以至作出误解。之所以出现这种『冲击力』上的级差,问题有可能主要在于『接受器』——例如受人的认识能力、内心需要或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有时,也可能主要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竞赛』一词的:互相比赛,争取优胜。但假如没有获得优胜呢?  相似文献   

20.
温度计     
一天,女儿发现客厅里的温度计,好奇地问我:『妈妈,这是什么?』『这是测量室内温度的温度计。』『为什么有两个一字呢?』还没等我回答,她就接着说:『噢,○字上边的一是零上一度,下边的是零下一度。』六岁的女儿还挺聪明。我随即问她:『你知道客厅里是多少度吗?』『不知道。』于是,我教女儿看温度计上的刻度,告诉她现在客厅里是摄氏十七度。看女儿认真的样子,我启发她:『咱们家每个房间的温度是不是都一样,你可以做个实验,看看到底怎么样。』听了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