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李越 《生物学教学》2001,26(9):23-23
质疑是创新思维的首要构件 ,是获得创见的第一步。有疑方能创新 ,创新必先有疑。有小疑则有小进 ,有大疑则大进。所谓质疑 ,就是学习者在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下 ,敢于独立思考 ,设疑问难 ,敢于大胆发言 ,热烈讨论 ,敢于追根究底 ,探索未知。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敢于提问质疑是创新意识的标志 ,是创新思维的起点 ,是创新过程的萌芽。创新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最高形态 ,是人类智能的最集中表现 ,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下面 ,笔者就生物学教学中进行质疑训练的方法探索如下。①假…  相似文献   

2.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逐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欲望。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曾经指出:“要是没有能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有创造能力的个人,社会的向上发展就是不可想象的。”现在党和政府大力提倡建设创新型社会,大量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要勇于开拓,勇于创新,就要加强思维能力的训练。鼓励质疑,培养思维的求异性,“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受习惯势力的羁绊,大胆质疑,引导探索,培养思维的发散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只要有了探索的兴趣,就会开动脑筋,寻求多种答案;“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使创新思维不断得到深化与提高。要懂得适时放弃与变通,条条大路通罗马,引导学生从思维的狭窄、封闭体系中解放出来,及时点燃智慧的火花,培养具有创新思维能力的人,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使命。  相似文献   

4.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是思考的前提和深入。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的内驱力。数学课上培养内向的小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无疑给这些特殊的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数学课堂上培养内向小学生的质疑能力的教学不容忽视。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在学校里话很少,不愿意与老师有过多的交流,上  相似文献   

5.
吴声孟 《快乐阅读》2011,(14):38-39
"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质疑是一种科学态度和突破思维定势的创新思维能力,也是时代发展对初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课堂教学中应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乐于质疑,达到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良好个性的发展、知识信息的储备,最终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化。  相似文献   

6.
<正>古人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人的思维来自于疑问。教师应该充分考虑的学生知识、经验、心理年龄特点,以及智力发展水平,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必要的诱导,由疑诱思,以疑获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之达到知识的彼岸。一、引趣质疑,培养思维的积极性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兴趣激发,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从情景的创设到问题的提出,再到问题的  相似文献   

7.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厌"为"爱",就得在培养"好之"、"乐之"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要"质疑",就需要给学生时间,需要耐心地听取他们提的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无疑的时候  相似文献   

8.
滕家华 《语文天地》2012,(12):52-53
古往今来,让学生质疑问难一直受到教育者的重视,我国古代就有"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的精辟论述。质疑是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开始,它能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使他们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之  相似文献   

9.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探索知识,发现问题的开始,学生有了疑问就会进一步思考。怎样培养学生质疑呢?第一,营造良好氛围,让学生大胆质疑古代学者陈献章也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因此,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开始,教师应大胆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建立大教学观并营造积极、宽松的课堂教学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要多用微笑、点头、注视、手势等方式来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无论提得正确与否、简单与否或者不切主题、奇思…  相似文献   

10.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获,大疑则大获。"质疑可以使教师的教学更能有的放矢,更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  相似文献   

11.
王春影 《辅导员》2013,(6):55-55
<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厌"为"爱",就得在培养"好之"、"乐之"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要"质疑",就需要给学生时间,需要耐心地听取他们提的问题,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学生无疑的时候  相似文献   

12.
曲继红 《河南教育》2005,(11):40-40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创新教学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勇于质疑的精神和尊重事实、大胆想象的科学态度。这也许比获取知识本身更为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科学发明与创造无不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而从有疑、释疑到创新也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大胆质疑、勇于解疑、有所创新,是科学研究者的一种宝贵品质。那么,如何在创新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呢芽第一,要教育学生敢于质疑。孟子云:“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书中的知识或前人的结论并不都是完美无缺的,如果只是停留在前人的理论阶段,那么科学就不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古人云:"疑是思之始,学之端。""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见,在读书学习中敢于质疑至关重要,学习如果不质疑,就像没有水和氧的生命一样,不可能有勃勃生机,而且迟早会枯竭死亡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4.
宋继宏 《文教资料》2005,(4):141-14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也曾精辟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更明确说过:“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由此可见“,质疑问难”是教学双方都要打好的牌。教师要紧扣教材中的“疑难之点”,使出浑身解数,千方百计引导学生生疑、思疑、质疑、析疑,学生应善于质疑、敢于究疑、乐于释疑,不断攀登自主探究的制高点。那么,在实际语文教学中,教师究竟应怎样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呢?一、营造氛围,让学生有疑敢问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显著特点是…  相似文献   

15.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改变学生对语文课的"厌"为"爱",就得在培养"好之"、"乐之"上下工夫.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对语文的爱好.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必须改变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在语文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质疑.  相似文献   

16.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教会学生思考,会提问题,于无疑处见有疑。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在学习中,有了质疑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在反复思考碰撞的过程中才能有所发现,从而有所创新,所以质疑是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开始.孔子也曾说过:"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可见,人的思维往往从质疑开始的,推行创新教育,更是起始于质疑,收获于质疑.  相似文献   

18.
质疑能力是指具体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水平。我国古代教育学家对质疑各有自己的见解,孔子认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陆九渊却认为:"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现代社会更加强调学生应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新立说。纵观整  相似文献   

19.
明代教育学家陈献章指出:"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学问始于疑问,有疑才产生问题,有问才引入深思,只有当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创新学习始于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有效地设置问题,我认为除了教师所提的问题应符合学生学识水平,紧扣教材内容以及抓住提问时机等因素外,更还应考虑以下三性:  相似文献   

20.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本文从英语课堂"质疑"的氛围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深究如何有效的在质疑中培养学生英语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