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5年秋季江苏省实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进计划。全省各普通中学进入了新课程实验阶段。这一举措顺应了世界教育改革潮流,适应了知识经济社会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时代要求。高中阶段的历史教育只有通过改革才能摈弃其不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弊病。新的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旨在通过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更新教师教学理念和改进历史教学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从而最终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2.
高中历史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是由新课程的要求和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决定的。新课程提出要"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一要求虽然是对中小学所有学科来说的,但我们认为它特别切合高中历史教学。因为"历史是过去的现在,现在是将来的历史",高中历史的许多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者说,高中历史课程本来就应该是开放的。传统教学割断了这种天然的联系,把历史教学弄成一个封闭的体系,大大影响了历史教学的效果和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相似文献   

4.
历史教育对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历史教学中,怎样使学生的学习化繁为简,变被动为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重要途径之一.有了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使历史教学让学生既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又增长了知识,真正达到学史明志、知史做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现代数学教学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个体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愉快完成学业。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大众化和平民化。为了推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必须从整体上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知识水平,因此,让每一位学生实现各自的发展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耿利刚 《考试周刊》2012,(25):116-117
素质教育是通过提高学生的国民素质和劳动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开发潜能的国民教育。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广大高中历史课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不仅注重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还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只有运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工作,才能将素质教育落到历史教学的实处。  相似文献   

7.
目前的各种考试中,考试成绩仍然是检验与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本标准,尤其是中考,还肩负着选拔人材的使命.怎样用考试作为导向,将教学指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完成好历史赋予我们“提高国民素质”的使命呢?在平时教学中编拟一些好的试题,认真打造一份优质的模拟试题,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仰建强 《云南教育》2004,(25):45-46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是课改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特点,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而且能培养学生彼此交往、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等现代意识,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改变应试教育,强化国民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改革的目标。高考的改革对中学各学科的教学起导向作用。然而近几年来,学生投入文科综合历史复习的时间很多,却效果不佳。探究导致学生历史复习高投入低效度原因,就教师教学而言,不了解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高考文科综合考试的特点,指导学生复习时在复习内容的把握、复习方式方法的选择上针对性不强。要摆脱高考文科综合历史复习高投入低效度的困境,必须把历史复习放在国民素质教育基点上。一、提高国民素质目标下高考文科综合卷历史考试的特点为什么要实行文科综合考试?我国高考改革…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重视,这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思想。就历史教学而言,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此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前的各种考试中,考试成绩仍然是检验与评价教师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水平的基本标准,尤其是中考,一还肩负着选拔人材的使命。怎样用考试作为导向,将教学指向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到既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又能完成好历史赋予我们“提高国民素质’:一的使命呢?在平时教学中编拟一些好的试题,认真打造一份优质的模拟试题,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我们教师在使用大量中考试题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12.
新课程教学理论提出自主学习方式是现代语文教学所提倡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将自主性学习灵活运用于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落实自主阅读的教学方法,是语文学科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成为教育界最为关注的话题。历史作为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承载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育人功用,这就需要广大历史教师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以适应新课程教育改革的迫切要求,实施创新教育。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新的现代素质既是现代教育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时代赋予广大历史教师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14.
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艰巨的历史重任,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社会发展,竞争加剧,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这些问题制约了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影响了高素质劳动者的培养。文章结合中职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历史学科的优势,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15.
范小平 《新疆教育》2013,(11):109-109
历史课之所以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形象不佳,不在于历史本身,而在于我们历史文化传递方式出了问题,单向、线形、机械、僵化的教学方式,老师对所教内容缺乏热情和理性的感悟,学生自然也就难以生发出个性化的思考了。剥离了理性元素的课堂,只下程序化、技术化的教学流程,直接后果是消解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欲望。历史课作为庞大课程体系中一个小小的分支,有一般性、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可以遵循,但同时也有自身不可忽视的特殊性,其学科性特点需要引起关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了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的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使历史课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一门科目,使它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通过学习历史开发学生的智能,成为我们历史老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难题。结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我们老师的要求,我对历史教学有了一点新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一直奉行以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带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因此我国提出课程改革,主张以学生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合作式学习是实现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标准的重要措施。通过分析中学数学教学中合作式学习的应用,提出进行合作式学习的几点办法,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帮助实现提高国民素质、帮助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新课程改革在全国有条不紊地进行开来。在国际竞争激烈的今天,体育是体现国民素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体育能力,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良好品质。小学作为学生学习体育的启蒙性阶段,为学生的体格成长和身体素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现阶段新课程改革给体育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发挥体育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体育评价管理模式,关注学生运动主体的差异性,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评价,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应大力加强高中世界近现代史的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学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是人们认识和阐释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它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具有提高国民素质的教育功能。通过历史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从历史的角度去认识人与人、  相似文献   

19.
《历史课程标准》强调了学生交流与合作的学习能力培养。实践证明有效的历史学习活动不是单纯地接受、模仿与记忆,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当是学生学习历史的重要方式。课堂教学中利用小组进行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自主学习是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培养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素质的人才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如何以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呢?结合教学实践谈一些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